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的探討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患者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對婦科8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n=40)和干預組(n=40),對常規組實施常規西醫激素替代療法,干預組以常規組為基礎,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分析患者的療效。結果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LH、FSH、E2水平與常規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患者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可達到激素治療效果,可替代激素療法。
關鍵詞:圍絕經期綜合征;三陰交;關元;腎俞穴;性激素
中圖分類號:R245.9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21)02-0056-02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因婦女絕經前后出現的臨床癥候群,積極改善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以往臨床多通過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其療效良好,但長期用藥不良反應較多,且會增加癌變風險,需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案[1]。灸法是中醫中的常用治療方案,三陰交、關元、腎俞穴是治療腎陽虛的常用穴位。為明確上述穴位灸法在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婦科4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患者實施了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現行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篩選時間:2016年4月—2018年10月間,選婦科8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n=40)和干預組(n=40),常規組年齡45~54歲,平均年齡(49.50±2.33)歲;病程1~11個月,平均病程(6.00±3.26)個月。干預組年齡45~55歲,平均年齡(49.59±2.48)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6.55±3.42)個月。常規組、干預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結果無差異,符合對比研究原則(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此研究課題。
1.2納入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相關標準確診為圍絕經期綜合征者,參照《中醫婦科學》(2012年)確診為腎陽虛型者[2];意識清晰者;年齡45~55歲,自愿配合治療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排除標準其他系統及組織嚴重病變者;其他婦科疾病及內分泌疾病者;3個月內存在激素治療史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治療配合度較差者。
1.4治療方法常規組:實施常規西醫激素替代療法,給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片(Delpharm Lille SAS,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80108,規格:1 mg),2 mg/次,1次/d,持續治療11d后再加用醋酸環丙孕酮片(先靈(廣州)藥業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145,規格:50 mg),50 mg/次,1次/d;持續治療1療程(28d)。
干預組:以常規組為基礎,后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取老姜、大蒜,洗凈后搗碎,按2∶1比例混合均勻,使用微波爐40℃處理3 min。對患者三陰交、關元、腎俞穴實施常規消毒,并鋪上紗布,將生姜蒜泥,鋪在紗布上,厚度約為2 cm,再鋪上2 cm艾絨,壓緊,點燃后實施艾灸。2次/周,28 d為1療程,治療1療程。
1.5觀察指標(1)觀察2組臨床療效。(2)觀察患者性激素水平變化狀況,在患者治療前后采集清晨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離心分離出血清,使用天津新傳試劑公司提供的檢測試劑盒進行血清黃體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E2)檢測,行酶聯免疫法測定。
1.6療效標準根據癥狀積分評定,其中癥狀積分根據絕經期等級評定量表(MRS)評定,當患者癥狀積分減少≥95%為治愈;以癥狀積分減少60%~94%為顯效;以癥狀積分減少30%~59%為有效;以癥狀積分減少<30%為無效[3]。
1.7統計學方法用SPSS22.0軟件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常規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下表1。
3討論
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以卵巢功能減退、性激素波動及減少為主要原因,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點,并可引起患者出現一系列神經心理癥狀,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會造成一定影響,需及早改善患者癥狀。以往臨床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多以激素替代療法等常用手段進行,短期內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筆者發現激素替代療法長期治療后,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并且治療后期復發風險高,因此臨床治療受限,需要尋求更為安全的治療手段。
中醫認為女性圍絕經期腎氣漸虛、沖任虛衰,天葵竭,而腎氣不足將導致臟腑經絡失養,腎陰陽失衡,氣血不暢,導致全身臟腑功能不調,引起一系列疾病[4-5]。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其中三陰交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穴位,是因陰經氣血物質交會穴,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關元穴是治療元氣虧損的常用穴位,可培元固本、補益下焦;腎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是滋陰補腎的常用穴位,可調理沖任;實施艾灸可進一步溫經通脈,改善氣血;本研究中使用生姜、大蒜作為介質,可調和刺激強度,發揮良好的溫中效果。本研究中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95.0%),患者治療后激素水平與常規組(90.0%)對比無明顯差異,說明實施中醫方案治療與西醫激素治療效果相當,可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綜合征(腎陽虛型)患者實施三陰交、關元、腎俞穴隔姜蒜灸法治療可達到激素治療效果,且實施該方式治療價格較為低廉,治療過程安全性高,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毛珍,張紅星.補腎調氣針法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1例報道[J].光明中醫,2016,31(16):2419-2421.
[2]羅元愷.實用中醫婦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3]柳向榮,臧志偉,李曉玲,等.電針子宮、天樞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療效觀察[J].針刺研究,2016,41(3):247-250,279.
[4]曹珊珊,周鎮.艾灸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性科學,2016,25(3):93-96.
[5]林文馨,尹平,徐世芬,等.調任通督針刺法對圍絕經期失眠的臨床療效評價[J].上海針灸雜志,2017,36(8):900-904.
(收稿日期: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