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謙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是臨床眼科中的常見病癥,臨床研究認為該病是因腺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眼結膜、眼角膜病變,患者發病具有爆發流行性的特點,屬于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在臨床眼科的治療工作當中較為常見。研究認為[1]對這種病癥治療沒有特殊的手段和特效藥物,而且會因免疫反應導致大部分患者出現頑固的偽膜生長和典型的角膜上皮下浸潤,這就會對患者整體視力和視覺產生影響。臨床研究表明[2],在常規進行抗病毒治療時,聯合糖皮質激素眼液進行滴眼治療對處于免疫反應期的流行性角膜結膜炎能夠發揮理想的作用和效果。本文針對于此研究對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在治療過程當中加入糖皮質激素眼液進行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患者,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患者入組前均認真閱讀《知情同意書》,并在上面簽字,所有研究對象以公正自愿的原則入組。觀察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5.05±16.45)歲;病程1~5 個月,平均病程(2.34±1.24)個月。對照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24~69 歲,平均年齡(46.44±16.27)歲;病程1~5 個月,平均病程(2.45±1.34)個月。所有病歷資料符合倫理標準,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被診斷為流行性角膜炎,符合該病癥的診斷標準;②均存在糖皮質激素治療適應證;③均為單眼發病;④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眼科病癥和其他疾病的患者;②應用與本研究無關的眼科藥物的患者;③對本文所應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④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無法進行正常溝通與交流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單純為患者應用更昔洛韋滴眼液(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29,規格:8 ml)治療,將滴眼液滴入患者的眼瞼當中,滴入2 滴/次,每2 h 進行1 次用藥,每日用藥≤8 次。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0.1%的氟米龍滴眼液(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J20080030,規格:5 ml)進行治療,通過點眼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用藥4 次/d。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統計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之后3 個月的偽膜治療有效率和角膜上皮下浸潤治療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眼壓情況,對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眼壓水平進行統計和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偽膜治療有效率及角膜上皮下浸潤治療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眼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組間及組內患者眼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情況比較 (,mm 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情況比較 (,mm Hg)
注:兩組間及組內比較,P>0.05;1 mm Hg=0.133 kPa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在臨床上屬于傳染性較強的一種病癥,這種疾病發病急驟,發病后的主要臨床特點就是患者存在急性濾泡性或假膜性結膜炎,并存在角膜上皮細胞下浸潤。臨床研究表明[3]:這種病癥是因為腺病毒感染而導致患者發病,臨床發病屬于接觸性感染,眼科中該病癥的患者相對較多。本文所選擇的患者在治療中大部分都有偽膜形成,患者有眼部刺激癥狀加重,在對偽膜治療時通常為患者進行偽膜沖洗結膜囊的治療,這種治療方式相對較為痛苦,而且療效并不明顯,患者角膜浸潤形成以后存在視物模糊,通過單純抗病毒治療或通過修復角膜上皮治療手段在治療時效果較差,角膜上皮下浸潤吸納較差,很容易導致患者治療時形成云翳,這就會對患者的視覺產生嚴重的損害。
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十分明顯,糖皮質激素主要是通過減輕炎癥癥狀來發揮作用的,它能夠對因炎癥導致的水腫、滲出、白細胞浸潤、毛細血管擴張、吞噬反應等進行改善,治療以后可以促使患者炎癥得到迅速的減退,充分的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偽膜的形成主要是炎癥反應過程中,從血管當中所滲出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會在患者的結膜表面產生凝結作用,進而形成偽膜。糖皮質激素在治療中的主要抗鹽機制是通過實現對組胺抑制產生誘導,控制緩激肽都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兒茶酚胺對血管敏感性增加,進而使得血管收縮明顯,這就能夠防止在發病當中形成偽膜,實現在病因中控制的作用。
除此以外用藥糖皮質激素還能實現免疫抑制的作用,患者出現角膜上皮下浸潤大部分是因機體對病毒抗原存在免疫反應,通過糖皮質激素對免疫過程的諸多緩解可以實現控制,這樣就能夠對角膜浸潤的形成和治療發揮作用。通過臨床研究可以得出[4],在患者出現偽膜的時候應用糖皮質激素眼液進行滴眼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結膜充血的狀況,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結膜充血的狀況明顯消退,這就能在治療當中促進病程的縮短,大大提高了整體的治療效果。
如果免疫反應發生以后,角膜上皮下浸潤已形成完全混濁的形態之后再應用糖皮質激素眼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上皮下浸潤情況得到明顯的吸收,但有些患者會存留殘留的云翳,其位置如果分布在瞳孔區域就會對整體的視覺質量產生影響[5]。由于糖皮質激素眼液局部用藥會導致患者眼壓升高,所以在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眼液的時候,要持續對患者眼壓的波動狀況進行關注,如果發現有眼壓升高等異常情況,就要進行特殊的處理。針對于此,提示對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患者在出現偽膜、角膜上皮下浸潤之后常規的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同時為患者加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局部滴眼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患者形成偽膜,還能促進角膜的上皮浸潤吸收,這樣就能縮短患者的病程。
同時也提示臨床對該病癥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通常在發病1 周之內會存在炎癥反應,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為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滴眼治療,因為有些患者若早期未使用糖皮質激素,后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則很難發揮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導致眼壓升高;還有一些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可能會導致炎癥反應加重,這也會對整體治療的進展產生影響。因此為了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治療時要具體考慮實際情況,為患者合理的提供用藥指導。而且在通過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治療的時候,應叮囑患者及時復診,這樣能夠有效的實現對眼部病情變化的關注,避免出現風險事件。糖皮質激素眼液用藥的時候要逐漸的將藥物劑量減少,最終到停藥為止。糖皮質激素短時間進行眼表用藥對患者眼壓產生的影響并不大,但長時間用藥則很可能會導致患者眼壓升高。所以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要注意持續對患者眼壓水平進行監視,以避免患者出現眼壓異常的情況。
綜上所述,對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在治療當中加入糖皮質激素眼液(0.1%的氟米龍滴眼液)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而且不會對患者眼壓產生嚴重影響,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