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騁,張魯鋼
(1.濱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2.泰安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服務站,山東 泰安 271000)
新型綠色建筑區別于傳統建筑行業,在節能環保方面能夠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條件,降低人工材料成本,為夏季降溫。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綠色建筑發展迅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從事綠色建筑的企業必須通過經濟和技術手段提高經濟效益,穩定競爭力。隨著建筑數量和規模的增加,對綠色建筑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做好綠色建筑的設計工作對整個建設項目至關重要。
在建筑項目中使用先進的設計解決方案,以提高建筑的綠色設計、施工質量和建設項目的安全性,包括施工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最大限度地發揮人與自然的原創性。和諧共處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綠色建筑的設計使人們在不破壞環境與自然環境平衡的情況下,利用自然資源,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綠色建筑設計應確保建筑對環境的危害較小,與自然有機結合,節約資源和能源,為人們提供更舒適、更安全的居住條件。建筑師在設計時需要考慮生態模型和環境,以實現建筑與環境的融合,更好地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的設計不僅要保護資源和環境,還要保證項目建設過程中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環境保護。加強建設項目使用綠色、無毒、環保的建筑材料,防止嚴重污染環境。真正有效實現減少污染、更大程度的節能。
傳統的高能耗建筑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綠色”建筑模式是避免高能耗的最佳措施[1]。一方面,綠色建筑工程減少了資源消耗,改善了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它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促進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綠色建筑的設計應以尊重自然環境和客觀規律為基礎,在保證質量的同時,與自然和諧發展,有效降低施工和后續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在設計綠色建筑時必須考慮第一個必要性。使用綠色節能材料和設備,既可以減少資源損失,又可以防止過度污染。綠色建筑設計應鼓勵建筑企業采用適當的綠色建筑技術,采取可靠措施清理建筑垃圾,有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綠色建筑設計不僅可以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單位的經濟效益,鼓勵建筑業取得更大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在建筑項目中積極利用自然資源,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例如,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建筑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空調設備的安裝,達到使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節能減廢的目標。作為天然環保的能源,自然界中的風能和太陽能可以為建筑提供冬暖夏涼的效果,而且不浪費能源。因此,在設計建筑時應優先選用它們,可以減少建筑施工過程中能耗過多的弊端。
綠色建筑設計應與環境相協調,融入自然,體現其風格,減少聚落與環境的矛盾。綠色建筑的設計在現代建筑模式中深入貫徹環保理念,在建筑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防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過去,建筑設計往往導致施工過程中焊接過多和污染損失,進而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導致了后續維修成本的增加,給社會和建筑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環境負擔。因此,設計師需要在建筑設計中更加關注環境和建筑成本,在建筑中更好地運用基于建筑需求的環保理念,偏好綠色建筑材料,最終積極利用綠色能源降低建筑成本。保護環境,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的設計需要從總體的角度進行規劃。尤其是在整個設計過程和建筑設計實踐中,從節能環保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綠色建筑的設計從整體上考慮建筑的規劃和節能實踐,引入宏觀管理,確保節能環保,從而保證建設項目綠色設計的順利開展。在設計綠色建筑時,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選擇符合項目現有需求的科學設計方案。必須考慮適合當地條件的所有施工條件[2]。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因素,所以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建筑設計應盡可能節約能源,滿足節能降耗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減少空調和照明系統的使用。
在設計綠色建筑時,設計師必須深入運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考慮到各種現有條件,構建完整的設計理念。尤其是環保節能的理念,關注建筑設計的每一個細節,加強對綠色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有效減少自然資源的流失[3]。在設計綠色建筑時,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避免大量耗費資源。在設計綠色建筑時,要多向性結合地域、氣候和人文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建筑設計,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遵循取長補短的基本原則。以及整體架構模型的全面概述,使用先進的材料,為房間營造良好的氛圍,大大提高家居的舒適度和健康度。將綠色概念應用到建筑項目中,有必要確保建筑物的應用并為人們創造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設計建筑物時,應確保其方向正確,以確保建筑物的正確位置,以便其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陽能,提供適合建筑物的良好通風和照明,并充分利用綠色能源,像太陽能。另外,注意內部的熱量和濕度,并相應地增加或減少窗戶的數量,以使內部溫度不會變得太低。
建筑設計需要長期和廣泛的研究,特別是對于一些新建的建設項目,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節能環保等工作因素,選擇要求和施工場地設計必須適應施工場地,對節能建筑和環境保護功能的實施具有重大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考慮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按照施工方案盡可能保證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此外,要確保節能環保活動的有效開展。在項目準備過程中,具體施工區域和項目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同時,查看建筑物周圍的住宅是否會對他人造成負面干擾。綠色工程除了保證節能減排的有效實施外,還應考慮發展人類生活的安全與舒適。因此,建筑應該是通用的、環保的設計理念。
在準備建設項目時,要了解建設項目的總體狀況,將“綠色”“節能”等概念融入各個環節。將建筑模型應用于環境保護時,應根據建筑的性能和要求來設計建筑的外觀,并將建筑本身的功能和空間關系有機地融入建筑的整體設計中[4]。因此,綠色建筑的設計應根據建筑所在地的具體情況進行,以確保實現綠色規劃設計的建設目標。綠色建筑設計應合理規劃施工過程,減少建筑材料的過度消耗,減少能源損失,強調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傳統建筑工程強調建筑物的施工水平,不考慮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綠色建筑的設計應該考慮到這一點。無論是在水、電、能源的消耗還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都應在環境保護領域提出科學建議,以控制項目的建設成本,避免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確保綠色施工過程的順利運行。
建筑物在建造過程中必須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有必要控制建筑材料的數量,對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數量出臺具體而準確的規定,防止建筑材料在施工過程中流失。在設計綠色建筑時,既要考慮建筑材料的全壽命,也要選擇耐用的材料來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此外,為減少對自然和人類的負面影響,應使用具有綠色環保性能的綠色材料。在降低成本和資源損失的同時,要保持使用原狀能源,使用新型原狀能源。在同一個項目中,可以選擇回收的綠色材料,例如回收再利用的舊建筑材料。使用環保材料,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設計綠色建筑時,需要進行智能照明和通風規劃,并嚴格控制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保證建筑物適當的照明和通風條件,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設計師需要設計更通透的南北房間,遵循自然通風的原則,以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建立了科學合理的通風標準,保證建筑物周圍自然環境的不間斷通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建筑資源的消耗。使用科學、智能的空間規劃模型,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筑資源,還可以給人們更舒適的生活體驗。
綠色建筑設計的有效應用,對促進社會和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關注。綠色建筑設計可有效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改善人類居住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設計者除了提供建筑的基本功能外,還需要增加綠色建筑材料和清潔能源的使用,以確保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效率和節約。此外,設計師應遵循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綠色施工技術,積極使用先進的綠色材料,提高綠色建筑設計質量,降低建筑成本,節約建筑能源,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