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鈴
在精神類疾病中,精神分裂癥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種,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其中無法使用尋常的手段治愈的病癥即為難治性病癥,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在精神分裂癥中占比高達25.00%~30.00%[1]。在臨床中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進行治療時多選用氯氮平,該藥物對精神分裂癥的陰性以及陽性癥狀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如果僅單一使用這一藥物,常會因為用藥方式錯誤或者用量不適宜等,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利培酮則可以很好的將精神分裂癥的陰性以及陽性癥狀進行調節以及改善,該藥物的安全性以及臨床療效均得到了充分驗證[2]。基于此,本文對本院在2018 年7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2 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并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比組,每組36 例。其中參比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33~55歲,平均年齡(44.25±3.76)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12±2.05)年;研究組男18 例、女18 例,年齡34~55,平均年齡(44.52±3.53)歲,病程3~16 年,平均病程(9.52±2.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在過去5 年內使用過至少2~3 種不同化學結構的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除外)足量足療程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并不佳者;均符合ICD-10 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患者均經過家屬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在家屬陪同的情況下簽署相關協議。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軀體性疾病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對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 參比組患者單獨使用氯氮平(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國家準字H44021425)進行治療,具體用藥方法:初始劑量為25~50 mg/d,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劑量進行調整,在1 個月內達到400~600 mg/d即可,服用2~3 次/d,共需要治療3 個月。研究組則采用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家準字H20010309)合并氯氮平的治療方法,氯氮平用藥方法與參比組患者相同,利培酮具體使用方法如下:初始服用劑量為1 mg/d,在用藥第3 天后將藥物加到2 mg/次,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逐漸加至3 mg/次,用藥2 次/d,共需要治療3 個月。
所有患者在研究過程中均不允許服用其他抗強迫或者抗精神病的藥物,若患者副作用較為明顯,則可以給予其心得安(普萘洛爾)或抗膽堿藥等藥物對其進行輔助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PANSS 評分、RBANS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①使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若患者在治療后BPRS 評分相較于其治療前減少≥60%,且在治療期間其精神病癥狀并未發作,則視為顯效;若患者在治療后BPRS 評分減分率30%~59%,另外其在治療期間臨床癥狀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則視為有效;若患者在治療后BPRS 評分減分率<30%,或者其臨床癥狀發作次數也并未有減少現象,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包括嗜睡、嘔吐、頭暈、血小板與白細胞減少。③根據PANSS 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精神癥狀進行評價,包括陽性癥狀以及陰性癥狀各7 項以及16 項一般精神病理癥狀,每項最高分為7 分,分數越低說明癥狀改善情況越好。④采用RBANS 評分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價,包括五大維度,具體分為注意、言語以及視覺廣度和即刻記憶、延遲記憶,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⑤采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健康變化,每個條目最高分為5 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 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癥狀評分均低于參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治療后RBANS 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注意、言語、視覺廣度、即刻記憶、延遲記憶評分均高于參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健康變化評分均高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n(%)]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 評分對比(,分)
注:與參比組對比,a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RBANS 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RBANS 評分對比(,分)
注:與參比組對比,aP<0.05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參比組對比,aP<0.05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對精神分裂癥形成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對于評估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效果的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至今沒有形成一個規范的關于難治性精神病分裂癥的定義[3]。在近幾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進行,目前被大家所認同的該病的診斷標準為:患者在過于5 年內使用過三種劑量以及療程適當的抗精神病藥物,但治療效果并不佳;無法耐受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即使接受充分的預防以及維持治療,患者病情還會出現復發甚至惡化現象[4]。在臨床中,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為常見且多發疾病,青壯年為該病多發人群,該疾病病情較為頑固且治療難度較大。由于該疾病發病原因并不明確,因此也給治療該病造成了不小的阻礙。該疾病臨床表現較多,其中包括思維障礙以及直覺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以及感情障礙等[5]。患有該病患者通常發病較為緩慢,且病情時間較長,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接受一定時間以及規定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其中會有一部分患者僅存在部分反應,甚至完全缺失,從而形成難治性精神分裂癥[6]。目前多選用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該疾病與其他精神類疾病具有一定的區別,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合理、科學的對藥物進行使用,若將藥物劑量加大,很容易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反應情況,使患者的身體負擔有所加重。與以往的抗精神病藥物相比較,利培酮與氯氮平均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其代表性的優勢,氯氮平已經成為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金標準”。目前在臨床中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疾病進行治療時,多選用氯氮平對其進行治療,該藥物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使用該藥物對患者治療期間,常會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且部分患者僅使用氯氮平進行治療,病情并未有所改善。因此,在臨床中需要將氯氮平結合其他藥物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7,8]。本次實驗中將氯氮平與利培酮進行聯合,該治療方式效果顯著,其與利培酮聯合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時,不但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還可以有效改善治療效果,使治愈率得到提高。利培酮可有效阻斷人體內的D2受體,從而使藥效得以發揮,氯氮平則可有效阻斷人體內的多巴胺,從而使其抗精神病的效果得以發揮。這兩種藥物聯合在一起使用,效果顯著,可有效將患者消極甚至自殺等負面情緒進行消除,并幫助其恢復社會功能[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22%高于參比組的7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33%低于參比組的2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癥狀評分均低于參比組,注意、言語、視覺廣度、即刻記憶、延遲記憶評分均高于參比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健康變化評分均高于參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培酮以及氯氮平這兩種藥物作用機制相互補充,對藥物代謝過程并不會產生干擾,可協同對難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病癥狀進行改善,利于提高治療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氯氮平依然是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首選藥物,并不能被完全替代,但在單獨使用該藥物時,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否則用量過大極易導致患者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情況[11,12]。
綜上所述,采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以及精神病理癥狀,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