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澤偉
安全生產是煤炭企業發展的基石。分析近年來煤礦安全生產狀況,雖然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呈現整體好轉態勢,但安全形勢開始進入一個瓶頸期、平臺期,存在波動和反彈現象。特別是重大事故隱患是煤礦的最大“殺手”,消除重大事故隱患是煤炭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根本路徑。因此,要深刻分析當前煤礦重大隱患治理存在的核心問題,從體制機制、責任落實、資金保障、技術措施等方面入手,制定根除重大事故隱患的具體舉措并切實落實,防患于未然,才能確保礦井持久平安。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認為:事故隱患的存在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事故的發生又是隱患發展的必然結果。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安全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針對安全生產事故主要特點和突出問題,層層壓實責任,狠抓整改落實,強化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第一次將重大隱患未排除而組織生產列入刑法內容。
所以,消除事故隱患既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又是落實主體責任的必然需求,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需要。
1.認識不足問題
(1)管理思路粗放。部分煤炭企業管理者仍存在傳統粗放式管理思路,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始終將生產能力置于企業發展第一位,認為只要產量達標,效益就有保障,關于安全生產的辦法、規定、措施停留在制度層面,思想上對安全工作不夠重視。
(2)為規避責任而隱瞞事故隱患。隨著國家、地方及行業對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力度的不斷加大,部分煤炭企業為了躲避責任、規避行政處罰風險,人為隱瞞重大隱患,導致煤礦長期“帶病運轉”。
(3)存在僥幸心理。個別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者由于僥幸心理作祟,認為只要不出事故就是安全達標,而忽視了重大隱患與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導致重大隱患得不到及時治理。
2.能力不足問題
當前,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問題仍相對突出,主要表現為:專業業務功底不夠扎實,不能深刻認識雙重預防機制對安全生產的促進作用;超前預防、超前排查隱患的能力不夠;對發現的重大隱患缺乏科學有效的整改思路和治理措施;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擔當意識不強,推脫管理責任;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不能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得到充分應用。
3.體制機制問題
煤炭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人員不到位等現象。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受定崗定員影響,存在壓縮管理機構及縮減安全生產專業管理人員現象;小型煤炭企業受成本管控影響,此類現象更為突出。由于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特殊性,職能部門之間存在管理責任重疊現象,責任劃分存在“模糊邊界”,導致個別重大隱患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理。在治理重大隱患過程中,由于制度落實不到位,不能實現閉環管理,出現治理不徹底或者反復出現等問題。
1.根除思想上的“隱患”
眾周所知,煤礦安全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人、機、物、環、管等多個環節,包括采掘、機電、運輸、通風等多個管理項目,災害動態變化性顯著,造就了煤礦安全生產的高危性、復雜性、多變性。安全風險、安全隱患始終伴隨著煤礦生產全過程,要保證安全生產,必須堅決消除思想上的安全隱患,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使之常態化、制度化。煤炭企業作為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單位,要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安全文化熏陶,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在思想上行動上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2.消除重大隱患的具體舉措
(1)健全完善制度保障體系。煤炭企業在制定隱患排查制度體系時應當以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為準則。
一是嚴格圍繞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方針、標準規范、行業規定完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要體現制度的嚴謹性,特別是涉及交叉業務時,必須要有明晰的責任分工,不能出現責任空白區,要形成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和責任追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三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結合煤礦地質、產能、設備及人員配備等實際情況,分專業、分類別制定科學規范的閉環管理流程,要重點防范人為因素造成重大隱患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四是要體現靈活性原則,煤礦安全生產是一個動態過程,重大隱患管理制度既要結合實際情況適應現場的多變性,又要注重制度的作用發揮效能。
(2)嚴格落實“雙重預防機制”。煤炭企業在落實雙重預防機制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注重系統平臺建設。雙重預防機制的實施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文字作為支撐,信息化手段可將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清單電子化,實現“一圖兩清單”的數據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運行效果。
二是正確認識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之間的邏輯關系。二者既不是先后關系也不是平行關系,而是伴隨著安全生產全過程始終需要加強管理的兩個最為有效的切入點,必須實現有機的融合管控。
三是認真細致開展好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嚴格落實各職能部門、各層級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崗位安全生產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職責。
四是要定期對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和偏差,保障雙重預防機制的正常運行和持續改進。
五是要從源頭上管控高風險作業項目,對于井下動用火工品、電火焊等高風險項目要嚴格審批、嚴格監督、嚴格管控,從源頭上控制風險和隱患。
(3)提高隱患排查治理能力。煤炭企業要注重從提高人員素質角度入手來提高隱患排查治理能力。
一是在日常安全教育培訓中將隱患排查治理列為一項重點培訓內容,強化隱患分類、排查方法、治理措施、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從業人員的隱患發現能力、分析能力、治理能力。
二是要提高頂板、通風、煤塵、水文地質等易造成群死群傷專業存在的隱蔽致災因素的辨識能力。
三是制定隱患排查治理獎懲機制,及時對在治理隱患中做出積極貢獻的相關人員給予獎勵激勵。
四是在自身條件難以滿足的情況下要積極借助科研院校、科研單位的先進技術排查治理重大隱患。
(4)保障隱患排查治理資金投入。煤礦企業要制定完善資金保障制度,嚴格按照規定保障資金投入。主要負責人要保證隱患排查治理資金的有效實施,建立專用臺賬、足額提取、規范使用。始終體現“安全第一”的原則,特殊情況下要有特殊審批機制,嚴防因資金審批流程或者成本原因導致重大隱患無法治理現象。定期對資金落實情況進行核查,保障隱患排查治理資金落實到位。
(5)強力實施“閉環管理”模式。安全隱患重在整改落實,要強力推行“閉環式”隱患排查治理模式,嚴格按照“誰主管、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抓好責任落實。對每條重大隱患實施掛牌督辦,確保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對整體性的、系統性重大隱患,必須立即停產整頓,直至隱患消除并驗收確認后方可恢復生產。實施檢查、登記、治理、驗收、銷號等全過程跟蹤管控,堅持做到“嚴查”“嚴管”“嚴治”,堅決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過場。
(6)積極發揮群團組織作用。煤炭企業重大隱患涉及范圍廣、整改難度大、造成后果嚴重,所以必須建立群防群管群治機制,動員黨政工團各方力量形成“全員齊抓共管”的大格局,把各級組織優勢和群眾的優勢切實轉化為推動安全生產管理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