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緒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水務局河道管理所,貴州 銅仁554300)
當前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種工業產業的發展規模正在不斷擴張,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對于水體資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同時也造成部分地區和水體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問題。水體環境的污染問題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對整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落實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結合現階段我國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盡管在河道治理以及治理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整體的治理和保護工作效果和預期目標之間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
水體資源是人們日常生活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但是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各項活動的開展對河道水體生態環境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破壞和影響,河道水環境質量與日俱下,不但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同時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充分做好河道治理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關鍵。
在進行河道水體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過程中,對于河岸硬化改造處理是整個河道治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節,河岸硬化處理工作是否科學合理,不但會對整個河道治理工作質量以及整個生物效率產生影響,同時也直接關系到整個水體環境保護工作效果。現階段因為相關工作部門在進行河岸硬化改造,工作當中受到傳統工作理念的影響,在進行河岸硬化改造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對各種水泥混凝土以及鋼材料等進行使用,盡管通過這些現代材料可以對河岸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隨著河岸的硬化范圍進一步擴張,對周圍的原生態環境質量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很有可能會對原有的河道以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平衡造成嚴重的影響[1]。
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國家基層產業單位以及相關環境保護工作單位,針對河道綜合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較高的工作要求和標準,但是因為部分企業單位受到傳統企業自身發展理念所產生的影響,企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將重心放在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工作方面,造成各種水體環境治理工作技術在資金成本的投入量上不斷降低,同時各項治理技術的應用效果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在河道治理工作過程中,生態護岸技術的應用層次仍然有所偏低,對整個河道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不但如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不同區域作為環境條件以及地形地勢條件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性,通過生態護岸技術的有效應用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效果,不但影響到整個項目工作的開展質量,同時在整個水體環境的治理工作效果方面也會大打折扣,無法滿足河道綜合治理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理想化目標[2]。
在進行河道治理和水體環境保護施工作業工作中,河道斷面單一化問題表現非常明顯,對整個水體環境治理工作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會直接影響治理區域周圍的生態環境平衡,同時當地區域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我國所遵循的可持續性發展策略,在進行河道綜合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單位需要有效結合現有的河道水體環境條件,將周圍生態環境以及各種生物保護工作有效納入到防護工作范疇當中,進一步提高水體環境的治理工作層次,但是在現階段的河道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由于企業單位為了進一步降低維護工作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本,全面提高企業單位的經濟效益,所采用的一些治理工作方法會對河道的水體流速以及水體生物的正常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也直接影響整個水環境和周圍環境的保護工作開展。
在進行河道治理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相關工作單位必須要全面做好科學合理的設計工作,對河道水體環境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加以全面落實。針對現階段的水體環境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來看,隨著后續我國河道治理工程規模以及項目工程施工數量不斷加大,為了建立起更高層次的水體環境質量,需要在河道規劃作業設計工作當中,有效結合治理區域范圍內的水體環境質量情況,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治理工作方法和手段,對水體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控制,以此來保證水體環境治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進行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當中,必須要全面加強河道內部淤泥的清理施工作業質量,要不斷提高河道的水體自身凈化效果,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用水要求。
在進行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對河岸硬化改造工作加以充分重視,在進行硬化改造工作過程中,不能大量使用一些鋼筋混凝土材料,同時要結合治理區域河道生態環境情況有效做好河岸硬化改造規劃工作。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大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識的不斷增強,在進行河道綜合治理工作過程中,對于水體環境保護作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上漲,河岸保護工作是否可以得到全面落實,對于整個河道綜合治理工作質量,以及水利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從基礎工作角度上進行分析,相關工作人員以自然協調發展理念為基礎,充分重視生物物種多樣化治理工作,遵循河道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設計工作原則,同時也是相關工作人員實施生態化護岸技術的重要理念[3]。
在進行河道生態護岸作業工作過程中,為了充分保證護岸施工作業可以達到預期的工作效果,全面保證水體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相關工作單位需要遵循可持續性生態治理工作理念,同時還需要有效結合原有河道護岸硬化作業處理工作方法,對護岸工作模式展開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因此有效保證護岸工作效果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進一步降低水土的流失量,使整個河道的治理工作可以達到預期的設計標準。河道截污控污工作作業是否可以得到全面落實,對于整個河道治理以及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產生直接影響,該項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可以對河道內部的水環境質量進行全面清潔和凈化,充分保證潔污控污作業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河道水體環境質量[4]。一方面,相關工作單位必須要全面加大農業生產工業生產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并且對污水排放質量進行嚴格監控,避免出現大量不符合排放標準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河道當中。另一方面,相關政府機關單位還需要對工業污水的截污控污管理工作加以充分重視,要制定出更加科學嚴謹的懲罰機制,對污染源進行截斷,因此來全面提高生態水環境的保護工作目標[5]。
在進行河道治理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需要適當種植一些水體生物,不但可以進一步提高河道水體的活性,同時還可以實現從根本上完善水體環境質量,為河道水體環境預期治理以及水體防護工作作業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經過大量的調研數據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水體生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對河道內部的水體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效控制,主要是對內部各種污染物和微生物進行分解,特別是針對河道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問題,通過水生生物的種植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全面改善水體環境質量為河流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具體治理工作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治理工作方法主要是栽種一些浮游生物,比如美人蕉、大藻等。對于一些河水相比比較淺顯的區域,如果無法種植浮游類生物,要想全面提高河道治理環境治理工作質量和效果,相關工作單位可以通過栽種一些蘆葦、菖蒲或者是一些常見的水沖植物等,為河道營造出一種更加穩定的生態環境群落,對水體環境質量展開進一步凈化處理,為整個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6]。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優化河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工作模式,必須要對現階段水體環境治理工作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工作策略,有效保證河道水體環境可以得到全面治理,提高水環境質量,為人們營造出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