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天 (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受條件限制和厲行節約政策等影響,一些政府機構、國央企使用的辦公園區為20世紀90年代初、80年代甚至更早時候設計建造。區別于使用現行標準和前沿工藝來設計建造一個全新的產業園區,老舊辦公園區的改造提升既要消除累積的安全隱患,滿足辦公規模、功能配套和綠色節能需求,同時還要兼顧經濟和實用,并且不能停產停工,實屬不易。
案例園區占地面積約3.9 萬m2,園區內主要建筑為1990 年左右建設而成,建筑總建筑面積約1.6 萬m2,包括有:科研辦公樓、計算中心、食堂及汽車庫、物業辦公樓(原鍋爐房)、水泵房、門房等六幢,其中科研辦公樓與食堂建筑通過室外連廊連為一體,其余為道路、綠化以及兩個籃球、網球運動場地;科研辦公樓為園區內最高建筑物,也是主要使用建筑,共10層,框架剪力墻結構,布局規整,無地下室。
總體思路可概括為,安全、美觀、提升三個步驟。
辦公環境安全是企業正常生產運營的必要條件,也是老舊園區改造提升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案例園區內各建筑單體主要在20世紀90年代建成投入使用,其中科研設計樓在建成后的30年,經歷了至少3家入駐單位的數次裝修改造,存在用電環境安全及電氣線路、元器件老化隱患、消防系統缺失、設備老化、漏水積水、高空墜落等各類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覆蓋面較廣,且在正常辦公的前提下很難徹底消除,應在編制老舊園區改造方案時充分考慮。以案例園區為例,先后請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開展燃氣管道、給排水管道以及電氣線路“兩管一線”的專業檢測。
在燃氣管道方面,案例園區狀態較佳,由于老舊辦公建筑多有樓層鍋爐房設計,用于每個樓層供應熱水,后逐漸替換為電熱開水爐、飲水機等,且案例園區所在的南方城市區別于北方城市,暖通方面依靠空調,在燃氣上沒有應用,僅有食堂后廚仍有天然氣使用需求,可增加閥門排空辦公樓燃氣管道內氣體,食堂內燃氣管道按現行標準安裝可燃氣體探測器,加裝電磁切斷閥,確保用氣安全。
在給排水管道方面,排水管道方面尚可,原給水管道為金屬管材,經年累月銹蝕積污嚴重,且案例園區地處江邊,受周邊房地產開發項目造成的地面沉降,跑冒滴漏現象時有發生,可重新設計拆舊換新給排水系統。
在電氣線路方面,案例園區建筑歷經數次裝修改造后,電氣線路十分混亂,消防用電采用單電源供電,電纜多數為BV或者VV鋁芯電纜等,不論線路設計的合理性還是線纜、設備元器件等選材、老化程度對標現行規范差距較大,安全隱患較大。對原10kV 配電間20 世紀90 年代的老舊設備全部拆舊換新,尤其是變壓器存在繞組絕緣強度和機械強度較差,更換以確?!靶呐K”完好。樓層內部的配電箱參照現行標準配置帶漏電保護的開關電器,并更換年久的照明、插座、空調導線,更新“毛細血管”。
辦公園區環境的美觀,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同時還能增加員工的歸屬感,提高工作積極性等。對于老舊辦公園區,如何使園區環境、辦公環境在有限預算內達到最好效果,可從以下幾個具體角度入手。
大門是企業面向市政的首要形象,重要的“臉面”,門頭形象設計需融合區域城市規劃,與園區整體形象相符,充分展現企業文化。案例園區所在城市規劃中,此片區定位為“濱海開放空間”“藝術區”“創新創意產業群”。是以文化和科創為雙引擎,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新功能的新型商務區。但目前案例園區大門僅有值班、安防監控等功能,屋面漏水嚴重,安防管線路與室外排水系統有交叉。改造重點為門房門頭重新粉刷油漆,有條件可采用石材或鈦鋅板等外飾面材料增加耐用性,并添配訪客登記、等候、收發等功能;升級安防系統,增加交通管理控制系統等內容,使功能布局合理,流線清晰,為園區的安全保障及訪客管理提供便利的條件。
