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咸宜
ACS 是臨床常見心內科疾病,具有病情危重、演變發展迅速及起病驟急等鮮明特點,其發生機制與患者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斑塊出現不穩定性破裂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堵塞間存在著密切聯系,以至于心臟缺血缺氧出現急性心血管疾病[1,2]。近幾年來,受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疾病發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促使ACS 廣泛出現于急診門診,甚至存在引發惡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療手段,改善生活質量降低惡性心律失常發生風險,是目前臨床醫生需重視的問題。從目前來看,針對ACS 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手術及介入等方法治療,效果顯著。其中,丹參多酚酸鹽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血栓的作用,不止能明顯改善機體微循環,更能修復缺血再灌注損傷,尤其是用于ACS,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3,4]。替格瑞洛具有較強的血小板拮抗作用,而應用于ACS 患者治療時,能明顯改善其機體微循環,大大提高其抗凝效果。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丹參多酚酸鹽在ACS 的醫治療效,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02 例ACS 患者,均符合臨床有關“ACS”的診斷標準,且均知情簽署相關醫治同意書;此外,將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給予排除。并根據隨機盲選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1 例。其中,對照組男28 例,女23 例;年齡47~78 歲,平均年齡為(61.47±5.52)歲;觀察組男29 例,女22 例;年齡48~79 歲,平均年齡為(61.48±5.8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患者均不存在實驗藥物過敏的情況。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給予常規低流量吸氧處理,實時監測其血氧飽和度、血壓及心電圖等指標的波動幅度。對照組實行替格瑞洛治療,即2 次/d,180 mg/次,口服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77),根據患者恢復程度調整用藥劑量為90 mg/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行丹參多酚鹽酸治療,即1 次/d,將250 ml 葡萄糖溶液與200 mg 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9)混合均勻之后,行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進行3 周治療時間,并對臨床醫治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心絞痛發作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5,6]:治療后,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水平,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部分消除,心電圖ST-T 波臨界發生改變,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消除,心電圖檢查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5 例、有效24 例、無效1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觀察組顯效21 例、有效27 例、無效3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331,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發生面色發紅4 例、頭暈頭痛3 例、口腔出血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65%;觀察組發生面色發紅1 例、頭暈頭痛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92%。觀察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的17.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93,P<0.05)。
有研究資料顯示,ACS的誘發因素相對復雜,例如:冠脈與心肌供血出現矛盾、血栓栓塞、嚴重外傷、動脈炎及冠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等,特別是對于脂質代謝異常、年齡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長期吸煙等高危人群,大大增加其發生風險及致死風險。結合《中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防治現狀藍皮書》發現,近幾十余年來我國ACS 發生率及致死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尤其是冠心病致死率高達每年120000 例。由此可見,做好ACS 防治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及重視。按心電圖表現,ACS 可劃分為ST 段抬高ACS 及非ST 段抬高ACS。其中,ST 段抬高ACS 普遍為心肌更是,其治療流程及預后流程相對復雜;非ST 段抬高ACS 普遍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及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給予合理治療后能有效預防其并發癥改善預后結果。
從現狀來看,臨床醫治ACS 疾病患者主要以藥物、手術以及介入方法為主,尤其是藥物治療,是常用治療手段之一,例如: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及硝酸甘油等藥物,早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領域,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替格瑞洛作為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心肌梗死及不穩定型心絞痛,普遍用于接受藥物治療及經皮冠脈介入術治療的患者[7,8]。從本質角度來看,替格瑞洛屬于非前體藥物,口服后不需要經肝臟代謝可充分發揮其藥效,直接作用于P2Y12ADP 受體,以至于發揮抑ADP 介導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效果。丹參多酚酸鹽屬于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丹參多酚酸鹽(即丹參的活性成分),適用于治療血氨過多的肝性腦病、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及肝昏迷等疾病。
即便近幾年來單身多酚鹽酸治療ACS 得到臨床的關注及重視,但是其報道相對較少。有研究資料顯示,丹參中丹參乙酸能有效抑制內皮素合成及釋放,阻滯血小板聚集及5-羥色胺(5-HT)釋放,大大加快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速度,明顯降低患者血清中各種炎癥因子的含量。同時,丹參多酚鹽酸能有效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穩定斑塊的形成速度,具有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331,P<0.05)。說明ACS 實行丹參多酚鹽酸治療的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ACS 患者在臨床中實施丹參多酚酸鹽醫治,效果顯著,能夠使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并使發作時間縮短,進一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備采納及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