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漢
一直以來,皮革產業被戴上了“高污染”的帽子,一些地區對其采取高壓政策,限制甚至禁止其發展。而皮革產業在原料皮利用和環保方面所做的貢獻卻鮮為人知。最近,英國出版的世界皮革雜志(Leather World )在其旗下的leatherbiz.com 網站發表專欄文章,披露了全球原料皮產量、動物飼養量,分析了原料皮的廢棄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闡述了皮革行業在減少原料皮浪費、保護環境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指出,生皮作為肉類工業的副產品,全球產出量巨大,如果將這些材料作為廢物傾倒會大大加劇環境負擔。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6 年全球固體廢物數量已超過20 億噸。如果不采取緊急行動,到2050 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4 億噸。在發展中國家,這一問題更加嚴重。近年來,處理固體廢棄物的填埋場地越來越緊缺,成本日趨昂貴。許多國家對填埋做了嚴格限制,并對垃圾填埋場征收高額稅費。這種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從而使肉類變得更昂貴、更難獲得。
源于全球市場對肉和牛奶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肉類和畜牧業因而成為全球經濟中重要且獲利豐厚的行業,它的不斷發展使屠宰者必須找到下游產業去處理大量生皮,皮革業便擔當起了這一使命。它將本來要被廢棄的原料皮加以充分利用,制成具有防護功能、耐用、透氣和時尚美觀的皮鞋、配飾、服裝、汽車內飾和室內裝潢用品等皮革制品,用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此外,將生皮加工成皮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直接作為廢棄物進行處理要少得多。如果沒有皮革業,肉類行業將面對來自消費者的關于固體廢物排放和環境問題的一系列質疑。
但實際情況是,皮革產業充分利用了肉類加工行業的副產品———生皮,很多原料皮被利用來制革,才避免了因將其廢棄而產生的環境污染。誠然,如果沒有原料皮,皮革工業將無法繼續發展;但是如果沒有皮革工業,世界將不得不面對因處理這些原材料所產生的高昂成本,以及帶來的環境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遺憾的是,普羅大眾對皮革業在減少原料皮浪費、保護環境等方面做出的貢獻所知甚少,由此而導致對皮革產業的側目。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籠統地將皮革業定位為高污染行業是不準確的,更是不客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先生認為,關于皮革產業對當今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則可以從滿足人們衣食住行重要需求和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兩方面去理解。中國皮革行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謀求新的發展路徑,從而繼續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