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凱
(美麗華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EPC項目是指施工方受投資方的委托,根據施工合同對工程項目進行設計工作、設備及材料采購、項目施工等若干子項目建設的全承包,施工方對所承包的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問題、造價費用以及施工進度進行負責。設計工作不僅包括具體的圖紙設計,還包括整個建筑工程運行和管理的總體規劃。采購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建筑材料采購,更多的是建筑專業設備的采購。EPC全承包模式相對于子項目承包具有明顯的優勢,EPC工程負責整個施工的運行,有利于整個工程的統籌兼顧和科學規劃,有效精簡施工過程中的中間環節,減少施工環節之間的銜接問題。EPC模式將工作和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將施工時期的責任以及風險最大化地轉移到施工方,同時施工總價和工期較為固定,有利于控制施工進度和費用。EPC工程模式能夠通過項目的優化,進而達到節省投資的目的,同時為投資方和施工方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包含諸多階段性的施工項目,建筑工程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但在EPC工程的實際運轉過程中,由于EPC工程通常是建設規模較大、建筑周期較長,各子項目之間的協調難度大,不可預見性的因素多,同時項目負責人缺乏系統性的培訓以及科學的造價控制理念,致使大多數EPC工程的整體效益偏低,正是造價控制的方法不恰當,不能很好地控制造價成本。比如,在建筑設備和材料的購買階段,使用不恰當的招標方式,沒有與設備材料供應商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在采購的價格和周期方面沒有得到合理的監管,致使施工進度緩慢,購買的設備和材料的質量缺乏監管,不能確保設備材料的安全性,造成施工環節的施工安全問題。同時,各個環節中的造價規劃并沒有落實到位,各環節之間存在許多造價事故,需要項目負責人落實科學合理的造價控制管理模式,以提高EPC工程的整體效益。
當前我國的建筑工程大多實行招投標制、公平競爭的原則,中標的主要標準是在設計階段中工程造價的科學控制,對整個項目進行科學的監管和控制。但是我國的大部分建筑設計單位對建筑工程進行估算時,并沒有嚴格分析和預算設計階段所需要的技術和設備。工程設計人員往往只重視設計的質量,并不關心工程的價格,設計人員很難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最優施工方案,工程造價很難得到有效估算。同時設計人員對實際工程的施工和設計并沒有進行科學的分析,工程項目造價中出現錯算或者漏算等現象,會導致待估算的工程項目增多,無法有效預估工程項目的造價。
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后,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工程負責人針對偏差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有效調整,若是工程負責人并沒有準備應對方案或者采取相應的措施,會導致整個工程的造價出現偏差,對工程造價產生相應的影響。但是這種工程造價調整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通過施工前、施工中完全消除工程造價的偏差,進而無法有效控制整體工程的造價。在施工過程中,部分建筑者對勞動力成本和建筑材料成本等生產要素,以節約成本為主,并不會以建筑質量為主,進而沒有形成最佳的施工方案,相應地影響了工程的施工進度,使部分施工方建設不合格的建筑工程。
在建筑項目的前期規劃和設計階段,應當加強施工方對項目前期造價控制的重視,對與建筑工程有關的各種情況進行詳細的調研,比如近期的市場情況及周邊的環境問題,需要施工方作出充足的調研,針對工程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需要施工方進行綜合考慮工程實施情況,結合施工方自身的優勢以及工程的施工特點,作出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對工程造價做出科學預算,確保整體工程能夠順利施工。同時要求建筑設計者合理規劃施工進程和施工節點,綜合考慮施工過程中的施工難度、規范性、建筑工程的實際造價以及建筑物整體的合理性等施工因素,需要各項目的工程負責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確保工程造價在前期設計方面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進而選擇最優的施工方案。其次,將建筑工程的投入和支出進行詳細對比,根據投資數額來確定建筑項目的取舍。同時,根據市場建筑材料、勞動力等諸多建筑因素初步進行建筑工程造價估算,加強施工方前期對建筑項目造價控制的重視是十分有必要的。
設計階段對整個施工項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階段能夠有效控制施工項目的工程造價,如果工程設計人員只注重工程的質量和樣式,沒有科學合理地規劃施工項目的資金,設計人員的設計方案很難達到符合實際的理想效果。因此,需要加強施工項目在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優化設計部門內部的考核體制和管理制度,培養設計人員的整體意識,加強設計人員自身水平建設,促使設計人員優化設計方案,設計出符合實際情況和要求的建筑方案。同時要求設計人員需要考慮施工項目周圍的環境,避免對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要求設計人員需要從整個建筑項目的成本出發,綜合考慮施工項目的造價控制,進而對工程成本進行有效預算,避免工程造價出現錯算和漏算等現象。設計人員還需要對工程的設計質量和模式進行深度分析,避免出現施工方面的安全事故,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發揮EPC建筑模式的自身優勢,確定EPC的主導作用,加強設計人員的規劃和設計管理,使設計人員形成發散性的設計思維,在保證建筑項目質量的前提下設計出最優的施工方案。
要求施工設計人員在設計施工方案的過程中,制定出應對多種緊急事故的處理措施。例如,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自然災害或者建筑材料短缺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進而導致建筑過程需要更長的周期以及更多的成本,延緩施工項目的進程。如果設計人員針對上述情況沒有準備相應的處理措施,發生突發情況時會對整個施工項目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是會延長施工周期,或者直接造成經濟損失,使施工的實際成本遠遠超出原先的工程成本預算,并沒有達到工程造價控制的預期效果。其次,在施工方的建筑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現場的規章制度進行施工,確保施工項目的質量,減少和避免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的發生,努力將施工過程中的各種損失降到最小。要求施工項目負責人嚴格控制施工階段的成本,合理劃分各個施工階段的材料和勞動力等成本,進而對施工階段的造價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加強對EPC模式的施工過程管理,使整體施工項目達到最佳效果。施工階段需要協調好質量、進度和安全三者的關系,無論哪一方面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施工費用增加和延緩施工進度,EPC工程模式的施工周期較長,因此需要嚴格把控各個子項目的施工進度,控制好建筑材料的采購進度,避免因建筑材料而影響整個施工項目的進度,同時避免過早地采購建筑原材料,這樣才能夠有效降低施工的工程造價。
在施工項目竣工之后,竣工結算是施工方和投資方相當重視的事件,在造價核算時,應以合同原則作為結算前提,嚴格把控招標以外的費用,沒有按照施工圖紙嚴格執行的施工項目或者未明確用途的施工費用一律核減。同時要求項目負責人做好施工項目的驗收工作和測量工作,認真審核施工方的結算資料,與現場施工人員進行積極溝通,對材料供應量和領用量進行嚴格核對,針對數量偏差較大的材料進行認真分析,根據施工合同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
EPC工程模式是一項系統性的建筑工程,其中造價控制涉及整個建筑工程的各個施工階段,每個子項目的工程造價控制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造價控制應當引起施工方和投資方的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將整個工程的造價控制最優化,盡量排除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加強各個階段的管理,確保工程的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將精細化的管理觀念深入施工的各個環節,優化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案,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地控制,最大限度獲得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