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上半年,煤炭行業經濟形勢總體穩中向好,行業營收及利潤均實現較高增長,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行業營收增幅首次超過全國工業行業平均水平,企業資產負債率略有提高,應收賬款增加。
指標顯示,上半年4284家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12159.5億元,同比增長30.9%,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行業平均高3個百分點;營業成本8011.5億元,同比增長20.0%;應收賬款3272.3億元,同比增長18.7%;利潤總額2068.8億元,同比增長113.8%。
上半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資產合計58820.8億元,同比增長6.3%;負債合計38904.5億元,同比增長7.8%;資產負債率66.1%,比去年同期增加0.9個百分點。
指標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流動資產平均余額23680.3億元,同比增長10.6%;企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較上年增長9.5%、14.0%和5.8%。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改委8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確實出現了有些地方、行業、企業的工作著力點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動措施不符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要求。孟瑋稱,有的地方、行業、企業“搶頭彩”心切,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有的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孟瑋強調,這些現象,可以說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北京時間8月2日,《財富》雜志公布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榜單顯示,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二年居首,達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43家公司上榜。其中,7家煤炭企業上榜。
今年,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97860.6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70位;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以80716.2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101位;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67534.8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138位;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以49314.3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220位;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30453.7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403位;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27104.9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451位;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25187.9百萬美元營業收入位列第481位。其中,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去年聯合重組企業,分別位列上榜煤炭企業第1位、第3位。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較去年排名上升7位,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較去年排名上升53位,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較去年排名上升82位,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較去年排名上升45位。
近日,河南省財政廳下發通知,下達專項資金8720萬元用以支持2021年第一批22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平煤神馬集團分別獲得4980萬元、3740萬元。今年以來,河南省煤礦已累計建成36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本次獲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22個工作面,總投資超過17億元,經企業自評、專家現場評估,均已達到河南省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設標準。
據初步調查,山西省有開發價值的煤炭采空區和廢棄礦井面積約2052平方公里,預測殘余煤層氣資源量約726億立方米。截至目前,山西省廢棄礦井采空區已累計施工抽采井100余口,抽采利用煤層氣1.28億立方米,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92萬噸。相比一般煤層氣開采,廢棄礦井采空區煤層氣抽采開發成本低、施工環節少、產能釋放快,經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在山西晉城、西山、陽泉等礦區的抽采實踐顯示,單井日產量最高達到8000立方米,抽采甲烷濃度平均保持在50%以上。
8月20日,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山東省屬企業首單“碳中和”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金額10億元,期限3年,發行利率3.41%。根據權威機構評估認證報告,本次債券對應支持的項目為山東能源集團板塊內生物質發電項目,可有效支持公司能源板塊業務整合,助力碳中和建設規劃。本期碳中和債券的發行使山東能源集團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助力自身轉型發展,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進而實現碳達峰、助力碳中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與引領作用。
8月11日,西安重裝集團與華為技術公司簽署5G+智慧礦山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特長,展開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及5G相關技術的戰略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化裝備研發、5G+智能礦山、煤炭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助力智能礦井、智慧礦山、智慧園區、智慧“產、運、銷”建設,共同打造煤炭領域5G融合應用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