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領召
(河南省禹州市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禹州 461670)
腦血管痙攣性頭痛表現主要有搏動性單側疼痛、頭暈,交替出現、反復發作、持續[1]。本研究辨證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診治患者,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45~75歲,平均(60.25±5.24)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5.24±4.01)年,前額頭痛19例,巔頂頭痛14例,枕部頭痛16例,兩側頭痛11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6~74歲,平均(60.55±5.34)歲;病程8個月~10年,平均(5.65±4.51)年;前額頭痛15例,巔頂頭痛18例,枕部頭痛18例,兩側頭痛9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符合國際頭痛學會分類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相關診斷標準,有健忘、頭昏、頭痛、耳鳴或兩目昏花等癥狀中的1項或多項,同時經顱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診斷有1條或多條腦血管痙攣存在;②中醫診斷屬于頭風、腦風范疇,分型為痰濁瘀阻、肝陽上亢、腦絡瘀阻、氣虛血瘀、寒凝氣滯及濕熱瘀阻。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以及中醫辨證分型標準;②經顱多普勒(TCD)檢查大動脈中平均血流速度大于120cm/s;③三維CT血管造影檢查腦血管中有不同程度的痙攣;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顱腦CT檢查診斷排除顱內血腫增大、腦缺血、腦積水、遲發性顱內血腫等癥;②患有嚴重精神障礙、意識障礙;③患有嚴重其他全身重要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損傷;④由于感染性疾病、顱內器質性病變等引發的頭痛。
對照組予以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844)10mg,每晚口服。10天為一療程。
觀察組辨證治療。①痰濁瘀阻型:治以化痰行瘀,蠲痹通絡。藥用桃仁12g,紅花8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茯苓20g,半夏10g,天麻12g,白術15g,姜汁10g,甘草5g。②肝陽上亢型:治以鎮肝息風,滋陰潛陽。藥用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麥芽6g,茵陳6g,甘草4.5g。③腦絡瘀阻型:治以化瘀通絡、行氣活血。藥用天麻12g,桃仁12g,葛根20g,丹參20g,當歸尾10g,川芎10g,赤芍10g,香附10g,生地15g,山楂15g,甘草5g,紅花8g,蜈蚣2條。④氣虛血瘀型:治以補中益氣、活血化瘀。藥用酸棗仁10g,甘草10g,黃精10g,白芍20g,當歸20g,川芎20g,熟地20g,何首烏15g,生地15g,黃芪15g,黨參15g。⑤寒凝氣滯型:治以溫陽散寒。藥用桂枝10g,當歸10g,白芷10g,香附10g,赤芍10g,川芎10g,甘草5g,枳實12g,丹參15g,北細辛3g,葛根20g,麻黃8g。⑥濕熱瘀阻型:治以清化濕熱。藥用白芷15g,石膏15g,川芎15g,蒼術10g,竹茹10g,黃芩10g,荷葉10g,膽南星10g,升麻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飯后溫服。10天為一療程。
用TCD檢測動脈血流速度,觀察腹瀉、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治療6個月后復發率。
參照《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顯效:頭痛癥狀及臨床體征基本消失,TCD檢測血流速度恢復正常,停藥后6個月無復發。有效:頭痛癥狀及臨床體征明顯改善,TCD檢測血流速度基本恢復,停藥后6個月偶有復發。無效:頭痛癥狀及臨床體征、TCD檢測血流速度均無明顯改善。
兩組治療前后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cm/s,±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cm/s,±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125.56±5.34 92.17±4.25觀察組 60 124.54±5.21 73.56±3.71 t 1.059 25.552 P 0.289 0.00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比較 例(%)
腦血管痙攣性頭痛屬中醫“頭風”范疇。主要為痰濁瘀阻、肝陽上亢、腦絡瘀阻、氣虛血瘀、寒凝氣滯、濕熱瘀阻等證型[4]。治療以改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調節神經為主[5]。
辨證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能夠顯著改善腦部血供,且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