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峰
(湖南省郴州市中醫醫院藥劑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本研究用七味白術散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4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診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38~69歲,平均(55.16±6.47)歲;病程0.6~18年,平均(9.22±4.35)年。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39~69歲,平均(56.05±5.68)歲;病程0.4~19年,平均(9.41±4.4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體重指數BMI≥25,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cm、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0cm,男性WHR>0.95、女性WHR>0.86;空腹胰島素FINS≥15mmol/L,或胰島素敏感指數ISI≤-4.5;中醫參照《中西醫結合糖尿病治療標準(草案)》[2],屬脾虛濕盛、痰瘀內阻癥,表現為體胖腹脹、頭重頭蒙、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口干多食、脈弦滑、苔白厚膩、舌暗淡胖、大便粘膩不爽惡臭或泄瀉。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2型糖尿病;②研究前2周未用糖尿病藥物治療;③年齡35~70歲;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②妊娠或哺乳期;③嚴重心腦肝腎并發癥;④嚴重原發性疾病;⑤精神異常;⑥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⑦正在使用胰島素或長期使用胰島素、近3個月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減肥降脂類藥物;⑧不屬脾虛濕盛,痰瘀內阻證。
兩組均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89)0.5g,飯后口服,日3次,15天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七味白術散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藥用黃芪30g,茯苓15g,黨參15g,山藥12g,山茱萸12g,白術12g,當歸10g,葛根9g,佩蘭8g,地龍8g,熟地黃6g,川芎6g,桃仁6g,赤芍6g,丹皮6g,木香6g,藿香6g,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00mL,15天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
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療程。
觀察中醫癥狀療效、血糖控制療效、肥胖控制療效。
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肥胖指標(體重、體重指數BMI、腰圍、腰臀比WHR)不良反應。
中醫證候積分:包括頭重頭蒙、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口干多食,分為0分(無癥狀)、2分(輕度)、4分(中度)、6分(重度),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參照《中西醫結合糖尿病治療標準(草案)》[2]。
血糖控制療效標準。顯效:血糖指標恢復正常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有效:血糖指標下降10%~30%。無效:血糖指標較治療前無變化或惡化。
肥胖控制療效標準。顯效:相較治療前腰圍下降大于等于5cm,或體重下降大于等于5kg,或BMI下降大于等于1個單位。有效:相較治療前腰圍下降3~5cm,或體重下降3~5kg,或BMI下降0.5~1個單位。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中醫癥狀療效標準。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
兩組中醫癥狀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降糖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降糖療效比較 例(%)
兩組減肥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減肥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標比較 (mmol/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標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FPG 2hPG HbA1c(%) TC TG對照組 52 治療前 10.32±2.86 18.42±3.54 8.82±1.43 7.67±2.45 2.84±0.38治療后 7.27±1.43* 12.03±2.48* 7.26±0.47* 6.54±1.36* 2.27±0.36*觀察組 52 治療前 10.38±2.75 18.85±3.61 8.95±1.38 7.69±2.48 2.86±0.37治療后 6.11±1.14*△ 8.21±2.02*△ 6.36±0.34*△ 5.11±1.02*△ 1.47±0.35*△
兩組體重、BMI、腰圍、臀圍、WHR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BMI、腰圍、臀圍、WHR比較 (±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體重、BMI、腰圍、臀圍、WHR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體重(kg) BMI(kg·m-2) 腰圍(cm) WHR對照組 52治療前81.74±4.68 29.62±4.43 96.18±5.88 0.93±0.01治療后80.63±4.56 27.55±3.36*95.45±5.54*0.92±0.05*觀察組 52治療前82.76±4.59 29.83±4.37 96.27±5.76 0.92±0.02治療后73.51±4.26*△23.71±2.53*△ 90.66±5.43*△0.88±0.0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出現惡心3例,腹瀉5例,不良反應率15.38%;觀察組出現惡心2例,不良反應率3.85%。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較高,血糖升高后可引發多種并發癥,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3]。2型糖尿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病因為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或兩者兼有,經常與肥胖癥、高血壓、血脂異常同時或先后發生,胰島素抵抗與肥胖有直接關系。因此,控制血糖的同時需要注意體質量變化。
2型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攝入過多脂肪,有體型肥胖、倦怠乏力、頭重頭蒙等脾虛濕盛癥狀,脾虛生痰濕濁邪,運化失職。故病機為脾虛濕盛、痰瘀內阻。治療應化濕健脾、活血通絡、治糖與治絡并重[4]。七味白術散合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黨參補中益氣,山藥健脾補肺,山茱萸補益肝腎,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利水,當歸活血化瘀,葛根生津止渴,佩蘭化濕醒脾,地龍通絡平喘,熟地黃清熱涼血,川芎、桃仁活血祛瘀,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木香健脾消食,藿香祛濕散寒,甘草清熱解毒[5]。諸藥合用,有健脾化濕、溫經通絡、活血祛瘀之效。二甲雙胍為治療2型糖尿病首選藥物,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但易產生胃腸道不良反應,聯合用藥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又可起到改善血糖、血脂和胰島素抵抗作用[6]。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FPG、2hPG、HbA1c、TC、TG、體重、BMI、腰圍、WHR均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可見七味白術散合補陽還五湯聯合二甲雙胍的療效優于單用二甲雙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血糖、血脂水平。
綜上所述,七味白術散合補陽還五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