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7)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瀕臨大西洋沿岸,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國土面積125萬km2,2019年統計人口為3083萬,2019年名義GDP為1246億美元,經濟結構以礦產和農業為主,石油出口為該國的支柱產業,多以出口原油為主,國內配套煉化設施缺乏。為此,該國政府一直在尋求建立本國的煉化廠,以減少成品油進口依賴,提高石油產品附加值。
本項目為安哥拉政府擬在位于該國南部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修建的煉廠配套碼頭,項目位于港區內,遮擋條件好。項目業主委托美國公司作為項目管理公司,總承包方為巴西公司,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碼頭工程的承包商,采用交鑰匙工程模式實施。項目于2013年8月份開工,總工期20個月(含設計),2015年完工交付,擬建設重件滾裝碼頭一個、泊位兩個,碼頭岸線總長505m,碼頭結構采用重力式方塊結構,共分為4層,需預制安裝混凝土方塊和卸荷板共計566塊,其余施工內容包括基槽開挖(含炸礁)、護岸、碼頭后方回填、堆場地基處理及附屬設施安裝,項目涉及內容較廣。
(1)碼頭結構為項目質量管控的重點及難點。碼頭結構施工雖然并非項目關鍵線路,但因為整體工期緊張、自由時差小,碼頭的進度會直接影響關鍵線路。碼頭方塊類型多、數量多、單件重量大,共有方塊類型23種,需預制實心方塊485件、卸荷板97件,最大單件重量約350t,預制難度大,且各層方塊存在榫接槽,水下方塊安裝精度要求高,安裝精度要求為±1cm,安裝難度大。
(2)規模較大,工期短。本工程共有滾裝碼頭、1#泊位以及2#泊位3個泊位,涉及多個分項工程,含設計在內總工期僅20個月,如何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難題。
(3)項目地處海外,當地建材市場產品類別不齊全,僅能供應部分材料,主材采購包括當地采購與國內采購,來源不一,項目涉及多個管理方和多種標準規范,各標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實現標準搭接的難度較大。
為確保項目質量,根據項目特點,項目經理部充分考慮項目條件,通過下列質量控制依據制定了本項目的質量目標:①質量控制依據:項目合同以及當地法律法規、業主/咨工技術要求書和項目設計圖紙、相關標準規范,涉及英國標準、美國標準;②質量目標:單位工程一次交工合格率100%;顧客投訴整改率100%;杜絕工程質量重大事故,遏制工程質量一般(或較大)事故;根據顧客要求及公司質量品牌戰略目標實施優質品牌戰略;爭創水運交通優質工程。
本項目受工期約束,投入較多直接參與人員,由于項目位于海外,各層次人員中均有外籍人員,人員構成復雜,項目總經理部主要由中方管理人員構成,配備少量外籍管理人員;設計人員為中方工程師;現場操作人員及技術工人、普工等由中國與當地人混合組成。整體來看,項目直接參與人員主要是管理人員的國際化程度較高,有較好的專業背景和國際工程實施經驗,但現場作業人員與當地工人的溝通難度大,當地工人極少有熟練工人,施工技能及經驗普遍缺乏,對管理團隊的質量管理及控制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與壓力。
由于安哥拉當地缺少項目所需的機械及器具,少量可在當地采購到的價格都比較都比較高昂,超出項目預算成本,因而項目所使用的機械器具主要為國內采購后轉運至現場。部分機械設備特別是試驗設備、器具與美國標準不完全一致,需要進行標定,如何調校現場機械特別是對試驗器具設備進行標準化率定,使之符合合同標準獲得咨詢公司的認可或認證,確保項目質量符合合同標準及規范要求,是影響項目質量的重要因素[1]。
按照美國規范要求,項目所需主材如水泥、粉煤灰、鋼筋涂層等要求與國標、英標均有所不同,如對水泥的規定,根據咨工標準,水泥中鋁酸三鈣含量7%~11%,堿含量小于0.6%,其他標準不低于美標tpye1型規定標準,當地主材品種較單一,部分項目所需主材無法實現當地采購,只能采用進口方式供應。涉及跨國多渠道采購主材及永久設備,可能出現材料或設備性能參數差異,如何消除該差異性并確保產品穩定運行是另一個可能影響項目質量的重要因素。
碼頭主體結構為方塊碼頭,方塊塊體的預制安裝是本項目質量管理中的重點及難點。工程主要的預制方塊尺寸長超過6m,寬超過3m,1~4m高不等,屬于大體積混凝土;且項目所在地日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如在施工工藝上及養護不當容易產生裂縫,施工過程中對預制構件進行溫度監控,根據監控數據采取相應措施,對于保證預制件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也是本項目施工中較為關鍵的工藝。
