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凌云
(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00)
我國經濟自改革開放至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不斷加大了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在高度發展建筑工程的同時,科學、有效地落實了相應的管理工作,以此促進工程項目實施的穩定性和高效性,被各大建筑企業視為了最為重要的工作。在對整個建筑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在前期通過對施工作業、施工圖紙以及施工工序流程的規劃、設計以及安排,在中期通過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質量的管理、防護、把控,在后期通過對整體驗收、后續服務以及工程管理工作的落實,來對工程進行重點管理。
近幾年,隨著經濟結構在我國的調整,建筑行業在獲得大力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優化其發展模式,以此實現對建筑產業的審計,并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規,因此,本文分析建筑行業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制度和規范能夠為操作提供指導和標準。在發展建筑工程的初期,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工程施工缺乏明確的指導,如果無法進行正確的指揮,就會導致工程標準無法與實際要求相符,最終導致工程出現質量缺陷或安全事故,工程的返工需要大量的投資,會對社會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例如,從秦嶺在2018年所拆除的違建別墅中,能夠知道存在嚴重的管理制度缺失,及嚴重的管理意識淡薄問題,導致建筑行業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在對建筑工程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完善相關制度,能夠使工程施工在前后期的規劃設計和具體實施獲得更加具體、科學的指導,使工程的高質量、順利建設得到前提保障[1]。
建筑工程在我國逐漸開始實施管理工作,并逐漸對其進行完善。工程管理能否獲得健全的體系,關系著整個建筑工程能否獲得達標的質量,在初期發展階段,由于缺乏專業的學校,人才無法獲得充足的供應,各個體系也無法獲得健全的建設,也缺乏明確的管理工作,極大地浪費了建筑資源,大部分建筑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掙扎求存。隨著21 世紀的到來,知識產業在我國經過不斷的發展,逐漸增加了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極大地改善了缺乏充足的人力資源的問題,通過各專業人才對建筑管理工作的保障,逐漸形成更加完善的體系,使工程建筑的管理和指導具有了全面性。
基建工程是目前我國發展最快的行業,克服了諸多困難和障礙。在初期缺乏高水平的建設,并且無法為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質量保障,同時,由于一些人員的管理意識并不高,并且過于關注工程在短期內,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發展,進而導致管理水平總體較低,只會對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造成極大的浪費,建筑效率并不高。社會經濟在經過不斷發展后,建筑領域的相關人員在工作中,形成更高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科學技術和機械設備在經過長期創新后,通過各領域的共同發展和相互配合,以及對管理工作的有效、科學落實,能夠獲取到雙倍的結果,并有效保障工程質量[2]。
在建設工程項目的過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導致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比預期更多,或由于無法合理地管理相關設備,而導致工程任務的完成時間比規定更長,進而導致資源無法得到高效利用,出現工期延長、成本增加等常見問題,建筑工程在我國的資源管理工作發展并不快,無法在普通工程中對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堆積大規模的建筑材料,存在富余的施工設備,并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互聯網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后,工程管理在分析和運輸階段,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以及智能技術,極大地改善了資源的利用情況。同時,也逐漸優化的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建筑企業從綜合素質方面,逐漸對施工人員引起重視,其通過加強用人管理,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
建筑工程想要實現穩定的施工,就必須要以安全管理為前提,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能夠得知,目前我國建筑領域大約有4000 萬工人,這一勞動群體十分龐大,在施工安全方面,我國陸續出臺了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各項法律法規,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基本的管理依據,并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水平。然而,基建規模在我國不斷擴大,并且施工越來越復雜,因此工程安全仍然無法得到良好的管理,特別是沒有在現場對相關人員開展全方位的施工培訓,缺乏健全的防護設備,因此安全事故極易發生,所以,必須要通過對施工安全的進一步管理,來為施工人員提供安全保障[3]。
靠掛資質的企業、民工技術過低的勞務市場、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以及管理人員的非專業性,導致建筑行業在未來根本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市場在經過不斷發展后,也帶動了技術的發展,國家逐漸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未來的市場需要能直接使用的建筑物,需要具有綜合實力的施工企業,要求企業不僅具有管理施工作業的能力,并且還需要具有自我創新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未來所需的建筑是具有節能性、環保性、綠色性以及低碳性的,因此企業需要具有節能性、環保性以及低碳性的施工作業;裝配式施工在未來的建筑領域將獲得良好的發展,企業不僅需要能夠進行良好的施工,并且需要能夠進行全面、具有創新能力的生產,所以,企業目前需要對存在于施工階段的問題加以消化,并對相應的思路進行擴寬,只有不斷實踐,才能夠拓展融資渠道,只有通過對專業性、技術性以及能力的提升,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建筑市場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建筑行業目前最流行的一個詞就是BIM。BIM 技術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主要用于管理各種建造數據,通過對各項參數模型的整合,能夠實現相關信息在整個項目策劃、運行以及維護階段的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正確理解各種建筑信息,并對其進行高效的運用,以此促進所有建設主體的協同工作,并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以及縮短工期等,其作用十分重要[4]。在施工管理階段所應用的信息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BIM 技術,在施工管理中應用BIM 技術,能夠提升其有效性和成本節約能力。施工管理日后將向著信息化以及綠色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綠色建筑在我國的推廣,綠色環保也將逐漸成為施工管理日后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際的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以質量和安全的保證等為基本的施工前提,以此最大限度節約能源和資源。我國目前的一線施工人員并不具備符合要求的技術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認識,對管理體系和培訓體系的完善,對勞動力的不斷拓寬等等。同時,還需要以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對其設計、經濟以及管理等能力不斷進行提升[5]。
各企業之間想要實現對動態平衡的保持,就需要通過與所需的勞動力的結合,對各工程進行良好的統籌優化,對各方現有勞動力和潛在勞動力進行周密、合理的考慮和調配,來促進建設者對工程的積極創新,以及對勞動力的提升,以此促進勞動力的最大化利用。
需要鼓勵相關人員創新技術,加強工程管理并加大經費投入,改變思維方式以及對人才的良好培養等。同時,企業還需要以發展的眼光,采用合理的措施來進行全方位管理。此外,還需要對管理方案進行創新,靈活地在工程中開展各種管理工作,并且需要通過與實際情況的結合,來對符合實際管理條件的模式加以選擇,并且需要做到與工程內在管理要求的相符,以此來做到與時代發展的適應[6]。
總的來說,建筑行業未來在我國依然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在對整個建筑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在前期通過對施工作業、施工圖紙以及施工工序流程的規劃、設計以及安排,在中期通過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質量的管理、防護以及把控,在后期通過對整體驗收、后續服務以及工程管理工作的落實,來對工程進行重點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