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侯婷婷
(1.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2.商丘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河南 商丘476000)
關鍵字: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混合式教學;質量安全管理
《建筑質量安全管理》課程是緊密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三管、三控、一協調”中質量與安全兩大核心任務而設立的,課程體系以建筑業現場管理崗位的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等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要求為基礎,同時緊密結合建筑業職業資格考試(二級建造師)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要求[1]。課程旨在培養能從事質量管理、質量控制、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建筑質量安全管理課程作為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與學生德育之間存在天然聯系[2],更應承擔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線上學習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度參與、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的教學方法[3-4],其典型特征是學習選擇的靈活多樣以及充分利用移動技術、線上學習和面授相結合。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將“德育”和“智育”相融合,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學習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與安全管理內容,使學生理解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樹立學生質量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觀念,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增強“四個自信”;培養學生對照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應用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技術規范開展現場管理工作[3],具備進行施工質量與安全控制、工程質量驗收、工程質量問題處理、工地安全隱患排查、文明施工等能力,并且取得建筑質量員、安全員職業資格證書,為學生從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的育人目標終需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和實現,讓學生在“教與學”的碰撞中有所思,有所悟。通過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因時因地將思政教育融入現有的課程內容,需要從總體出發重新進行學習情景創設和思政教育內容設計,本文根據《建筑質量安全管理》課程標準,參照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內容劃分為4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內容和與之對應的思政教育要點以及具體融入的呈現方式見表1。

表1 學習情境與學習內容設計
智慧職教云平臺契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三階段設計,即“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教師都可以依托平臺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豐富的課程資源庫可供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自己上傳,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不錯選擇。
“課前”環節的思政教學重點在于了解學生對即將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就是學生價值觀念的現狀,可以設計課前投票或者問卷調查形式,同時可以將思政教育的網絡資源上傳到平臺供學生選擇查看。“課中”環節以線下多媒體教學為主導,思政教育的課堂活動形式主要以視頻、案例分析討論,分組學習,主題辯論等方式開展,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結論,實現價值認同。“課后”環節進行問題討論和答疑,還可以布置拓展閱讀任務,強化思政教學效果。
好的教學設計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教學考核與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用于教師教學設計的反思和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思政教育是一種內化與心的政治認同、價值觀和思想引導,它并不像常規的知識技能那樣容易量化,因此,如何評價思政教學效果的好壞是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的難點之一。
筆者對于思政教學設計中的考核評價所持的方法是更加注重過程考核和表現性評價,如強調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討論中的發言、團隊中的角色等方面。這就需要將傳統的考核評價比重更多地放在平時,注重過程性考核。與此同時,增加可量化的評價環節,如課后作業中增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客觀題和主觀題,占比30%。
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是實現“德育”和“智育”融合的最佳途徑,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建筑質量安全管理》課程為例,對課程思政進行了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探索,在實施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作為一線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