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軍
(廣寧縣建筑設計室,廣東 肇慶 526300)
現階段,人們對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與需求質量均有所提升,也推動建筑工程企業與施工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預制管樁基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技術中主要使用了預制管樁基構件,因此能夠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大幅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消耗。可以說,預制管樁基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深入探究。本文結合軟巖地區某工程中兩個預制管樁應用案例,分析基巖軟化對樁基承載力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供類似工程參考。
項目擬建建筑采用框架結構,采用樁基礎。
根據該場地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可將該場地地層劃分如下:
(1)第①層素填土,主要由黏性土及塊狀、碎塊狀泥質粉砂巖、頁巖等組成,該層土自重固結尚未完全完成,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實測擊數平均值6.8 擊,離散性較大;
(2)第③層粉砂,松散狀,標準貫入試驗實測擊數平均值9.9 擊;
(3)第⑥1層全風化泥質粉砂巖,已風化成半巖半土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干鉆可鉆進;
(4)第⑦1層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層狀構造,泥質膠結,節理裂隙很發育,遇水易軟化,巖芯多呈塊狀、碎塊狀,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實測擊數平均值44.5 擊;巖塊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范圍值3.43~23.30MPa,平均值9.17MPa,標準值7.95MPa;
(5)第⑧1層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層狀構造,泥質膠結,節理裂隙較發育,巖芯多呈柱狀、短柱狀,錘擊聲脆,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巖塊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范圍值7.99~30.30MPa,平均值15.62MPa,標準值13.78MPa。
場地基巖存在明顯的軟化特性,基巖干燥時,巖基承載力較高,遇水軟化后,手易掰斷。實驗室軟化系數約為0.5。場地巖基載荷板試驗結果顯示,干燥狀態下,基巖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3000kPa,飽和狀態下,基巖承載力特征值為1800kPa。因此,場地基巖的軟化系數約0.5~0.6。
擬建場地的地下水主要是賦存于第①層素填土及第③層粉砂中的潛水,穩定水位埋深1.40~5.60m,無承壓性。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下滲及相鄰含水層側向滲透補給,以蒸發和側向滲透的方式排泄,水量受季節影響較大。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庫房和綜合樓樁基的方案設計。
庫房為門式剛架,單柱豎向荷載標準值為1600kN,擬采用PHC400AB95 預制管樁,根據試樁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設計兩樁或三樁承臺。樁長按照進入⑦1層強風化泥質粉砂巖不少于2m 進行控制,預計樁長9m。
綜合樓為二層框架結構,單柱豎向荷載標準值為5000kN,擬采用PHC600AB130 預制管樁,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不小于1300kN,擬設計四樁承臺。樁長按照進入⑦1層強風化泥質粉砂巖不少于2m 進行控制,預計樁長8~12m。
基線放樣→樁位放樣→試樁→吊樁定位→對位插樁→打樁→接樁→繼續施打→收錘成樁
2.3.1 樁基施工
靜壓管樁施工順序具體如下:測量放線→探樁排障→放線定位→樁尖就位、對中→吊樁插樁→樁身對中調直→靜壓沉樁→接樁→再壓樁→送樁。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落實的內容如下:保證樁機從一個方向開始運行,并順序施壓;開動壓樁油缸將樁壓入土中0.5m 左右,同時保證樁雙向垂直度低于0.5%;在第一段樁壓入土后且露在地面上的長度為800mm 時,接上另一段樁展開靜壓;接樁前,必須保證預埋件、接頭處的干凈整潔,不得存在銹蝕或雜物;參考設計單樁的極限荷載值進行按樁試驗,以該數值復壓至少3 次,且每次穩壓持續時間保證在3~5s,完成穩壓貫入度的記錄,以此到達審核靜壓管樁施工質量的效果。
