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俊(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了產業集群的趨勢,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進入到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來,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更應該以國家的人才培養為發展目標,通過建設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促進人才的培養。本項目研究將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緊密結合高職教育的特色,探索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高職院校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的機制,希望能夠促進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的發展。
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研究,發現優質的專業群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也將其作為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機制的基本特征。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建設就是將學校的某一個或多個教學資源豐富、辦學能力強的專業作為核心的專業,也就是重點建設的專業,其中各個學科的培養目標和基本內涵存在較高的相似之處,學科基礎也要相當。在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機制中,各個專業之間往往相似程度比較高,或許是技術領域,或許是工程對象。
如某一高職院校的智能小區和專業群設置中以機電為主要的專業,其機電專業的特色就非常明顯。在相關的工作進行之前,學校的相關部門針對專業及其對應的行業崗位等當前的發展和未來的發展進行了較為深刻的調查和研究,并且根據實際的情況,與當地的一家企業進行了聯合,在強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礎上,加強對智能小區和專業群中的專業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培養,使得其能夠更加適應行業的崗位需求。
智能小區和專業群中的一些專業很多都是院校在辦學的過程中長期的經驗積累下產生的,這些學科的基礎非常牢固,擁有著更加穩固的教學資源,通過長時間的開發和建設,逐漸形成的一個專業大類。這些專業之間能夠共同地進行培養,面向區域和企業進行發展,共同使用同樣的實訓基地和實踐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有部分的基礎性課程是相似或者相同的,其在高校中也會是相同的教師來進行教學,因此,各個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專業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集體效應。
如某職業學院的專業建設就是上述的這種情況,其在學校成立之處就擬定了重點建設的專業,在之后的辦學和教學過程中,重點專業不斷地發展和建立起來,并且帶動了相似的一些專業的共同發展,后來形成了有特色并且優勢較強的專業群,專業群中的各個專業利用基本相同的教學資源,其在企業的實訓基地也是能夠通用的,甚至于一些專業之間還能夠享受一樣的教學團隊,一起上課等,專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密切的,這也體現出了專業之間的集群效應。
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產業體系的發展也更加趨向于完善和成熟,這也帶來了產業鏈的不斷延伸。也是因為這樣,高職院校就需要以人力資源發展為重要的建設目標,為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提供專業化的高質素人才。
如湖南的某一所高職院校就是采用的以上的辦學原則,這所學校雖然是一所全日制的民辦高職院校,但其在成立之初就以為社會和企業輸出高質量的專業性人才為宗旨,通過對當前產業過程中的人才需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分析,最后決定成立以理工科為主的學科建設,并且通過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建設來實現其人才培養的目標。
師資力量和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重要教學資源,若是高職院校的學科設置過于分散的話,則會導致其在實訓方面和師資方面需要更加多的人才的引入,這對于學校的發展來說是具有更高的難度的。而設置相近的學科和智能小區與專業群機制就能夠很好地整合教學和教育資源,實現對資源合力的發揮,從而使專業之間能夠實現互助發展。通過智能小區與專業群建設,則能夠從實訓資源和師資資源方面進行資源的合理化利用,通過提升實訓室和實驗室的利用率等,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如長沙某一高職院校則主要建設財會類的專業,將相關的專業聯合進行培養,打造智能小區與專業群的培養模式,通過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對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一方面,通過企業的需求進行學院學科的建設,將職業標準納入學生的培養模式中,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等;另一方面,則通過相似專業的聯合培養,在學生的實踐、實訓和授課等方面都使用相同的教學設備和資源等,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
從系統的演化過程來看,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演化和發展過程來看,其究竟是自發自我組織的過程還是受到特定的指令而發展的過程呢?若是將這個專業群組織當作是一個系統來看,西方人更傾向于將其認定為是特定的指令推動的結果,也就是亞里士多德曾提出“第一推力”理論等。而中國的相關理論則與之相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一個自然演化的一種理論。而從科學的證據來看,我們所處的自然界實際上是一個從簡單到負責、從低級向高級的自我組織的過程,因此,對于智能小區和服務專業群來說,更傾向于將其認定為自組織性發展的結果。
從系統的自組織原理來看,一些學者們認為: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就是一個組織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社會的發展運動等,也是自組織的發展運動過程,社會的各個系統的具體發展過程,大多數也都是自組織性的發展過程,因此很多人將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發展也當成是自組織的發展過程。系統的自組織過程可以說是一項客觀的現象,其處于自發地運動、組織和發展過程之中。
綜上可知,智能小區和專業群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社會系統,其必然也是自發組織的過程。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建設也應該要走向自發性的組織才能實現長期的發展,但對于其發展來說又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需要系統內部的因素與環境的共同作用才能健康發展。
事物的發展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都是漸進式的過程。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一般認為會經歷初期、發展、發展高級、漸變和質變這五個階段,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其組織結構方式是不同的。而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的過程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經歷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從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的發展和變化過程,這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和變化過程。
而組織的發展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力,一個方面的作用力是外部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是內部的作用力,智能小區和專業群的發展過程來源于外部動力機制的支持。2019年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啟動了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也就是說要建設一批具有專業發展特色、辦學條件優良、產學合作密切、人才培養質量高的特色的高職院校和智能小區與專業群。這個階段已經是專業群的發展階段了,早在2006年國家就提出了全國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計劃,并且為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的建設帶來了比較強的外部力量。其一是政策的引導,其二是資金的支持,其三是對職業院校發展的規劃。
原本的專業群發展更多體現的是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學科進行聯合辦學形成的專業群,但在國家的支持下,則變為了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育和發展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體現出了專業群發展從低級到高級,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
高職院校的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是教學資源整合的發展過程。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整合值的就是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對智能小區和專業群中的各項有利的教學資源的吸收、整合、管理和不斷優化的過程。高職院校的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中的資源整合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幾個部分: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硬件資源等。
高職院校在信息資源方面通過建設教學的共享資源庫等,跨專業甚至是跨學校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在人力資源方面,高職院校積極地進行校企合作,將企業的專業人員和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師團隊共同納入到了師資力量中來;在硬件資源方面,不僅實現了院校內部的資源整合,通過建設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實現專業之間的硬件資源共享,還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企業的部分硬件資源納入教學的硬件資源中來,實現了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綜上所述,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機制具備了較強的聯合性、集體效應、市場適應性和資源合理運用等特征,系統內部的運行具備自發組織性,專業群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利用。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雙高計劃”,積極投入到智能小區建設與服務專業群建設中,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