此外,由于碼頭結構采用多層方塊結構且各層方塊存在榫接槽,方塊與方塊之間基本沒有調整空間,水下方塊安裝精度要求為±1cm,安裝難度大,對水下方塊的安裝工藝要求很高,需嚴格控制第一層的安裝精度,否則將導致碼頭上部方塊安裝精度偏差過大不滿足質量要求。
項目地點位于安哥拉海岸線中部的低緯度西南季風區,年平均風力約為2.5~5.0m/s,風向主要由東南偏南轉西南風;年平均最低氣溫6~7℃,年平均最高氣溫為31℃,7、8月份最低平均氣溫為20℃左右;當地降雨為較典型的雨季旱季特征,年平均降雨量為353mm,5~9月份極少降雨,日平均最大降雨量集中于10月,最大日降雨量為100mm。當地自然環境除日照強,部分時間段日夜溫差大,少部分出現暴雨天氣外,整體自然環境條件較好。
為了確保項目質量控制體系的有效執行,根據項目人員構成特點建立了一套貫穿上下的組織結構,上至項目經理,下至班組工人,均為質量管控體系的參與者與實施者,項目經理負責總項目管理,實施全過程執行質量控制,確保質量措施的有效實施。
為確保用于永久工程所需材料符合規范標準要求,除常規進場材料檢測措施外,項目部對主材在簽訂采購合同前進行了多次樣品檢驗。
其中水泥采購,入場采購前分別從標號、和易性、堿含量等多方面進行檢測,初步選定品種后,再進行第三方的耐久性實驗,確保水泥達標。
鋼筋采購,規格書要求鋼筋為環氧樹脂涂層美標鋼筋,項目部嚴格執行標準,多方聯系,最終聯系到天津某家供應商進行采購。
地材方面,對砂、碎石、水進行進場前檢測,分別檢測砂和碎石的級配、粘粒含量等常規指標,還有水樣檢測pH、各類抗腐蝕性離子檢測等項目,確保所有主要地材進場前滿足標準規范,實施期間進行抽檢及常規檢測。
此外,在土工布、附屬設施等材料采購上均根據技術要求進行采購前檢測,提供相應檢測報告后再簽訂采購合同。
施工工藝上,混凝土澆筑為對質量影響大的重點工藝,項目部采取了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確保質量合格,包括對混凝土拌合的質檢、模板安裝質檢及控制、澆筑工藝控制、鋼筋加工綁扎質量控制等具體措施。
本項目所采用的碼頭結構方案中,方塊及卸荷板的預制、安裝環節為重要的質量控制點,對此項目部制定了關鍵工序及特殊過程控制措施,確保工程質量。以方塊預制為例,構件預制前先進行典型施工,典型施工時對預制構件進行監測,共布置7個溫度監控感應器,分別在方塊的中心點、構件表面邊及面的中點及角點。
構件正常施工時,在預制時于每件構件埋入2個溫度感應器,分別埋設在構件中心及表面。感應器通過電纜與數據收集器連接,各數據收集器與主機連接。全程對混凝土進行溫度監控,嚴格按照技術規格及美標要求控制混凝土出機溫度、溫度階梯、內部溫度峰值。溫度過高時采用夜間澆筑施工、砂石料設置遮陽棚并進行噴淋降溫、加冰拌合、方塊內部埋設冷卻水降溫系統、分層澆筑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混凝土質量,避免出現溫差裂縫。
試驗檢測為質量控制的重要工具,項目部建立了試驗檢測機構和材料質量管理制度,強化檢測試驗工作,建立試驗檢測臺賬并由專人管理,結合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使用前均校驗所有檢測試驗設備,實行校驗合格證書制,保證設備狀態良好;對于試模、塌落筒、量筒、量杯等非標準計量器具的檢驗規程則定期自檢,經自檢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建立臺賬、做好標識。
為保護成品在移交前的觀感質量,防止施工過程被損壞與臟污,制定了專門的成品保護機制措施,組織專職人員負責成品質量保護,值班巡查,負責成品保護工作。不可避免可能受下道工序污損的成品采取包護或加蓋的措施,在竣工驗收移交手續前,任何人嚴禁使用工程地面、設備及其他工程永久設施相關的一切設施。
經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措施,工程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合格,各項質量記錄完整,表觀質量優良,滿足合同條求,符合合同規定的標準規范,工程順利驗收通過,于2015年按業主批準時間進行移交。實踐證明,該項目的質量體系有效運行,保證了工程質量。
在總承包項目管理中,對于工程質量的管控,需要根據每個項目的具體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項目所在地的內外部環境條件及特點,建立與項目相適應的立體質量管控體系,分別從組織管理、材料及永久設備質量管理、工藝質量管理、試驗檢測管理、環境管理等多方面對質量進行管控,降低質量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控制項目成本及進度,保證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