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娣,熊騰飛
(1.廣東省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 韶關 512000;2.韶關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0)
咳嗽是嬰幼兒常見的肺系疾病之一[1],小兒咳嗽有外感和內傷之分,多以外感咳嗽常見,并以風邪寒邪為主,治療多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治療手段則有內服湯劑和中醫外治之分。中醫外治[2-3]又有穴位貼敷、推拿、刮痧、艾灸等。臨床發現咳嗽發病率日漸呈直線上升趨勢,特別是冬春季節[4],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并且冷暖不能自調、乳食不能自節,常易反復感受外邪,臨床常表現為反復咳嗽、慢性咳嗽甚至并發他癥。我院用火龍罐聯合中藥涂擦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咳嗽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門診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0.3~5歲,平均(3.12±1.07)歲;病程2~6天,平均(4.15±1.03)天。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0.4~6歲,平均(2.98±1.18)歲;病程1~7天,平均(3.20±1.01)天。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兒科學》新世紀第2版[1]。春、冬季為高發季節,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咳嗽多在感冒之后,主要癥狀為咳嗽。X線檢查肺部紋理加粗或正常,肺部存在干啰音及濕啰音,且兩肺的呼吸音較粗糙。血常規檢查見病毒感染者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納入標準:中醫咳嗽診斷標準,辨證為外感風寒咳嗽。咳嗽頻作、聲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惡寒無汗,咽部不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治療前后均未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患兒家長知情且其家長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依從性好,可配合完成整個觀察。
排除標準:嚴重營養不良;合并有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等功能性疾病,存在其他嚴重肺部疾病,過敏體質,有中藥服用、外用禁忌或過敏史,皮膚破潰,不能完成基本療程,依從性可能不好者及難以隨訪者。
對照組用止咳祛痰方(自擬)。藥用麻黃3g,桂枝3g,荊芥3g,細辛2g,生姜3g,姜半夏3g,杏仁3g,桔梗3g,陳皮3g,茯苓3g,百部3g,甘草3g。劑量隨年齡大小而適當調整。加入100mL水煎煮20min,復渣,早晚分2次服用。3天復診1次。
觀察組:火龍罐聯合中藥涂擦外治[涂擦藥液為止咳祛痰方(自擬),用56°酒浸泡1周]。選取風池、風府、大椎、定喘、天突穴、肺俞、膻中穴位,在穴位處運用火龍罐進行推拿、艾灸、刮痧等手法治療。同時使用止咳祛痰方藥液涂擦,每次治療20min,隔天1次,以皮膚潮紅、微微出汗、皮膚輕微出痧為宜,治療后4h方可洗澡。隔天治療1次。
兩組均治療3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參照《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痊愈:無咳痰、咳嗽,肺部正常,無其他臨床癥狀。顯效:咳痰、咳嗽顯著改善,痰量顯著減少,肺部基本無干濕啰音,其他臨床癥狀亦顯著好轉。有效:咳痰、咳嗽好轉,痰量減少,肺部少許干濕啰音,其他臨床癥狀改善。無效:咳痰、咳嗽無明顯變化,仍有肺部干濕啰音。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出現腹瀉1例,嘔吐2例,觀察組出現皮疹2例。
鄭波[6]觀察小兒推拿聯合拔罐對外感風寒咳嗽效果顯著,拔罐有助于開泄腠理、疏散風邪,振奮機體的調整功能,使肺宣發功能得以改善。白金山[7]用特定穴推拿配合艾灸治療小兒風寒咳嗽經驗效果明顯,艾灸、刮痧具有溫經散寒,使邪氣有出路,對小兒咳嗽,并以風邪寒邪為主的外感咳嗽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大量文獻顯示推拿、拔罐、艾灸、刮痧治療手段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咳嗽確有療效。火龍罐是劉偉承醫師發明的集于推拿、拔罐、艾灸、刮痧于一體的特殊治療器具,其中罐體用玄石和紫砂混合后燒制而成適合拔罐,罐口按1∶3不規則花瓣形結構適合推拿、刮痧,罐內用鐵柱固定艾柱適合艾灸,構造尤適合小兒外感風寒咳嗽治療需采用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綜合治療,加強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風池、風府實施艾灸、刮痧、拔罐及涂擦中藥藥酒可引風外出,使邪有出路。定喘、肺俞可調節臟腑、定喘止咳,大椎泄熱、天突穴化痰、宣肺。止咳祛痰方藥液涂擦局部穴位通過皮膚滲透,并艾灸溫熱作用加速中藥滲透,配合火龍罐推拿、刮痧治療,使藥物通過皮膚經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而發揮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作用。
火龍罐聯合中藥涂擦治療小兒咳嗽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