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震 肖喜東 羅 鵬
(1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2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1]。現就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奶牛場的指導與監督要點淺談于下。
1.1 奶牛場的場址、建筑等應符合動物防疫條件
應遠離居民居住區、飲用水源地、學校、醫院、工廠、交通要道等公共場所(距離500 m 以上)及其他養殖場(距離1 0 0 0 m 以上);符合所在地人民政府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奶畜養殖規模[2]。
1.2 奶牛場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場所和配套設施
生產區應封閉隔離,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符合動物防疫要求;場區周圍建有圍墻;出入口處設置有消毒池(車輛消毒)和消毒通道(人員消毒);生產區與生活辦公區嚴格分開,并有隔離設施;生產區入口處設置有更衣消毒室,各棟牛舍出入口設置有消毒池或者消毒墊,棟間距在5 m以上;設立隔離牛舍;清潔道、污染道分設[3]。
1.3 有相應的污水、污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
1.4 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有完善的動物防疫制度;有生鮮乳生產、銷售、運輸管理制度;具備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動物防疫條件。
1.5 奶牛養殖場開辦者應當將養殖場的名稱、地址、品種和養殖規模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1.6 經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現場驗收合格, 并取得《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且在有效期內。
1.7 對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養殖場責令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處理。
2.1 奶牛的防疫工作應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指導下,根據各場的實際和疫情動態執行。
2.2 縣級以上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奶牛場的防疫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并進行疫病監測、抗體監測。屬于強制免疫的項目(如口蹄疫)應督促企業強制免疫。
2.3 重大動物疫情期間應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規定組織實施封鎖、 隔離、消毒及緊急免疫接種;為奶牛場提供消毒液和獸用生物制品,指導企業防控疫病、消毒滅源。
3.1 《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和《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奶牛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檔案記錄包含奶畜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等投入品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等有關情況;檢疫、免疫、監測、消毒情況;奶畜發病、診療、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生鮮乳生產、檢測、銷售情況;畜禽養殖代碼;國務院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奶牛場可到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免費領取養殖檔案(養殖檔案包括以上記錄共12 本)。
3.2 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對養殖檔案和畜禽標識的監督檢查、指導,依據規范的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書并依法對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中發現的問題給予處理[4]。
4.1 跨省引進奶牛的,引入前需向輸入地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即取得《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 ; 向奶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檢疫合格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承運;到達目的地后要經過隔離飼養,隔離期為4 5 天, 隔離期間經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現場檢疫(含必要的實驗室檢驗項目)合格后方能進場[5]。
4.2 奶牛場對奶牛要做好平時檢疫,每年抽檢5%以上比例進行布魯氏菌病血清檢測,檢測陽性的再行復檢,確定陽性的要淘汰,并做無害化處理。
4.3 對非凈化區的奶牛強制免疫(如口蹄疫免疫、布魯氏菌病免疫),并進行抗體檢測。
5.1 奶牛場的奶牛作為乳用牛對外銷售的,需提前15 天向當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檢,經官方獸醫現場檢查,核對免疫標識和養殖檔案,必要的實驗室檢驗項目合格,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準離開奶牛場。
5.2 奶牛場的淘汰牛、肉用公牛作為肉用牛銷售或屠宰的,需提前3 天向當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檢,檢疫合格的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準離開奶牛場。
6.1 奶牛場應建立糞便污物處理設施(如沼氣池),對奶牛的糞便污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糞便污物可作為農作物肥料應用。
6.2 奶牛場的病死牛及流產物等需進行化制或焚燒、深埋,不得在奶牛場內屠宰分割牛肉擅自食用。
6.3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奶牛場的無害化處理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7.1 奶牛場采購使用的奶牛飼料(含原料)必須符合飼料衛生標準,符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
7.2 奶牛場采購使用的獸藥必須符合《獸藥管理條例》及農業農村部的相關規定,不得使用違禁獸藥及化合物。
7.3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奶牛場的飼料、獸藥使用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依法處理飼料、獸藥方面的違法案件。
8.1 奶牛場應聘請執業獸醫師負責本場的奶牛疫病防疫和疾病治療,執業獸醫師應到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備案,每年上報診療活動情況。
8.2 執業獸醫人員應認真做好獸醫診療記錄,開具獸醫處方,合理用藥。
8.3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隨時可以調閱執業獸醫人員的診療記錄和獸醫處方,發現問題的可以進行處理處罰。
9.1 牛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牛奶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部分,奶牛場要向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鮮牛奶,以保證乳品安全。
9.2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強對生鮮乳的抽檢監督,監督奶牛場生產優質安全的生鮮乳,及時發現牛奶中的藥物殘留及有害成分,保障乳品安全。
奶牛場是乳業的源頭,乳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項目,奶牛場應承擔生鮮乳安全的責任,遵守法律法規、規范生產,向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保證乳制品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規賦予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養殖場的監督執法權,但各地普遍存在監管不到位,特別是奶牛場的監管盲區多、監管少、企業認識不到位、不配合現象仍有存在。奶牛養殖企業應提高認識,學習相關法規,對照條件自我規范,并自覺接受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