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桐,熊穎茜,侯雪晴,王夢璇,程銘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赫哲族是坐落于中國東北的一個源遠流長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赫哲族獨特的地理環境——星羅棋布的湖泊、豐富多樣的漁產資源,給予赫哲人民捕魚之便,為魚皮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赫哲人民熟悉掌握水產品的種類、魚類的生長習性和捕獲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為魚皮技藝的形成提供了物質保障。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赫哲族的民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風俗習慣各具風格。新中國成立前夕,赫哲人民普遍存在圖騰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以及薩滿教信仰,萬物有靈論構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礎,其賦予了魚皮文化強有力的生命力和精神支柱;在服飾上,過去赫哲族獨有的服裝是魚皮衣。關于穿魚皮衣服的說法,早在 《山海經》卷九的《海外東紀》中就有記載:“玄股之國,在其(黑齒)北;其為人衣魚食鷗。”說明赫哲族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懂得用魚皮制作衣物。[1]“魚皮柔共獸皮夸,五色相輝映日華。裁作衣裳為襪線,天留文錦與漁家”,[2]其充分體現了赫哲人具有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為魚皮文化提供智力源泉。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赫哲族服裝的材料及式樣也發生了變化,魚皮衣的實用價值銳減,魚皮作為一種民族藝術品被珍藏于博物館之中。
1.2.1 藝術價值
赫哲族魚皮技藝是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敘述著赫哲族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特色。魚皮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百花園中一朵風采迥異的奇葩,它作為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3]赫哲人世代薪火相傳,將這一燦爛文化承襲下來。魚皮文化隨著時域的變化,時明時暗、時隱時現,時而青翠欲滴,時而萬紫千紅,時而五彩斑斕,時而晶瑩剔透,因此更顯神秘而陸離……雖然這里并不完全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但卻保留著人類最原始、最古樸的文明印跡。向世人昭示了人類向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意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和超凡脫俗的生存藝術。[4]
1.2.2 經濟價值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魚皮文化借助新聞媒體“飛入尋常百姓家”,大大拓寬了傳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現代人由于對魚皮手工制品的了解程度有限可能會產生種種誤解,但魚皮制品為博物館、美術館提供了生動形象的展品,使人們對魚皮制品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用處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開闊了人民的視野,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加深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赫哲人不但傳承魚皮制作技藝,而且不斷進行傳承發展和創新,產生了多種多樣的魚皮工藝品,融入了當地旅游事業,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和經濟繁榮。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赫哲族以“魚皮部落”為世人所知。雖然歷史上眾多民族都曾有過魚皮文化,但從清代至今只有赫哲族將之傳承沿襲下來。20世紀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穿著以魚皮為面料做成的服裝,但由于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昂、人與生態和諧共處的觀念、現代紡織技術的更新等原因而逐漸被其他材質所取代,現在,赫哲族魚皮技藝雖然作為民族特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但伴隨著漁獵經濟瓦解,赫哲人以魚皮為衣的生活習慣悄然改變,改革開放的浪潮帶來了頻繁的人口流動,赫哲族人員外流,魚皮技藝缺失傳承人,面臨逐漸失傳的危險。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傳承人——尤文鳳曾經說:“魚皮衣是有價值的,手藝不能丟了。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在生活中穿魚皮衣服了。但是魚皮衣服承載著的技藝,依然受到人們的肯定、喜愛,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技藝。”
民族文化的保護不是憑空想象、憑空產生,而是需要有相應的載體作為實際的抓手,才能讓文化世代相傳,落到實處、變為現實。因此,將民宿作為銜接文化靈魂與實體空間的橋梁,進一步體現“實體化”。面對赫哲族魚皮文化技藝的傳承問題,我們不能躺在前人的樹蔭下乘涼,而應該推陳出新,結合當下信息化、現代化的時代特色,去繼承,去創新,去弘揚,使古老的漁獵文化重現榮光,而不僅僅是躺在書本或博物館里落塵積灰,讓魚皮技藝與當下正火的民宿經濟相融合,讓少數民族民宿承擔起減緩人口外流規模、設法“留住人才”、培養“耐得住寂寞”的傳承人的功能。使其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得到雙重的完美發揮。
