劉瑞星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園林園藝的設計是城市優化環境的重要途徑,其工作需要藝術美學的支撐,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根據各地區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不同,園林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園林綠化工作的參與者,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配置措施利于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園林園藝景觀。
園林園藝景觀中,植物形態多樣,顏色各異,通過對植物的設計和規劃能夠增添園林整體景觀的活力和生命力。植物的設計和規劃在園林園藝景觀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的表現:
通過植物的設計和搭配能夠展現園林景觀的時空變換。
根據園林景觀和靜物、建筑等造型的需要,植物的設計能夠增強園林景觀的整體造型感,彌補設施方面的不足,具有優化整體景觀的作用。通過對植被的合理規劃能夠起到防塵、防風、隔離、增強隱蔽性、補充等多方面作用。能夠有效對周圍環境進行調節,例如降塵、降噪、平衡溫濕度、凈化有害氣體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進行優化。
植物的規劃設計可以建設不同的園林景觀,能夠豐富園林景象,增添美感。還可以對園林整體進行空間分隔,增添園林的功能性,為居民創造多種形式的綠境和娛樂活動空間[1]。
在進行園林園藝植物的設計與規劃工作時,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土壤及氣候條件特點。氣候條件是植物生長的最直接影響因素之一,并且會對園林植物設計和配置產生一定的約束性;植物種類的不同,所需要的土壤條件也存在的差異。例如,我國北方的土壤多為中性或偏堿性的土壤,因此在進行植物選擇時要選擇適合當地土壤條件的植物進行栽培。
生態環境對植物的生長和生存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植物之間不同種類進行配置同樣會影響到花卉或綠植的成活率,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設計與規劃工作中要考慮到生態因素。
園林植物的設計與選擇在滿足生態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藝術需求,對每種植物的風格、形態、色彩、芳香等特點進行組合搭配,做到內容與形式上的完整一致,通過合理的搭配和設計形成完整的藝術效果,做到情境交融。
在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工作中,通常會將山區、鄉下等自然植被豐富地區種植的綠植進行轉移,在將這些樹木向園林轉運過程中經常出現修剪、截距或樹根損壞等現象,致使原本健康生長的樹木遭到破壞,嚴重會導致樹木死亡,造成植物資源浪費的現象。此外,在進行植物轉移后,這些植物的原生長地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加之在運輸過程中會對一些植物造成損壞,還有運輸管理的成本開銷,導致本就稀缺的綠植資源出現嚴重的浪費情況。還有一些城市園林建設中,在規劃時沒有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進行充分考慮,盲目地引進外來植物,這樣的做法雖然短期內的園林景觀比較美觀,但是缺少可持續性,這些外來植物由于水土不服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都有不適,最終導致生長營養不良,出現病態直至最終不能成活。還有一些園林建設項目在進行植物規劃時,由于植被的密度規劃不合理,存在植物種植密度過小或過大的現象,只為了短期景觀效果進行規劃,缺少長遠發展的科學性[2]。
目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沒有對綠地的面積、土地性質以及環境負荷量等因素做好調研,只是單純的將灌木和喬木等多種植物一起種植,這樣的植物設計結構不利于長期生長,不能有效發揮長久的生態效益。其次是將傳統的開放式綠化景觀改變成為封閉性的植物景觀、欣賞花壇或草坪,讓游客與自然景觀產生了距離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園林綠化功能性的施展,對綠植資源造成浪費[3]。
