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壽濤,吳昌師,曾 珊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中山 528415)
腰背肌筋膜炎也稱為腰背纖維織炎,是指腰背肌筋膜非特異性炎癥,屬于軟組織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腰背部疼痛、臀部壓痛及腰部活動不利[1-3]。筆者用全身振動訓練結(jié)合激痛點針刺治療腰背肌筋膜炎收到滿意效果,總結(jié)如下。
共64例,均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我院康復門診患者,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2~65歲,平均(45.13±9.78)歲;病程3~20個月,平均(10.16±9.47)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1~65歲,平均(45.97±10.21)歲;病程3~19個月,平均(10.54±9.68)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和中華醫(yī)學會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分冊》[5]中腰背肌筋膜炎的診斷標準為診斷依據(jù)。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30~65歲;③近3個月未接受手術(shù)及微創(chuàng)等治療;④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腰椎器質(zhì)性病變;②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③存在嚴重疾病及認知障礙等神志疾病。
對照組用普通常規(guī)針刺治療。治療方案根據(jù)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的(2019版)《針灸治療學》中腰痛的針刺治療方法進行。取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guān)元俞、委中、昆侖等,直刺,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接電針治療儀,疏密波留針30min,隔日1次,連續(xù)治療10次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進行量化評分。
治療組用全身振動訓練結(jié)合激痛點針刺治療。①全身振動訓練治療:采用美國愛康公司Power Plate My7型振動治療設備,站立于振動治療平臺,雙手緊握扶把。振動頻率為30Hz,振幅0.3mm,每次5min,休息3min后行下一組,治療共訓練5組。每周治療3次,4周為一療程。②激痛點針刺治療:用0.40mm×40mm一次性不銹鋼毫針(江蘇省吳江市佳辰針灸器械有限公司)進行針刺治療。激痛點定位標準為中心點局部存在壓痛點且壓痛點處存在明顯的緊張帶或硬性結(jié)節(jié),壓痛點深壓可引發(fā)牽涉痛,壓痛點快速觸壓或針刺刺激可引發(fā)局部抽搐反應。選取存在明顯疼痛的激痛點3~5個,常規(guī)消毒,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激痛點,右手持針,垂直刺入激痛點,進針深度以針體可以貫穿激痛點結(jié)節(jié)為度。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每日治療1次,治療10次為一療程。
腰部運動障礙評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系統(tǒng)評價不適癥狀。從疼痛強度、生活自理能力、參與活動、睡眠及社會活動進行評分,總共8項,每項0~5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障礙程度越重。
下腰痛功能評定:采取改良日本骨科學會腰椎評分量表(JOA)進行評估:主要進行日常生活能力、主觀不適癥狀、客觀體征進行評估。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痊愈:腰部無疼痛不適,腰部活動無障礙,勞累后無明顯疼痛不適。顯效:腰部疼痛不適緩解大部分,正常腰部活動基本無障礙,勞累后僅有輕微腰痛不適。有效:腰部疼痛不適稍減輕,日常生活或工作無腰痛,勞累后疼痛明顯加重。無效:腰部疼痛及腰部活動無明顯改善。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2 34.67±4.13 22.45±2.18*△對照組 32 34.74±4.26 30.47±1.29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2 16.25±5.43 25.75±1.78*△對照組 32 16.54±5.16 20.35±3.5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腰背肌筋膜炎屬中醫(yī)“痹證”范疇。為正氣不足,腠理空疏,風、寒、濕乘虛而入致病。筋脈拘急,經(jīng)絡不暢,氣滯血澀或外傷導致血脈癖阻于腰部筋脈,不通則痛。經(jīng)脈痹阻,腰府失養(yǎng),失榮則痛[6]。
全身振動訓練是新型的物理因子療法。通過平臺將機械振動直施加于治療對象,使其釋放的機械性的振動刺激通過肢體傳遞到治療部位肌群上,增加局部主動肌的激活程度,井提高人體運動單位的生物學活性,引起參與運動的肌群以高頻率,刺激神經(jīng)肌肉活性和興奮性[7]。全身振動訓練可明顯加強神經(jīng)肌肉的適應性,引發(fā)張力性振動反射進而促進牽張反射作用,并可激活人體腰部核心肌群及腰部主動肌、拮抗肌,同時激活腰部的主動肌和拮抗肌,改善腰部肌群間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維持腰椎的穩(wěn)定性,改善腰部功能障礙[8]。
激痛點是指骨骼肌纖維中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部位。激痛點是引起軟組織疼痛的重要激活點和功能單位,激痛點存在明顯的壓痛點且壓痛點處存在明顯的緊張帶或硬性結(jié)節(jié),深壓可引發(fā)牽涉痛,壓痛點快速觸壓或針刺刺激可引發(fā)局部抽搐反應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癥狀[9-10]。激痛點針刺可以破壞功能障礙的終板的完整性,抑制傷害感受器,打破激痛點回路,緩解中樞敏化,抑制附屬激痛點并調(diào)整遠部牽涉痛、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11]。
全身振動訓練結(jié)合激痛點針刺治療腰背肌筋膜炎能明顯緩解腰部疼痛不適,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