少數民族旅游民宿建設是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脫貧致富地區的重要動力,因赫哲族其特殊的地理分布位置,其旅游業下屬的民宿治理發展事關著我國邊疆地區治理的效度。如何利用好特色鄉村品牌,將民宿作為切入點,以小見大,找出治理措施和方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赫哲族在建國以前極度貧窮,國家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后,居民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民宿也從家庭旅館的形式變成了民宿村,規劃面積達7.8公頃,不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又注重生態環境治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通過調查研究,截至目前,較為代表性和借鑒意義的旅游村有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釣魚臺景區、壁畫小鎮、赫哲族鄉德勒乞民俗體驗休閑度假區。
伴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網絡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網紅”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在媒介環境下,由網絡推手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形成的。[5]抓吉村的赫哲人抓住機遇,辦起網紅民宿,21棟輕現代風格的“網紅民宿”——途遠驛站已開始試運營,如今,昔日偏僻荒蕪的小漁村已變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赫哲風情園。在傳承赫哲族傳統技藝的同時,為旅游業的大發展增光添彩。抓吉村婦聯主任周春香是土生土長的赫哲人,她說,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們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使赫哲族群眾過上小康生活。[6]
且數據顯示,仍有民宿項目正在招標中,如哈爾濱市黑瞎子島鎮赫哲族民宿村改造項目環境景觀整治改造規劃公開招標。
赫哲族民宿具有極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黑龍江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氣溫年較差大,四季分明,景色具有多樣性,擁有冰雪藝術文化;是邊疆省份,地理位置特殊,東部與北部與俄羅斯為鄰,自2014年三條國際大通道實現常態化運營,漸成東北亞經濟發展的新樞紐。人流量大、交通便利,與外界交往頻繁。其二,從黑龍江省自身條件來說,最新出臺的地方民宿標準和龍江絲路帶為其提供了政策扶持和堅實的后盾;在文化上,受俄羅斯等外國文化的影響,通過多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文化,具有異域特征、東北特色和民族特點,因而體現出獨特性、多元性,吸引力巨大。在生態上,對環境的開發程度較低,保持了比較“原始”的狀態,天然林地、濕地面積較大,生態環境優勢明顯,空氣質量優良。為厭倦了城市快節奏和喧囂生活的居民提供了親近自然、身心放松的氧吧。其三,從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來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享受資料消費,旅游占比在家庭開支的份額中明顯增長,在旅行中,游客更加傾向于居住民宿而非賓館、旅店……
總而言之,赫哲族的少數民族民宿具有文化多樣、地域性突出、本土特色鮮明的特點,正是這些“軟實力”賦予了赫哲族民宿的硬性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盡管如此,這并不代表赫哲族民宿已經十分完備,赫哲族旅游民宿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赫哲族民宿旅游業的知名度低,國內外鮮少有人知道在中國遙遠的東北部還存在著一個神秘而悠遠的民族,因此赫哲族民宿旅游業客源不充分;其次,赫哲族民宿旅游存在著經驗不足的現狀問題,赫哲族因其本身地理環境偏僻,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僅有的民宿旅游資源布局分散且不集中,缺少必要的系統化管理,這樣,赫哲族民宿旅游的口碑觀感便會大大降低。如何打響旅游招牌,增加知名度?如何協調好旅客間關系?如何解決目前黑龍江赫哲族民宿存在無品牌、無名氣、無經驗、無體系的困境?這些都是赫哲族民宿旅游發展向好勢頭必須解決的問題:基礎設施落后、硬件條件不完善、無法滿足游客更深層的體驗需求以及短期居住需要。這些都要求對赫哲族民宿進行規劃和設計。
魚皮技藝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堪憂,原因之一是沒有正確處理保護和應用的關系。人們談及“應用”“商品化”常置若罔聞、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會破壞傳統文化的根源和底蘊。實際上,保護與應用是對立統一的,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彼此互不沖突,“強調創新是對文化的自信不足,商用會污染文化的純潔性”這種觀點過于極端,違背了中庸之道和適度原則。保護魚皮技藝是為了傳承和應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文化的經濟價值顯得更加不容忽視,將民宿作為展示民族特色文化的載體,賦予魚皮技藝以經濟價值,就是增強了它的活力、生命力,讓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民宿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并且民宿也在不斷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將魚皮技藝應用于當地民宿設計和裝飾之中,能夠更加鮮明地體現出個性化和藝術性,增加多樣性的休閑娛樂活動,符合入住者體驗不同文化的消費需求,從而帶動旅游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除此之外,赫哲族當地政府和民宿經營者可以利用所獲得的利潤升級民宿基礎設施,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產業化和規模效應。
將赫哲族魚皮技藝和發展熱潮的民宿相結合,赫哲族的魚皮文化不僅為民宿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同時也帶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最終實現了對魚皮技藝的活態保護。
民宿作為加強文化保護傳承,展現魚皮文化魅力的依托點,從字面上可以分為“民”和“宿”,民通常指農家庭院,宿則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需要為旅游者提供住宿的場所。民宿不僅給旅游者提供住宿,而且承載了展示赫哲族魚皮技藝的功能。
