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曄 李 霜 荊樹清 郝其友 王偉偉 楊 彬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的高速發展,大數據、信息化集成應用不斷擴大,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審計時代新內涵不斷擴展,傳統經濟責任審計逐漸顯現出時效性差、質效性不高、廣度與深度受限、定性評價難度大、成果運用不理想等問題,并面臨著與時代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的嚴峻挑戰,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成為新時代形勢下審計人嚴肅的課題。
為加速適應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的新發展、新需求,要以與時俱進、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創新經濟責任審計的理論、技術與方法,以應對當前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建立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機制,強化任期內過程監督。新時代審計新內涵要求以任中審計為主,以離任審計為輔,實現審計關口前移,開展“任中監督、離任反饋”的審計新模式從審計時間、審計計劃和審計實施上統籌謀劃,以未雨綢繆為導向,強化領導干部任期內過程監督,及時發現任期內存在的法律和生產經營風險,及時推動問題及風險的整改與防范,推動領導干部建立風險意識,履行管理職責,避免發生系統性重大風險。
任中審計與專項審計相結合,強化專業過程鏈監督。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主線,將專項管理審計項目穿插其中、同時開展,實現統籌優化審計資源,提高監督效率。
擇機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強化任期收官性監督。根據“兩高一重”(高風險業務、高風險崗位、重點人員)相關管理原則,對高風險領域、關鍵崗位領導干部任期履職盡責情況,選擇性開展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正確監督評價其任期內存在的問題,界定劃清經濟責任,完成領導干部全任期完整性收官監督。
開發信息化審計軟件系統,應用管理系統大數據審計。依據企業行業性質和日常經營特點,開發企業各專業業務管理全流程審計軟件,實現大數據審計。通過大數據審計軟件的運用,可完成從人工到系統,從手工到自動的更替,進而讓更多的審計人員從簡單勞動轉向復雜勞動,可實現審前調查、方案編制、審計實施全過程由“專家經驗+風險評估”向“持續性審計觸發”的轉變。
建立審計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審計信息的集成管理。根據企業數據信息集成現狀,搭建信息共享的審計集成管理平臺,促使審計視角由“單業務條線風險”向“全面識別關聯風險”轉變。
探索人工智能審計路徑,加速現代化審計創新發展。人工智能審計的運用可實現自動數據采集和數據整理、自動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自動審計問題查處和判斷問題風險度、自動出具審計底稿、報告及問題整改處理方案,將審計人員從繁瑣、重復的簡單勞動中解脫出來,從而將更多精力從更高層面、更廣范圍、更加綜合的視角思考具有前瞻性的審計建議。
實行審計內容清單化,做好標準化量化評價基礎。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依據內部控制流程,將經濟責任審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及決策部署情況、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及執行效果情況、風險管控及內部控制情況等八大審計內容,細化為兩級指標列出審計內容“標準作業清單”,在審計實施方案的基礎上使審計內容更加清晰、更加直觀,審計人員按照標準作業清單內審計內容逐項落實,避免漏項審計,為標準化量化評價奠定基礎。
建立審計風險問題庫,做好標準化量化計分依據。依據審計內容清單內八大審計內容,運用風險導向方法,建立審計風險問題庫,作為下一步標準化量化計分依據。審計過程中查出的問題與風險問題庫逐項對比,以問題金額及性質作為打分基礎,指導審計人員關注重點風險點,避免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
建立綜合評價測評表,做好“標準化”自動綜合評價。以標準作業清單及風險問題庫為基礎,建立智能化綜合評價測評表,實現自動計算,減少傳統測評表手動計算工作量大、容易出錯的缺陷,做到審計評價有工具可用、有標準可依。
搭建專業知識多樣化審計隊伍,提高管理領域審計的廣度。為克服當前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單一、年齡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按照專業結構互補化、年齡結構梯隊化原則,審計隊伍要引進工程建設、物資采購、計算機、設備工藝等重點專業人才,避免出現專業死角“門外漢”現象,實現審計隊伍專業齊全、年齡結構合理的目標,以順應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需求,提高管理領域審計的廣度和深度。
建立健全兼職專家審計之機制,提升專業領域審計的深度。面對審計力量及資源薄弱現狀,以“一盤棋”思維統籌審計資源,實現專兼結合審計管理機制,由“單兵作戰”向“大兵團作戰”轉變。組建柔性專家團隊,提升專業領域審計的深度。
此外,還要建立多專業知識定期培訓機制,促進審計水平不斷提升。
構建組織部門運用審計成果機制,實現與領導干部考核考察掛鉤。審計部門應主動爭取上級管理層對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審計結果運用的頂層制度設計,構建組織部門運用審計成果機制,將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為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同時針對審計發現要做到舉一反三查問題、根源治理促整改,推動審計工作不斷深入,真正實現經濟責任審計遏制腐敗,加強干部人事管理和監督,促進勤政廉政建設,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的目的。
構建紀檢部門運用審計成果機制,實現與領導干部追責問責掛鉤。加強審計部門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部門的協作,構建紀檢部門運用審計成果機制,把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相結合,將審計結果與領導干部追責問責掛鉤,充分發揮各相關部門的整體合力。
建立審計問題整改經濟考核機制,推動審計整改效果效率不斷提高。牢牢樹立“即查即改、有錯必改、有責必究”的理念,強化監督問責,建立完善的審計整改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規范,構建審計整改和績效相掛鉤的考核機制,推動審計工作向縱深發展。
建立審計典型問題通報推送機制,增強審計監督的震懾力和權威性。審計部門應建立審計典型問題向黨委、上級管理層定期報告機制,同時可以幫助審計部門積極宣傳審計成果,提升審計監督的震懾力和權威性,營造審計結果運用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