建筑外墻和園區圍墻同樣也是企業的“名片”。建筑外墻上空調室外機數量較多,但主體結構未預留混凝土板用來放置室外機,均采用空調廠家自帶鐵制支架進行懸掛,室外機的安裝位置無規律,其體型大小也不一致,支撐構件銹蝕嚴重。圍墻采用與建筑外墻一致的米白色涂料,墻面同樣存在破損情況。改造重點為對建筑外墻進行重新粉刷,修復防水,案例園區采用了吊板工藝進行涂刷,相較于腳手架更加經濟靈活,不影響日常辦公,僅利用一個國慶節假日即完成約11000m2的建筑外墻粉刷。同時對空調外機統一加裝鋁合金外機罩,并對支撐構件做防銹處理,增加一定保護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觀感,但此法無法根除墻體受支架拉力開裂問題,需要定期檢修,具備條件還是應統一采用多聯機分體空調系統,能夠滿足空調房間的夏季供冷及冬季供暖需求,同時不需要增加冷熱源機房,室外機優先放置室外屋面,解決美觀及噪聲問題。園區圍墻采用深色涂料,與園區建筑外墻顏色進行區分,更顯層次感。
綠化與景觀設計,是企業形象的加分項,大部分人一生中在辦公園區里的時間遠遠大于消遣城市公園的時間,好的綠化與景觀設計尤為重要。案例園區內部綠化呈現出大喬木生長旺盛,枝葉繁茂,同時下層地灌木、地被和草坪受到大樹影響,許多地方光照嚴重不足,下層植物長勢不良或無法生長;周邊道路也受到大樹根系生長而拱起變形。導致景觀效果上基本以大樹和地被為主,缺少中間層次、部分區域甚至出現裸土?,F存活下的原有苗木,不論是大樹、球類都是整個園區的財富,移植起挖風險較大,不建議對此類樹木進行調整;所以提升的方向建議集中在中下層苗木,對于光照條件可以的區域增加中下層次苗木,對于光照條件不允許的區域種植耐蔭地被或放置鋪面。綠化改造盡量統一風格,基本為香樟、水杉等原有品種常見喬木為主,總體上不宜過于復雜和花哨。
以安全問題零容忍的態度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以除破、治亂、清污為目標實現雜而不亂,舊而不破,整潔大方的美觀要求后,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進一步提升,以滿足辦公規模、功能配套和綠色節能需求。以案例園區為例,員工人數規劃約800人,案例園區企業為國央企,因此可以參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二級人均建筑面積標準20m2~24m2計算,辦公建筑面積在16000m2~19200m2之間比較舒適,而案例園區建筑面積僅接觸到下限即16000m2,且人數設置還應按照企業人員規劃數適度上浮10%~30%,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條件最大化利用,為老舊辦公園區改造需要重點思考的內容。案例園區采取以下解決方法實現辦公規模、功能配套和綠色節能的目的。
辦公規模方面,案例園區原辦公用房配置主要為小開間辦公室,隔墻采用砌塊砌筑。封閉的隔間布局導致空間利用率很低。布置兩排工位就會占用交通空間,無法通行;布置一排工位導致房間使用率下降。而且老舊園區改造項目的建筑面積一般不允許增加,可通過拆除、調整現狀隔墻等手段,采用大開間、敞開式辦公場所的形式,以達到提高空間利用率的目標。
功能規劃方面,案例園區的辦公樓室內是先后三家單位辦公留下的格局,由于辦公科室多,人員多,會議室等配套功能都被壓縮到極致,沒有多余的用房安排會議、培訓等功能,也沒有可以組織全體員工在一起培訓的大型報告廳;另外還有一些職能部門如保密、人力、財務、審計等部門特殊的辦公要求如檔案室、財務保管室等也配置不足。這些功能是企業開展工作必要的配套功能,可解決員工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應通過改造使辦公配套功能得到改善,不僅可以為辦公功能提供必要的服務,它的便利性、舒適性也可以極大地提升員工工作熱情。
綠色節能方面,其內涵是職業健康、節能降耗、減少運行成本,打造健康、共享、優雅的工作環境。老舊辦公園區一般裝修改造工期短,不能影響樓內正常辦公,且辦公室裝修后要馬上投入使用,在選用裝飾材料時必須保證環保要求。在節能方面,老舊辦公園區一般難以對建筑外部保溫層等進行結構性的改造,可以從燈具、衛生潔具方面入手,辦公室、會議室等照明將原白熾燈、日光燈非節能燈具,統一更換為高效節能直管熒光燈,配低諧波、高功率因數的電子鎮流器,嵌入式燈具;設備機房采用高效節能直管熒光燈,配節能型電感鎮流器帶電容補償,鏈吊式燈具;走廊、衛生間選用節能型筒燈,所有給水閥門管件及衛生潔具更換為節水型。
本文通過對案例園區的改造實踐,提供了對老舊辦公園區消除安全隱患、美觀改造與周邊環境協調、完善功能提升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思路,在不增加建筑面積的情況下,室內功能布局合理,各樓建筑外觀協調統一,兼顧對室外環境的重新規劃、整合等內容,能夠較好解決現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