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摘? ?要:運用霍爾三維結構方法論,從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等三個維度構建了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三維模型,并且重點對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邏輯維進行了深入分析。從明確問題、確定目標、建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逐步豐富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內容并優化等四個方面構建了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關鍵詞:霍爾三維結構;智慧居家養老;系統工程
中圖分類號:D632.1?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35-0057-03
引言
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53億[1],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5 000多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9.7%[2]。據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顯示,我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傳統家庭養老逐漸向智慧型居家養老方向演變。智慧型居家養老體系由智慧型居家養老系統發展而來,也是智慧型居家養老系統向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智能化發展的必然產物。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觀點與方法,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分析、揭示和預演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演變過程,從而設計出一個或多個多快好省的智能復雜體系,幫助解決現有養老體系中存在的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失衡、供給方式定位不清晰和供給內容精準程度低等問題,使人們能夠避免盲目性和失誤,提供能夠得到老年人認同、滿足老年人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
一、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霍爾三維模型
1969年,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Hall)在大量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工程方法的三維結構模型,簡稱為霍爾方法論。三維結構中的”三維”指的是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其中,按照時間維分為規劃、設計、分析、運籌、實施、運行、更新七個階段;按照邏輯維分為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綜合、系統分析、優化、決策、實施七個步驟;同時,考慮每個階段完成對應步驟所用到的理論知識基礎(見圖1)。
在目前國內外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理論,構建了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三維結構模型,尋求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系統化運行模式。依據我國目前人口普遍老齡化特點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便捷性,引入霍爾三維結構對老年群體養老問題進行動態分析,并以時間維(老年人的年老狀態)、邏輯維(服務體系構建的一般過程)和知識維(相應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等三個維度建立霍爾三維模型(見圖2)。
時間維,即人在步入老年之后的階段。該維度指人步入老年之后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正常生理階段,具體分為三個年齡段,即低齡、中齡、高齡。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應對這三類人群分別有不同的服務類型。
邏輯維,服務體系構建的一般過程,主要為服務內容及方式。該維度展示了時間維所對應的智慧居家養老發展階段以及相應的思維邏輯,主要從我國目前養老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出發,以“保基本,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為方針,明確系統化的居家養老方式(頂層設計、技術支撐、多元參與、評估問責)。基于此,該維度設計了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整體邏輯框架,使得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更全面系統。
知識維,相應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主要為居家養老服務及智慧居家養老方式所需要的相關知識。該維度主要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所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將其與時間維和邏輯維中的服務內容、類型、方式等方方面面緊密銜接,從而形成科學、系統的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二、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三維結構分析
(一)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時間維
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目標人群是進入退休階段的老年人、部分失能半失能以及空巢老人。人年老后的生命歷程包括低齡到死亡的過程,所以本研究的時間維以低齡、中齡、高齡三個維度,按老人從身體健康-一般-不健康-差的過程所需要的服務提供智慧居家服務內容,“從退休到死亡”一站式服務讓老年人“退”后無憂。
低齡階段:低齡老年人大多數是剛退休或退休不久的,這一部分人群大多身體狀況良好,活動類型豐富,可選擇的余地大。他們可以選擇幫助兒女帶孩子以減輕兒女們的壓力,也可以選擇和老伴或者幾個好朋友出去旅游。總之,低齡階段的老人身體階段良好,需要長期護理等服務較少,大多重視疾病的預防和保健。
中齡階段:中齡階段的老年人大多逐漸開始身體不如低齡老人,活動不如低齡老人靈敏,開始慢慢地接受少部分社區提供的護理服務,購買社區適老化智能產品,出去旅游的人數減少,對家的依賴感更強,更注重另一半的陪伴,也是養老護理員護理服務的主要對象。
高齡階段:高齡階段的老人人數遠少于低中齡老人,但是護理等級往往越高、對智能產品的依賴度更強,是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重點服務和維護的人群。這一類人群大多行動不便,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發生應急事件的概率較大,應對這一類人重點看護,智能居家設備應24小時在線關注老人狀況,時時把老人情況上傳平臺數據庫。
(二)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邏輯維
運用邏輯維“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綜合、系統分析、優化、決策、實施”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具體內容和方案。
第一步是明確我國目前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第二步是確定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目標;第三步是系統建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第四步是系統分析建立的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具體內容;第五步是優化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第六步是決策,最后決定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實施措施;第七步,按照優化后的服務體系具體實施和落實。因為現階段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本研究根據霍爾三維結構的邏輯維對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在內容上進行了整合,包括明確問題、確定目標、建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逐步豐富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內容并優化。gzslib2022040117191.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須多方參與
智慧居家養老發展5年來,智慧養老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互聯網嵌入度不高、智慧水平低、支撐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配套工程不到位,存在重物質、輕情感以及重技術、輕服務的問題依舊存在,難以滿足養老的社會需求[3]。因此,系統建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需要多方共同發力,在政府政策制定下老年人以家庭為基礎,依靠社區智慧養老配套設施及服務平臺,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來滿足老年人的養老生活需求。該模式強調將社會力量融入社區并與家庭相結合,通過政府、社區、第三方移動平臺、醫院等救助機構與家庭等多元供給主體的服務,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最終達致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目的(見圖3)。
