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娜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的觀念在時時更新,現在,我們一起來對養育孩子的觀念做個清理,將那些已經過時的舊觀念淘汰掉。
舊:少接觸細菌就能少生病
新:免疫系統的成熟需要病菌的刺激
嬰幼兒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需要少量病菌的不斷刺激。這種刺激就如同預防接種一樣,會給嬰幼兒帶來非常有益的效果,當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或接受免疫接種后,人體內就產生對抗此種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體,以后當受到這種病原微生物的再次侵犯時,抗體就可以聯合其他免疫細胞將病原微生物殺死。如果不讓孩子接觸一點病菌,表面上看是保護了孩子,實際上是延遲,甚至破壞了孩子免疫系統成熟的時間。
舊:孩子吃成人藥劑量減半就可以
新:16歲以下孩子都應服用兒童藥
家長給孩子吃藥,有時會將成人的藥減半給孩子吃。尤其是十幾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往往認為他的個頭都比自己高了,不用再看兒科,也不用再吃兒童專用藥了,其實這是不安全的。
比如治療腹瀉的氟哌酸膠囊就不適合孩子吃,因為這種藥會影響孩子骨骼的發育。從科學的角度來看,16歲以下的孩子都應該看兒科,因為他們的肝腎功能還未發育到成人的標準,所以還是要選擇那些標明兒童能吃的藥物。
舊:孩子發育需要多吃高蛋白食物
新:蛋白質攝入多會增加腎臟負擔
孩子必須有充足的營養才能滿足他的生長需要,不過,這并不等于說高蛋白的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在孩子的喂養中,營養素供給最重要的是均衡。孩子如果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容易導致孩子便秘及食欲不振。長期攝入蛋白質過多,與攝入高鹽飲食一樣,會使孩子的腎臟溶質負荷過多,導致腎臟受到損害。
舊:發燒時用冰袋敷頭或用冷水擦拭身體
新:溫水擦拭和溫水浴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孩子發燒用冰袋敷,或用酒精擦拭,皮膚遇冷就會收縮,毛孔緊閉,體內的熱量自然無法散發出來,反而被憋在體內,使體內的溫度升高,這樣更容易使孩子出現高熱驚厥。
安全而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應該是:將室內的溫度調高,或讓孩子泡熱水澡,同時讓他多喝水,這樣皮膚的毛孔才會張開,這時又會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將體內的熱量通過出汗、排尿散發出來,體溫才會下降。
舊:預防肥胖應該從小限制脂肪的攝入
新:脂肪含有營養物質不能完全拒絕
現在胖孩子越來越多,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也成了家長的重點防范對象。事實上,完全拒絕脂肪的食物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因為許多食物脂肪中所含的成分對寶寶的大腦、眼睛發育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別過量,最好給孩子選擇含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