通過對目前園林項目中,植物種類的配置調查來看,現在采用的植被種類存在單一性,通常易人工栽培的植物為主,這類植物觀賞性比較高。但是違背了觀賞性和生態效益共存的理念,長此以往,園林設計部門單純重視視覺效果的設計,忽略了生態效益的建設,對原本區域內生長較好的野生植物進行剔除,最終導致園林景觀植物品種單一,缺乏多樣性。近些年來,由于園林景觀建設受到大家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逐漸融入了生態建設理念,但落實不夠全面,單純停留在了溫濕度、光照、病蟲害方面的改善,缺少對生物間存在的交互性建設。此外對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兼顧性功能沒有做好探究和分析,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植物不能持久健康地成長。
植物種類的不同,具有不同形態的枝、葉、干,可分為稀、疏、高、矮、大、小等形態。園林設計者可以根據植物的不同形態特點進行合理搭配組合,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園林景觀,豐富景觀內容。無論明朗或蔭蔽、繁茂或稀疏、大或小,都要按照整體設計意圖進行合理的空間排序設計[4]。
隨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形成植物發芽、開花、花落、結果等一些列生態變化,以及植物色彩的變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植物季相,不同種類的植物產生的季相也有所不同。例如,長青植物葉色濃綠,枝葉茂盛,生機盎然。而落葉植物的枝葉隨著季節的更替發生變化,時而顏色鮮艷,為園林景觀增添活力之感。在進行植物種類規劃時,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合理構圖。例如,在綠化帶、公共建筑樓群綠地以及公園休息區域,可以通過采用穩重規劃,利用長青植物進行園林建設;而在公園活動區域、幼兒機構、專職單位內的植物可以采用活力構圖,利用落葉植物進行建設,增添生機感。樹木種類的不同,枝葉顏色的深淺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松樹枝葉顏色濃郁深厚,給人穩重渾厚之感;柳樹葉色較淺,給人溫柔優美之感,在進行綠植搭配時要重視考慮植物葉色深淺的因素。可以利用植物葉片色彩之間的對比和襯托的方式,增添人們的視覺刺激,拓寬視野,通過合理的由深到淺的過渡,使整體效果顯得深遠。此外,還可以利用植物葉片的混合色彩或者單色葉片植物與不同深淺的綠色植物進行搭配,不僅能豐富園林景觀的色彩,又能利用綠色基調維持整體的統一,既豐富人民的視覺感受又可以悅目和諧。例如柳樹和香樟樹的搭配,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增強視覺沖擊;淺綠色的垂柳和深綠色的柏樹搭配,在顏色深淺度以及形態上都有鮮明的對比,效果豐富。其中,小枝葉的綠植還能夠作為雕塑、靜物、亭臺等的氛圍裝飾。通常將草坪的細小質地作為園林景觀的整體基礎色調,碧綠的草坪柔化了鋼筋水泥的生硬之感,色彩鮮明富有活力。
植物的莖、葉、果實決定了植物的外形、質地和形態。植物的質地是觀賞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給人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植物與觀賞者的距離越近,質地就越精細。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到植物與觀賞者的距離以及植物質地的搭配,通過采用相同質地的植物進行搭配,能夠帶給觀賞者純美感。園林整體的景觀效果要想達到較高的水平,需要對植物的品種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在選擇樹種時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多采用地被植物烘托氛圍,更多的保護鄉土樹種維護生態平衡[5]。
目前,生態環境平衡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稱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作為園林設計工作者,在進行園林園藝植物景觀設計與規劃工作時,同樣要重視園林建設的生態收益,不僅要保持整體景觀的美感,同時要重視其可持續發展性,追求保持自然生態之美。滿足社會發展時期,人們對自然環境質量的高度追求,在提供城市居民優美的植物景觀欣賞之外,還要重視創造出符合人類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重視當地自然條件的了解,合理選用樹種,避免浪費。通過科學的選擇植物種類,能夠將植物的生態價值最大化,能夠促進園林景觀釋放氧氣、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降低噪聲、調節溫濕度、防風防災的作用更好的發揮。
園林園藝植物景觀在進行設計和規劃時,要重視其科學性和合理性。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講究的進行植物搭配,充分考慮到當地自然環境因素以及植物生存所需要的自然條件。滿足對園林景觀美感需求的同時,要兼顧生態平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