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夢琦
(河南省商丘市立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急性膽囊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急腹癥,多因膽囊管梗阻、細菌感染等原因誘發,其中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病率比其他類型的急性膽囊炎更高[1]。本研究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結合大柴胡湯治療急性膽囊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18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依循奇偶數法分為兩組各59例。研究組男34例,女25例;年齡22~64歲,平均(43.32±5.09)歲;病程1~11h,平均(6.25±3.11)h。對照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23~64歲,平均(43.61±5.14)歲;病程1~12h,平均(6.51±3.18)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肝膽病中西醫診療學》[2]、中醫《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的診斷標準;②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癥胰腺炎、膽道化膿、膽囊穿孔、梗阻等嚴重并發癥;②不符合手術指征;③不配合臨床研究。
兩組均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在肚臍上做觀察孔,建立氣腹,并在劍突下2cm與右側鎖骨中線肋緣下2cm制作操作孔。首先檢查腹腔內臟器情況,若存在膽囊周圍粘連,則及時進行分離松解,及時分離膽囊管和膽總管,夾閉并切斷膽囊管與膽囊動脈,順逆結合切除膽囊,進行電凝止血,并給予氯化鈉注射液清理的切口,常規留置引流管。
研究組加用大柴胡湯。藥用大黃30g,柴胡、生姜各15g,黃芩、半夏、枳實、赤芍各10g,大棗4枚。氣滯型加當歸、川芎、郁金、香附各10g,濕熱型加茵陳、澤瀉、豬苓各10g,惡心嘔吐加姜竹茹8g,將半夏替換為法半夏。加水煎煮,日1劑,術后1天開始服藥,連續服藥5天。
臨床癥狀采用數字評分法評估,其中0分為無癥狀,1~3分為輕微癥狀,4~6分為中重度癥狀,主要評估腹痛、黃疸、發熱、惡心嘔吐4個癥狀,總分0分值24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體征指標為膽囊厚度,通過腹部彩超獲取。
術后并發癥,并發癥有術后切口出血、術后切口感染、膽漏、膽總管損傷。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 (±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 (±s)
組別 例 臨床癥狀評分(分) 膽囊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9 26.87±3.22 12.13±3.01 4.68±0.27 3.78±0.22研究組 59 27.10±3.28 4.45±2.03 4.72±0.30 3.03±0.16 t 0.110 7.226 0.453 4.338 P 0.45 0.01 0.37 0.0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急性膽囊炎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案,也是2018版東京指南[4]、2016 版 WSES指南[5]中明確推薦的急性膽囊炎治療方案,但是指南中也指出發病時間在72h以上的患者,應用該手術治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發病72h以內的患者存在一定差異。研究指出,體質不同、年齡不同、免疫功能不同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其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也存在明顯差異[6]。
急性膽囊炎屬中醫“膽脹”、“黃疸”、“脅痛”等范疇。發熱、惡心嘔吐、疼痛不適、右上腹脹痛、大便干結等是其主要臨床表現。具有急慢性之分,因郁怒傷肝、情志不暢或是感受濕熱之邪、或化生濕熱造成。病機是濕熱蘊膽,疏泄失常,氣機不利。氣滯和濕熱互相影響,繼而導致肝膽氣郁化火,濕熱內生,繼而形成肝膽疏泄失常[7]。膽是中清之腑,通過傳輸膽汁達到傳化水谷行糟粕,通降下行的目的[8]。應疏肝利膽與清熱化濕治療。大柴胡湯方中大黃、黃芩、柴胡疏肝清熱利濕,赤芍、生姜與半夏理氣疏肝,大棗中和榮衛、補血益氣、安神養血。諸藥合用,可達疏肝利膽、清熱化痰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柴胡內含的柴胡皂苷具有利膽降酶功效,可促進人體肝細胞再生,從而改善肝功能,可促進人體分泌單算和磷脂,增強膽汁的溶解能力,提高酶作用。大黃中含有大黃酚以及大黃酸均含有收縮膽囊,增加膽汁中膽汁酸、膽紅素的含量,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微循環[9]。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結合大柴胡湯治療急性膽囊炎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