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羽凡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教育不僅注重“智商”層面的認識教育,同時需要注重“情商”層面的情感認知和管理教育。2013 年5 月1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就曾強調: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1]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及各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崗位要求。會計的職責和崗位職能需求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改變。標準化的會計流程作業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會計崗位職能的變化更需要會計人致力于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領域尋求發揮其專業作用的空間。會計情商能夠很好的提升會計人這方面的能力。正是基于此,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人工智能自身的特征及人工智能對會計職能帶來的改變入手,基于傳統的情商和會計情商的能力框架,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之下會計情商的能力培養新框架。
關于人工智能,專家們有不同的論述: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認為:“人工智能是關于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7]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溫斯頓教授對人工智能的概括是:“人工智能是研究計算機去做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8]
簡單說,人工智能就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規律的科學,研究具有智能功能的人工系統去完成過去一直由人才能勝任的工作。
關于情商的概念,學術界并無統一意見。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挖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性的心理品質要素。具體說,情商主要是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情感關系的能力。
對于會計情商,國內外專門的研究資料均較少,王開田(2016)提出,會計情商是指會計人在執業過程中面對復雜的環境和復雜的會計關系所表現出的自我意識、情勢判斷、情緒掌控、調節能力、洞察力以及處理復雜利益關系及危機的能力。它所體現的是會計人的環境適應性和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是會計人員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智慧和能力。[2]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威脅論也應運而生,典型的此觀點的持有者如特斯拉汽車公司CEO 伊隆·馬斯克和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王飛躍和易建強則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一項新型工具,會對人類的就業工作有影響,但不會使人類的工作消失,而是轉變為新的形式。人類需要對人工智能的表現進行監控,進行情報采集與分析,以及開展預測性的實驗與評估,引導性的過程管理與控制。”[3]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領域包括:創造性工作、戰略性及跨領域的工作、與人溝通的工作、需要溫度和愛的工作等。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3—影響你一生的工作情商》[4]中列出了工作情商(情感能力)的框架如表1:
表1

表1

表2
會計情商的組成要素,王開田(2016)認為主要由以下四要素構成:會計人的洞察力、會計人的溝通協調力、會計人的適應力、會計人的權變力。根據丹尼爾對于情商能力框架的界定,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會計情商要求,這里的會計情商界定并不全面,也欠缺不同層次會計人員會計情商的針對性和準確性。王開田(2018)提出高素質會計人才的“三商、五能、七識”[5],其中的三商即包括會計情商,作者認為,基礎性(做事)應著重培養會計智商和會計情商,會計情商決定了會計智商的發揮。
秦榮生(2020)指出,當前的人工智能還處在行業應用的初期。人工智能對應用場景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人工智能普及應用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只是對邏輯性強、重復性大、煩瑣的機械性工作部分加以應用和替代,以降低會計工作成本,提高會計工作的準確性。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場景主要有會計核算語音指令、賬證核對驗證機器視覺、大數據財務分析、智能財務風險控制、提供精準預測方案等。長期而言,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中會計核算的全流程上應用也是必然。[6]
基于這樣的變化,當下和未來的會計場景,會計人員主要的職能不再是核算,而更多的是對人工智能核算和分析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解讀、溝通、管理提升的過程。會計人員職能的變化,也必然導致其職業能力要隨之變化,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下和未來的會計生態。
應該說,丹尼爾關于工作情商能力的框架對于會計情商的能力培養也同樣適用。只是,對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角度,在不同的人才培養階段和不同的科技背景下,其側重點則有所不同,具體分析上述情商的能力框架,根據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能力要求,我們可以將其能力框架進行階段性側重點劃分為基礎能力、人工智能情境下的適應力和卓越領導力三個層面,具體如表2:
所以,情商中的個人能力部分主要是基礎能力,而個人能力部分的強弱也決定著社會性能力及未來的發展能力,人工智能的適應力考慮人工智能情境下對創新力、交流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的要求,我們選擇了與之對應的自我調節中的創新力以及社交能力中的交流能力、應變能力和協作能力共“4力”,對于人工智能適應的戰略性和跨領域的工作,應屬于工作發展中的成長能力和領導能力,卓越領導力是未來的發展能力,可以不列入高職階段的會計情商培養,而基礎能力部分的自我意識、自我調節和激勵能力則是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當下高職教育中學生能力比較典型的薄弱環節,人工智能背景下,也更考驗著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應列入能力框架。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情商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類的會計專業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而言,其情商培養能力框架包括情商培養的基礎能力和人工智能新背景下的適應力能力。基礎能力包括在會計工作中的自我意識、自我調節和激勵能力的主要內容的提升,而人工智能背景下,除了要具備情商中的基礎能力之外,還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4 力”,即創新力、交流能力、應變能力和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