保護赫哲族的魚皮技藝,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人們直接“住進”魚皮文化中。除此之外,民宿還作為魚皮技藝出售的窗口,村民將制作的魚皮畫在民宿出售,可以獲得經濟利潤,同時更好地傳播了魚皮文化。
綜上,我們有必要采取文化傳承保護與民宿發展協同治理的措施。
要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的原則,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和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日益深入人心。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是實現價值增值的強有力后盾,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力量之源。為了發展旅游業而不顧自然環境的承載力,過度開發,其實是鼠目寸光之舉,綠水青山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應確立“環境興旅”目標,推進生態旅游,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旅游事業協調全面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民宿旅游的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當前民宿規劃設計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赫哲族民宿規劃應該依托于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與人文民俗,而不是流俗于曇花一現的網紅民宿產品,成為一種結合當地漁獵文化特色的具有真正藝術價值的民宿品牌。讓游客全身心感受赫哲族歷史文化,緩解奔波于城市的疲倦。
黑龍江省赫哲族位于邊疆地區,地理環境特殊。現代地緣政治與國際社會格局的變化與趨勢使古往今來困擾歷代王朝的邊患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我國提升邊疆治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赫哲族定居于東北地區三江流域一帶,是直面國家腹地與邊疆民族關系的前沿地帶。將傳承魚皮技藝與發展民宿旅游相結合,為了輔助邊疆治理,要求民宿村對民宿所有者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對住宿者進行身份登記,確保透明性,建立起人民之間的舉報和監督機制。加強對居民的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下發揚民族文化。調動每一個個體,筑起堅實的安全防線。既是發展當地經濟,也是繁榮民族文化,通過經濟與文化的和諧發展倒逼政治的穩定,從而提高邊疆治理水平,是“共贏大滿貫”的局面。
從赫哲族的自身條件來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擴大旅游業規模,集中建設民宿村,將分散的無規則的民宿匯聚到一起,凝聚成一個有效的運作系統,進行專門的、系統化的改善和經營。整合旅游資源,將民族圖騰繪制在建筑物表面和室內家具上,用于文創產品的設計,把文化價值轉變為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使用價值三者的融合,拓寬赫哲族文化本身的厚度和生命力,體現出赫哲族民宿發展的特色,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以尊重民族文化為前提進行創新,實現魚皮技藝產業化。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最能呈現當地民族特色的民宿,尋找適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道路。魚皮技藝的傳承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結合當下的時代流行元素,一步一個腳印去改變創造它。魚皮服飾制作的工藝流程復雜而冗長,赫哲族先民流傳下來的先熟制工藝技術施行不易。在實際生活中,旅客對它背后迷人的漁獵文化感到傾心,但其較為高昂的價格令更多人望而祛步。如何使赫哲族獨樹一幟的魚皮技藝更多的與現實中的民宿經濟相融合,成為當下更進一步繁榮經濟與傳承文化的關鍵。例如,建立“主題”民宿——魚皮衣主題民宿,改造赫哲族傳統的魚皮服飾并放置于民宿內部。魚皮衣受滿族服飾影響樣式多為旗袍,可以借鑒現代服飾的特點,增加穿著活動的方便性和舒適度,為游客提供隨意試穿、拍照留念的服務。游客亦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靈感任意涂鴉,制作專屬魚皮衣,增加它的趣味性和美觀性,讓魚皮服飾不僅僅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收藏于博物館,使其重新鮮活起來,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以繁榮線下實體文化為主,進行線上的文化建設亦不可忽視。通過政府的財政支持和資金撥款,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擴大網絡技術平臺,運用大數據擴展民族文化基因的知名度,在信息泛化的基礎上以文化帶動經濟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廣赫哲族的魚皮民宿。大眾傳媒的力量也不容忽視,酒香也怕巷子深,新聞媒體是助力少數民族特色民宿走入大眾視野的重要工具。利用好傳播媒介的宣傳作用,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社會團體和相關組織同樣應該關注地域文化與民宿設計的結合,以一己之力投入市場推銷宣傳、參與民宿村旅游地區的開發工作,就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如果缺失涉及此方面的社會組織和專家機構,可以查漏補缺,填補空白。
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特別是漁獵技能高超、圖案藝術精美、伊瑪堪說唱很有韻味。[7]這是赫哲文明獨一無二的民族優勢。我們應充分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民族特色,實現赫哲族特色魚皮文化與當地民宿設計的相互促進。一個優質的民宿必然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民宿設計應該發掘文化的經濟價值,做到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同時,魚皮文化為民宿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而使瀕臨失傳的魚皮技藝得到了保護與傳承,最終實現魚皮技藝傳承與少數民族民宿發展的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