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楠楠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藥學部,河南 鄭州 450053)
糖尿病腹瀉屬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多發于病程較長、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是植物神經病變的突出表現,可加重機體損傷[1]。胃腸功能失調、自主神經病變、胰島功能損傷是認可度較高的糖尿病腹瀉發病相關機制,治療以蒙脫石散為常用,可暫時性控制腹瀉癥狀[2]。糖尿病腹瀉屬中醫“消渴”、“泄瀉”范疇。消渴日久,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遂成泄瀉。脾氣虛弱為本,故應先治本,勿重于止瀉[3]。本研究用健脾止瀉化毒湯治療糖尿病腹瀉脾胃虛弱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35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診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68例和對照組67例。研究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54~74歲,平均(64.81±4.55)歲;糖尿病病程5~14年,平均(9.68±2.14)年;腹瀉病程2~10個月,平均(6.07±1.89)個月。對照組男34例,女33例;年齡55~75歲,平均(65.69±4.62)歲;糖尿病病程4~15年,平均(9.11±2.17)年;腹瀉病程2~11個月,平均(6.63±1.95)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腹瀉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有糖尿病病史,符合中醫脾胃虛弱型泄瀉診斷標準[4]。大便不成型或稀便,每日排便3次以上,且持續反復發作1個月以上,合并腸鳴、脘腹痞滿、食欲不振、神疲倦怠等癥,舌苔薄白,脈沉細,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有消化系統疾病史,胃腸道感染、實質性病變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合并其他嚴重慢性并發癥,對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認知、溝通障礙、精神類疾病等無法配合治療及檢查,合并急性代謝紊亂、全身性感染。
根據血糖情況予以規范化降糖治療,適當補液,并營養神經治療,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保持良好作息習慣。
對照組用蒙脫石散(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263)3g,加入50mL溫開水中快速口服,1日3次。
研究組用健脾止瀉化毒湯(自擬)。藥用黃芪20g,黨參20g,炒白術15g,薏苡仁15g,茯苓15g,山藥15g,白扁豆10g,砂仁6g,陳皮6g,升麻6g,葛根6g,柴胡6g。日1劑,水煎2次取汁約300mL,分早晚飯后30min溫服。
兩組均治療1個月。
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大便泄瀉、脘腹痞滿、食欲不振、神疲倦怠4項,均根據癥狀嚴重程度記為0分(無)、2分(輕度)、4分(中度)、6分(重度),即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檢測血漿胃動素、血管活性腸肽水平。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痊愈:腹瀉癥狀消失,排便恢復正常,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5%及以上。顯效:腹瀉次數1周小于等于4次,腹瀉程度減輕,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94%。有效:腹瀉癥狀有所減輕,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69%。無效:未達“有效”標準或病情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痊愈18例,顯效29例,有效1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1.18%。對照組臨床痊愈7例,顯效16例,有效22例,無效22例,總有效率為67.16%。總有效率研究組高于對照組(χ2=11.837,P<0.00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時間 組別 例 大便泄瀉 脘腹痞滿 食欲不振 神疲倦怠治療前 研究組 68 4.95±0.57 4.38±0.45 4.25±0.51 4.57±0.62對照組 67 5.02±0.60 4.47±0.42 4.09±0.55 4.74±0.66 t 0.695 1.201 1.753 1.543 P 0.488 0.232 0.082 0.125治療后 研究組 68 1.76±0.52 1.70±0.48 1.82±0.55 1.74±0.58對照組 67 2.22±0.58 2.79±0.53 2.86±0.57 2.62±0.61 t 4.854 12.528 10.789 8.591 P <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胃動素、血管活性腸肽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胃動素、血管活性腸肽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胃動素、血管活性腸肽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胃動素(ng/L) 血管活性腸肽(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8 541.61±38.97 443.88±35.23 35.25±5.18 47.36±6.26對照組 67 533.29±39.28 491.86±37.82 36.55±5.27 40.07±6.11 t 1.235 7.629 1.445 6.846 P 0.219 <0.001 0.151 <0.001
糖尿病腹瀉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小腸細菌過度繁殖、胃腸動力紊亂、神經系統受累等多種因素相關,且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案[5]。蒙脫石散為治療急、慢性腹瀉常用藥物,具有保護胃黏膜、促消化道受損黏膜修復、抑制病原體復制、移行等作用。
脾胃虛弱是糖尿病腹瀉主要病機。健脾止瀉化毒湯中黃芪、黨參補氣健脾,葛根升陽健脾止瀉,炒白術、茯苓健脾利濕,薏苡仁、白扁豆清利濕熱,山藥健脾益氣,陳皮、砂仁健脾理氣,升麻、柴胡引藥上行。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化濕、益氣止瀉之功。藥理研究證明,茯苓酸、多聚糖、黨參多糖、總皂苷、酚酸類、內酯類等活性物質對胃腸道運動、菌群分布等發揮良好調節作用,同時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糾正機體糖脂代謝紊亂[6]。
健脾止瀉化毒湯治療糖尿病腹瀉脾胃虛弱型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