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吳 艷,李敏玲
(1.河南省臨潁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臨潁 462600;2.河南省臨潁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臨潁 4626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種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的內分泌疾病,以慢性無排卵、高雄激素血癥為主要特征,其中高雄性激素血癥可引起月經稀發、閉經等月經改變,同時過多的雄激素促使卵泡閉鎖,卵巢粒層細胞早期黃素化,卵泡生長停止,排卵受阻,最終導致不孕[1]。本院用附子益腎湯輔治PCOS合并不孕癥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3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PCOS患者,擲幣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年齡26~35歲、平均(30.65±2.11)歲,不孕時間1~8歲、平均(4.18±0.85)年。觀察組47例,年齡23~38歲、平均(30.77±2.02)歲,不孕時間1~7歲、平均(4.22±0.82)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符合PCOS診斷標準[2];②中醫診斷參照《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3]不孕癥之腎陽虛證辨證標準。月經后期,色淡質稀,不孕,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形寒肢冷,性欲淡漠,多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西醫診斷標準及辨證標準;②患者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③男方性功能正常、精液檢查正常;④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雙側輸卵管不通;②生殖器畸形及器質性病變;③子宮內膜異位;④合并嚴重并發癥;⑤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
兩組均于月經周期第3天開始服用克羅米芬膠囊(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07)1粒,日1次,持續治療5天;于月經周期第10天進行陰道超聲檢查,監測排卵情況,當優勢卵泡出現時(卵泡直徑大于等于18mm),注射10000IU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注射HCG第1~1.5天時囑同房受精,注射第2天口服黃體酮膠囊,日2次,1次2粒,持續服用2周后監測孕酮水平、HCG水平,根據監測所得結果調整用藥劑量。
觀察組加用附子益腎湯治療。藥用黑附子6g,菟絲子10g,淫羊藿10g,熟地15g,當歸15g,白芍10g,益母草12g,丹參10g,川牛膝10g,甘草10g。于月經周期第3天開始服用,服至排卵期。排卵期用藥則在原方基礎上增加雞血藤20g,丹參加量至20g以改善盆腔臟器血流狀態,提高子宮、卵巢血液供應,服至優勢卵泡排出。黃體期用藥則在原方基礎上加炒杜仲10g,菟絲子加量至15g以補益肝腎、理氣安胎。
兩組均治療周期為3個月,若中途妊娠則立即停藥。
治療前后月經周期第3天或撤退性出血第3天采集靜脈血,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黃體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睪酮(T)。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內皮抑素(ES)水平。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監測卵巢間質動脈血流指標,包括卵巢間質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及搏動指數(PI),重復檢測3次取均值。
兩組治療前后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LH(IU/L) T(ng/mL) FSH(IU/L) PI RI對照組 46 治療前 11.52±1.04 25.79±1.58 6.09±0.83 1.40±0.53 0.60±0.13治療后 8.59±0.83* 18.08±1.16* 4.02±0.59* 2.07±0.66* 0.74±0.15*觀察組 47 治療前 11.47±1.11 25.85±1.50 6.13±0.77 1.45±0.41 0.61±0.11治療后 5.93±0.62*△ 11.14±0.78*△ 2.29±0.34*△ 2.55±0.78*△ 0.85±0.21*△
兩組治療前后ES及VEGF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S及VEGF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ES及VEGF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ES(ug/L) VEGF(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234.79±25.16 194.35±18.93* 895.96±35.78 709.78±31.08*觀察組 47 232.91±26.95 152.55± 9.76* 897.05±35.03 589.76±25.42*t 0.3476 13.4254 0.1484 20.4046 P 0.3645 0.0000 0.4412 0.0000
對照組26例排卵(56.52%)、18例妊娠(39.13%),觀察組37例排卵(78.72%)、32例妊娠(68.09%)。排卵率及妊娠率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χ2=5.2438、7.8404,P<0.05)。
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屬中醫“無子”、“不孕”等范疇。中醫認為腎藏精、生髓主生殖,婦人產子需依賴腎氣的充盈,腎氣足則精血充足,天癸乃生,陰陽和合故有子。若腎陽虛衰,精血不足,天癸生成無源乃竭,經水斷,故難以有子,況腎陽不足則沖任失調,婦人氣血、臟腑、經絡功能異常,陰陽失衡,胎失所系而致滑胎,故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是該病主要病機,治宜溫補腎陽、調補沖任、益精養血。附子益腎湯方中以黑附子、菟絲子、淫羊藿為君藥以補益腎陽、益精固胎;熟地、當歸、白芍為臣藥,用以調補沖任、調養精血;佐以益母草、丹參、川牛膝以活血祛瘀,調理經水;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既溫腎助陽、調理沖任,又能活血祛瘀、調經止痛。排卵期時在原方基礎上加用雞血藤、丹參用以活血祛瘀,改善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狀態,增加卵巢供血,促進卵泡成熟及排出。黃體期時在原方基礎上加用炒杜仲,菟絲子加量以溫補肝腎、養宮安胎,提高妊娠率。
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灌注是卵泡生長、發育、排出及黃體形成的基礎條件,在PCOS疾病發展過程中,卵巢組織合成分泌大量VEGF促進血管生成,機體為維持體內環境穩定,調節系統會產生大量ES來抗衡卵巢高水平的血管生成趨勢,然而這種代償作用仍不能使卵巢微環境得到正常生理狀態,最終因調節失衡而致卵巢囊性增生,從而加重PCOS。研究顯示,PCOS處于血管生成增多狀態,此時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灌注異常升高且高于健康女性,PI、RI明顯降低[4]。因此,升高PI、RI指數,改善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異常灌注及血管生成增多趨勢,是治療PCOS的重要環節。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I及RI高于對照組,ES及VEGF低于對照組,表明附子益腎湯能夠明顯改善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異常灌注及血管生成增多狀態,推測是附子益腎湯中丹參成分能夠改善血液循環,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改善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異常灌注,利于卵泡生長發育[5]。
研究顯示,觀察組LH、T及FS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排卵率及妊娠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附子益腎湯能明顯改善內分泌生殖激素水平,促進卵泡生長、發育及排出,提高妊娠概率。推測是附子益腎湯中淫羊藿成分能夠促進腎上腺皮質細胞分泌皮質酮,增強垂體對LRH的反應性及卵巢對LH的反應性,改善下丘腦-垂體-卵巢調節功能,調理女性內分泌功能[6]。
綜上所述,附子益腎湯輔治PCOS合并不孕癥能改善卵巢間質動脈血流異常灌注,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調節功能,促進排卵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