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陳冬紅,韓同衛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青島 266500)
失眠是入睡和(或)睡眠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差而影響日間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病[1]。慢性失眠癥是指失眠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2]。我國失眠的發生率超過30%[3]。本研究用針刺配合砭石治療慢性失眠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64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醫門診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2例。治療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22~76歲,平均(50.4±3.2)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2.7±1.2)年。對照組男14例,女18例;年齡21~77歲,平均(50.5±3.4)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2.8±1.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14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發布的ICSD-3標準[4]及2015年《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5]慢性失眠癥診斷標準。主訴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醒、適宜時間不肯上床、沒有看護難以入睡,具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適宜的睡眠環境仍存在睡眠困難,日間癥狀(至少1項)為疲倦、易怒及工作、學習、社交能力下降,病程大于等于3個月,頻次大于等于3次/周。
納入標準:滿足診斷標準,年齡20~70歲,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6]總分大于等于7分,睡眠量和(或)質的不滿意影響社會及職業功能,近3個月內未服用過促進睡眠的藥物。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障礙(SDB)、不寧腿綜合征(RLS)、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PLMD)、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障礙,合并嚴重心、腦、腎、肝臟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嚴重精神疾病。
兩組均取四神聰、安眠、神門、三陰交、照海、申脈,肝火擾心配行間,痰熱配豐隆、勞宮,心脾兩虛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配心俞、腎俞,心膽氣虛配心俞、膽俞,針刺,留針30min,每天1次,
治療組加用砭石治療。床上放置電熱毯加熱,電熱毯上放砭石毯(泗濱砭石制成),針刺結束后將經恒溫水箱加熱至42~45℃、20×30cm砭石板平放在膻中、天樞兩穴周圍或背部俞穴上。
對照組配合TDP理療儀治療,位置與砭石放置位置一致。
治療期間禁用任何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總分7分以上為睡眠異常,評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臨床治愈:PSQI評分小于等于7分,癥狀消失。有效:PSQI總分減分率大于等于25%,癥狀改善,PSQI評分大于7分。無效:PSQI總分減分率小于25%,癥狀無改善,PSQI評分大于7分。
兩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2 13.58±3.47 8.35±3.24*△對照組 32 13.64±2.89 9.37±2.6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引起慢性失眠癥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軀體疾病因素所導致。
針刺治療慢性失眠療效較好,副作用小,具有獨特的優勢。砭石特點在于利用了泗濱浮石的感應增溫,極寬的遠紅外輻射波譜,具有調節臟腑經絡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砭石聯合針刺治療慢性失眠可提高療效且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