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山東 濟寧 272100)
由于我國地質環境的地域差異性,深基坑支護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施工類型之中。然而,在大規模建筑工程的建設項目數量呈現與日俱增的趨勢下,對于巖土工程來說,深基坑支護技術也暴露出了較多問題,如邊坡修理不符合相關要求、巖土層挖掘時間和邊坡支護時間無法實現同步等。所以,科學運用深基坑支護技術非常關鍵,如何完善和優化巖土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技術,使其發揮最大功效,是業界學者們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由于自身的技術優勢,對巖土工程的質量以及安全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往往布局緊湊,周圍環境條件和地質水文條件復雜,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施工現場環境較為復雜,這是支護技術運用的一個不利因素,因此,為了更好地推進工程項目的開展,深基坑支護技術是應用的不二之選。這是因為深基坑支護技術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對外部環境做出積極的應對與調整,實現整體結構的穩固性,從而保證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隨著城市勞動力越來越多,城市的承載量日益緊張,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趨勢,為了緩解城市人口壓力,解決好人們的居住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合理利用土地,進一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是向地下發展建設,對于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技術要求也就更為嚴格。
通常情況下,大型的建筑工程會應用深基坑支護技術。根據相關規定,施工開挖深度在5m以上的地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使用該技術。通過應用深基坑支護技術,達到提高工程安全水平以及工程質量的目的。需要注意到的是,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同巖土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施工要點不盡相同,所以所采用的深基坑支護技術有所差異。為提升巖土工程施工水平,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深基坑支護技術。與此同時,需要充分保障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為下一步工程基礎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保證施工進度。
在構建支護結構時,所用到的相關技術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為常用的是錨桿支護,其使用方法是,將錨桿的桿體插入鉆孔內,孔內注漿留出自由段張拉對巖土體進行支護。特別注意的是,在張拉前需要確定錨桿的鎖定值。由于錨桿張拉后被施加了預應力,所以可以很好地支撐巖土體,如此一來,錨桿的作用在支護結構中完全發揮,能夠很好地維護巖土體的穩定性。
通常而言,在開挖基坑作業時,會按照提前確定好的深度進行,這就要求如果遇到突發狀況,需要及時運用相關技術進行解決,可以優先考慮錨桿支護技術,錨桿技術適應能力較強,可以結合其他技術進行施工作業,比如排樁和錨桿聯合支護,這樣就能夠將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地下連續墻技術具有較為完整的整體結構,即使處于復雜環境中也能發揮技術優勢,避免巖土工程在施工中出現危急狀況。
地下連續墻技術最早是在個別國家應用,因其在應用中經過了實踐的檢驗,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使用。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技術的要求日益嚴苛,加之該技術成熟度越來越高,我國也開始在巖土工程實施中應用此技術。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地下連續墻技術借助相關技術手段也進行了不斷優化與升級,在巖土工程中發揮了基礎作用,有效保證了工程的耐久性與安全性。
土釘墻支護技術是另一個重要的支護技術,但它并不能適用于所有巖土類型,適用的巖土層一般土質較好,以便更好發揮技術作用。
相關施工單位一般多運用土釘墻支護技術,這是因為該技術所需要的資金較少,施工時間較短,并且靈活性較強,可以根據不同施工現場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通過大量工程實踐證明,土釘墻支護技術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其技術優勢難以完全實現,例如雨水因素等。所以,相關施工人員需要考慮這一自然因素,提前做好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巖土工程的不確定性。
由于管理人員對工作的不認真,使得施工人員在作業中難以準確把握合適的開挖深度。一般來說,深基坑開挖施工主要是依靠挖掘設備以及挖掘人員的操作來進行邊坡挖掘作業,之后再進行其他操作。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卻難以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常常會因為施工中的不可控因素而影響施工質量。除此之外,后期的養護工作遇到的問題更加復雜,施工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技術在施工之前需要勘探現場,仔細研究施工現場的場地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施工人員的安全保障,以便在滿足這些基本條件的基礎上,按照相關施工要求進行合理施工設計,然而在實際施工時,經常會因為各種突發狀況出現施工行為與施工設計不符合的情況。這是由于一方面不同施工現場的實際條件具有一定差異性,另一方面有些施工企業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可能會減少經濟投入,或者使用價格便宜的材料以次充好,嚴重時會造成豆腐渣工程,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也會嚴重損害企業形象。
在工程實際施工時,巖土工程在施工環節需要注意土方開挖與支護施工之間的關系,確保兩者之間協調統一。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土方開挖因其自身技術特點,比如易于操作并且管理輕松,這就說明土方開挖的使用功效還是很大的。而深基坑支護技術則與之相反,將這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進行作業,如何縮小其差異性,最大限度發揮共同作用,是影響巖土工程整體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
若想更進一步提高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質量,全面掌握場地的具體情況,需確定勘察工作目標。在基坑工程勘察工作中,需查明施工區域中的管線分布情況,若要提升探測精準度,需要利用專業設備來檢測地下管線;基坑工程勘察過程中,查明巖土性狀不僅需要加強重視土層在垂直與水平方向上的變化,特別對軟弱土層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需要進行深入分析;收集基坑支護施工有關設備參數和類似工程地質條件下成功的施工經驗和具體作業方法。
傳統設計多數是選擇極限平衡理論,而工程事故大多數是因為支護結構變形造成的,極限平衡能夠明確結構設計強度,但是對工程結構的剛度無法做出精確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將深基坑支護技術運用在巖土工程施工環節,可以有效監測相關結構是否存在變形,同時能夠同步監測與分析相關數據的變化情況,以便更好針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如果在實地勘察中遇到問題,應當積極探索解決措施,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
深基坑支護施工當中,所涉及的環節與步驟眾多,如果因為疏忽而出現施工漏洞,那么將會嚴重阻礙到后續施工進度的有序進行,進而延長施工周期,甚至會降低施工質量。所以,需要對施工全過程加強監督管理,保障施工人員嚴格依照設計方案開展施工,確保施工質量。施工之前,有關人員需要對施工現場地質、施工設計圖紙以及施工現場周邊環境等情況加強了解;施工當中,施工人員需要嚴格規范操作,嚴禁出現不按標準施工操作的情況。支護單位需要嚴格遵守分層分段開挖施工原則,并配合好土方開挖作業。具體開挖當中,如果出現問題應暫停施工并采取相應措施。基坑回填前不可以破壞支護結構,防止影響到支護質量。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環節,關系著工程施工水平。通過應用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施工要求,達到施工目的。正因如此,施工單位需要重視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掌握技術應用方法,從而順利地推進施工工作。與此同時,施工單位還要不斷總結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應用方案,進而更好地指導實際施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