在此環節中,為了保證施工質量,需要對預制管樁的偏差值進行嚴格控制,具體有:保證樁位釋放的誤差值不高于30mm,樁的垂直度偏差不高于樁長的0.5%;將上下樁中心線的偏差值穩定在5mm 以內;在樁臺下樁數為1~3 根的情況下,預制管樁的允許偏差值為100mm;在樁臺下樁數為4~16 根的情況下,預制周邊樁的允許偏差值為100mm,中間樁的允許偏差值為直徑的樁直徑的1/3;在樁臺下樁數在16 根以上的情況下,預制周邊樁的允許偏差值為樁直徑的1/3,中間樁的允許偏差值為直徑的樁直徑的1/2。
2.3.2 樁接頭焊接
本次施工中主要使用焊接的方式對樁連接接頭進行處理。在此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的操作如下:在進行樁接頭焊接時,要使用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對焊接位置展開保護;接樁操作時,保證下樁露出地面0.8m,且接頭處干凈;利用吊線確保上下樁的樁身均呈順直的狀態,并控制連接位置的錯位不高于2mm;展開兩次焊接,可以由兩名焊接人員實施對稱焊接,保證焊縫的飽滿與連續;完成焊接后需要落實隱蔽檢查,檢查合格后對焊縫展開持續8min 的自然冷卻,其后可繼續進行沉樁。
2.3.3 壓樁
首先維護樁機基礎的穩定,確定實際壓樁階段樁機的送樁器、導向壓樁架與樁身保持在同一中心線,定位錘擊,過程采用雙向經緯儀對樁身的垂直度展開校正,將儀器放置于距離樁機20m 的位置。在第一段樁下壓的過程中,保證垂直度偏差低于0.5%,一旦發現垂直超標的問題應第一時間進行調整,并重新展開壓樁操作。
2.3.4 收錘驗收
為了保證房屋建筑工程中預制管樁基施工的高質量,需要制定收樁標準,并依照此標準對實際施工質量展開檢驗。在本次工程中,φ400 樁的終壓值分別為2800、2360、2200kN;φ500 樁的終壓值為4000kN;針對入土深度在11m 及以上的樁,應當落實至少3 次復壓,且穩壓的力度高于終壓力、時間持續3~5s。
2.3.5 引孔施工
相比其他方法,螺旋鉆干作業法在預制管樁基的引孔施工中有著更高的應用優勢,控制引孔垂直度的偏差低于0.5%;保證引孔施工與壓樁施工連續展開,兩者的間隔時間不得高于12h,若是施工現場的土地為軟土地基,則兩者的間隔時長不得高于3h;若發現引孔中存在積水,則可以使用開口型樁尖;在密集樁、地基為飽和淤泥、土質為黏性土或淤泥質土時,需要加設袋裝砂井,實現對超孔壓的降低。
2.3.6 舊樁基處理
在展開預制管樁基施工中,施工現場存在舊樁的現象較為常見,為了保證施工質量,相關人員必須要對舊樁基進行妥善處理。此時,可以使用pc200 炮機對舊樁基展開破除操作,并在完成破除后及時清理現場。在利用現場舊樁基前,應在破除承臺后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展開截樁操作,并妥善處理樁頂構造。
2.4.1 壓樁垂直度保證措施
①維護樁機基礎的穩定,保證在實際壓樁階段樁機的送樁器、導向壓樁架與樁身保持在同一中心線位置;②依托雙向經緯儀對樁身的垂直度展開校正,將儀器放置于距離樁機20m 的位置。在第一段樁下壓的過程中,保證垂直度偏差低于0.5%,一旦發現垂直超標的問題應落實第一時間的調整,并重新展開壓樁操作;③對樁頂的平整度進行嚴格檢查,確保緩沖墊的薄厚始終均勻;④使管樁的軸心始終受壓,一旦發現偏移必須及時調整。
2.4.2 成樁質量注意事項
在實際的預制管樁基施工中,需要重點落實的質量控制措施如下:將樁位施放誤差穩定在30mm 以下;控制上下樁中心線偏差不高于5mm,節點彎曲高度不高于20mm 且不高于樁長的0.1%;對于最后一段樁,應使其高出設計樁頂標高至少1.5 倍樁直徑,為后續截樁操作的順利展開提供支持;完成收樁后,必須第一時間落實封底操作,防止水進入其中浸泡巖層,導致施工質量下降。
本文結合軟巖地區某工程中兩個預制管樁應用案例,分析基巖軟化對預制管樁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的影響。現階段,預制管樁基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其能夠達到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大幅縮短施工工期,因此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在明確預制管樁基施工規范的前提下,通過施工機械的合理選擇、施工準備工作的完善落實、施工順序與施工計劃的確定、樁基施工、樁連接接頭處理、引孔施工、舊樁基處理與質量控制,并著重關注樁身斷裂、樁頂破碎、接樁部位開裂的控制,提高預制管樁基施工的技術水平,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推動相關行業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