(1)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公共產品,政府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與公共資源的所有者,在政策、資金、管理等方面有著重大的責任。政府應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明確各服務主體的責任及參與程序,同時注重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及可操作性,從而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制度化依據。
在具體執行上,要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整合社區和第三方移動平臺的力量,為打造系統化的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添磚加瓦。其次,建設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還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通過對第三方移動平臺減稅、對養老群體以及社區服務中心和專職服務人員的補貼等多種形式,調動互聯網第三方移動平臺參與研發適老性服務產品的積極性,使其開發出更多適老產品。
(2)社區在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中是服務供需雙方信息交互的樞紐、指揮協調中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區應不斷改善自身條件為新型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供支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為各方服務供給主體的積極參與創造條件。一是多渠道籌集資金與資源,為社區內傳統型養老服務的硬件設施和人力水平向智慧型進行轉型,建立健全各種智慧型養老服務配套基礎設施等。二是以社區為依托,充分發揮“互聯網+ ”的技術優勢,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將各類社會資源,如政府、企業、醫院等救助機構等鏈接起來,溝通服務供給與需求信息,為居家養老老年人提供更個性化、專業化、多樣化的服務。三是積極組織并接納多方有資質的護理人員機構及志愿者。志愿者及護理人員是養老服務體系中極其缺少又極為重要的一環,其在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中起著連接社區和平臺的作用,有著連接著老人的功能,可以幫助社區更好地獲取老人的信息,以便為之調整更為適合的服務類型。
(3)第三方及移動平臺是構成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最核心的環節。由第三方及移動平臺依據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一個有效協作的為老服務大平臺,連接老人、社區、老人家屬、醫院等救助機構及政府,多方聯動,共同打造一個智能、科學、便捷、有效的服務體系。
(4)醫院等救助機構在收到社區平臺發送的老人急救信息后需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即刻統籌協調好醫護人員、急救車等以最快時間趕到老人家中,并在路上接受可能的來自病人家屬或者養老護理員的求救聯系,且給予專業的醫療救護方法指導,直至急救車趕到。
2.應急事件發生時救援響應基本框架
基于上述對多元主體職能的描述,提出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應急事件發生時救援響應的基本框架(見圖4)。本框架的信息主體為老人、老人家屬、應急服務簽約救護人員以及醫院等機構。各主體之間以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為樞紐,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各信息主體間信息協同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老人有突發狀況時通過智能手環等智能產品向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和老人家屬發送呼救信息,服務平臺第一時間提取老人自然信息和醫療信息,與老人在線通話,評估老人的身體狀態,同時定位距離老人最近的站點社區簽約服務人員及時趕到參與救護;在服務平臺通知簽約服務人員到達老人家的同時,也會根據老人的情況通知附近的醫院等救護機構,保證專業急救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收到信息并趕往現場。與此同時,在不耽誤救助老人的同時通知老人家屬及時趕到及通過家里的智能設備老人家屬可以實時了解老人情況。
(三)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知識維
1.生活護理知識
長期護理保險是國家為老年人及自然人步入老年時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疾病風險增加而難以維持自我基本生活能力而提出的護理方案。而專業的護理知識無不滲透在長期護理保險的過程之中,專業的護理人員也是目前養老服務方面急需的人才。上海市制定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包含42項服務項目,其中就有27項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另外15項常用臨床護理服務。
2.醫療保健知識
老年時期是人類疾病發生率最高的時期,老年人醫療保健工作是這一時期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環。為低中齡老人提供免費公益的身體保健檢查服務,為失能老人及中高齡老人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都離不開醫療保健相關知識。構建一個“預防+治療”的醫療保健平臺,無論是為中高齡及失能老人提供線上醫療線下上門診療服務,還是為低中齡老人進行身體狀況評估制定相對應的養生運動方案,都需要醫療保健知識及醫療保健人才。
3.心理學知識
大多數低齡老人在剛剛退出工作崗位時會產生極大的落差感,而此時運用心理學知識能幫助這一部分老年人做好角色轉換。比如,幫助閑暇時間增多的低齡老年人快速走出心理陰影,融入退休老年群體圈,以此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認同感;在社區定期開展相關活動,鼓勵家庭成員關心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為老年人建造一個舒適坦然接受死亡、珍惜過好當下的健康心理狀態。
4.互聯網技術知識
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核心就是基于互聯網,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一個有效協作的為老服務大平臺,打造全面、系統、聯動、特色的養老服務新模式,逐步實現養老領域的“萬物互聯”,進而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科學、智能、合理、豐富、便捷、有效的養老服務[4]。
當然,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除了上述提到的知識外,還需要很多其他專業知識的加強。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人、物、財力很多,涉及到的學科知識也很多,更多的是綜合性知識的支撐,必須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這項大工程完成。
三、結論
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順應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自然規律,是與互聯網相結合產生的更有利于歷史發展的產物。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通過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與霍爾三維結構模型結合,構建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的多元參與模型和應急響應模型,幫助進一步建設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供理論基礎,改善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生活狀況。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2-28[2018-05-06].http://www.jinhua.gov.cn/art/2020/5/6/art_1229161272_1506649.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政部關于進一步積極應對老齡化,加快完善我國城鄉失智失能老人養老照護體系的提案答復的函[EB/OL].(2020-09-30)[2020-10-02].http://xxgk.mca.gov.cn:8011/gdnps/pc/content.jsp?id=14747&mtype=
[3]? ?賈玉嬌,王叢.需求導向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社會學,2020,41(5):166-172,213.
[4]? ?李偉霞,李忱.大系統視角下“互聯網+老年康養體系”的構建[J].系統科學學報,2021,(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