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不明真相的普羅大眾對皮革產業多有詬病,而奇怪的現象的是,很多人一邊對皮革生產加工業側目而視、鄙夷不屑,一邊卻對時尚新潮的真皮商品推崇備至、鐘愛有加。
事實上,人們對“皮革切削工藝產生的含鉻皮革碎料”的誤解,大多源于2008年含鉻皮革廢碎料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之后,尤其是隨著2012年4月“毒膠囊”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含鉻皮革碎料更是被妖魔化了。讓人困擾的是,一方面,大量的媒體和民眾在不了解皮革行業,分不清三價鉻和六價鉻區別的前提下,將不法明膠廠與不法制藥廠之間的非法行徑轉嫁到皮革行業身上,并對此大加渲染;另一方面,環保部門加大了對皮革碎料的監管力度,使皮革碎料資源化利用途徑受到影響。在各級環保部門對含鉻皮革廢碎料嚴加管控下,對于無辜受到牽連的制革企業而言,大量的含鉻皮革碎料一時間無處可去,由于缺少科學處置和利用的渠道,導致含鉻皮革廢碎料處置成本高、壓力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含鉻皮革廢碎料處置難題,已越來越成為制革乃至整個皮革行業生存發展的桎梏。
應該說,國家環保部門從有利于環境監管的角度上將皮革碎料列為危廢是能夠理解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含鉻皮革廢碎料資源再利用企業難以獲批危廢經營許可證,從而造成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利用企業數量明顯不足,處理能力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導致含鉻皮革廢碎料的處置渠道實際上屬于阻斷狀態。大量含鉻皮革廢碎料積壓在廠區,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壓力,而且造成資源浪費,成為了制革行業最為棘手的難題。
為了切實解決這一難題,最近,中國皮革協會聯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中國工程院石碧院士團隊,整合全行業力量,共同開展“含鉻皮革廢碎料環境風險評估及管理政策研究”項目,旨在通過對含鉻皮革廢碎料的環境安全風險及處置利用管理政策的綜合評估,尋找行業突破危廢桎梏的出路,確保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指出,“含鉻皮革廢碎料環境風險評估及管控政策研究項目”是皮革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攻堅工作,不僅關系到制革企業,也關系到皮鞋、皮衣、皮具、毛皮服裝等制品企業,還關系到皮化、皮革機械企業以及皮革專業市場等健康發展,可以說,整個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都與其有著密切聯系。為了保障“突?!惫こ瘫M快啟動并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全行業應積極參與,助力行業突破難關,為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