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瑾,施德云,鈄羽倩
(1.縉云縣溶江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浙江 縉云 321408; 2.縉云縣農業農村局,浙江 縉云 321400; 3.縉云縣方溪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浙江 縉云 321410)
施肥為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 是保證糧食等農產品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1]。但是,過量施肥一方面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造成了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引發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土壤板結、養分失衡、水體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2],并會對一定區域、甚至全球的生態系統造成威脅[3-4]。
隨著農業產業的調整,縉云縣茭白、黃茶等經濟作物面積快速發展,而水稻等糧油作物種植面積呈下降趨勢,然而,種植者為追求高效益,出現了為爭取高產而增施肥料的現象,化肥減量增效工作任重而道遠。合理施肥事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響應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作者對縉云縣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現狀進行調查,剖析化肥用量變化趨勢,總結當前化肥使用存在的問題,提出化肥減量措施建議,以期更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
對主要農作物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種植業主體肥料使用情況調查結果(表1)顯示,各類農作物種植模式、產量結構不同,投入化肥數量差異較大。施肥量蔬菜多季種植用量最高,其次為茭白,單季稻用量最低;2013年蔬菜多季化肥使用量3 126.3 kg·hm-2、茭白2 384.5 kg·hm-2、單季稻1 305.1 kg·hm-2,2018年蔬菜多季化肥使用量2 500.8 kg·hm-2、茭白2 025.1 kg·hm-2、單季稻1 169.8 kg·hm-2;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蔬菜作物>經濟作物>糧油作物。與2013年相比,各種作物化肥用量均呈下降趨勢,主要是氮肥用量的下降,2018年較2013年蔬菜類下降20%、糧油類下降10%左右,總體降幅10%~20%。商品有機肥的用量除茭白外,其他作物均翻倍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量從2013年的855.6 kg·hm-2增加到2018年的2 593.1 kg·hm-2。

1 2013、2018年不同農作物化肥使用量
從不同農作物投入肥料種類(表2)看出,2018年相較于2013年單質肥料在減少,復合肥料在增加,不同作物復合肥投入量占比從2013年的19.8%~71.2%提至2018年的40.5~92.8%,特別是多季蔬菜2018年復合肥投入量占92.8%,增幅在17.7~58.1百分點。

表2 2013、2018年不同農作物投入肥料種類的數量和比例
從不同農作物投入復合肥養分濃度(表3)來看,2018年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8年,茭白、楊梅和葡萄整個生育期均使用高濃度復合肥,茶葉和蔬菜也有60.5%和80.0%使用高濃度復合肥,糧油作物高、中、低濃度復合肥均有,但以中、低濃度為主,表明效益越高農民投入肥料的養分濃度越高。

表3 2013、2018年不同農作物投入復合肥料的養分濃度
近年來,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農民施肥理念得到提升,化肥使用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市場調查,單質肥料和三元等量復合肥銷量占比從2013年的75%下降到2018年45%,不同養分配比的復合肥料用量逐漸增加。表明農民施肥理念、用肥結構發生改變,注重作物對養分結構的需求。
農業生產主體是千家萬戶的農民,因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通過農技部門的宣傳與培訓,只能使部分農民科學施肥意識得到提高,盲目施肥現象還是存在,如茭白、茶葉市場效益好,有的農民就增加施肥次數、施肥量,認為肥料越多產量越高。
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有機肥投入從2013年的855.6 kg·hm-2增加到2018年的2 593.1 kg·hm-2。但調查顯示,近20%農戶仍沒有使用有機肥,有的施用了但用量也達不到農業部門的要求。分析原因,有機肥不如化肥使用方便見效快,用工成本較高,找工人難,導致少施或不施有機肥。
山區農民受耕地分散、勞動力缺乏、路途不便等制約,近40%的農民土壤不中耕,選擇下雨前或雨天把肥料撒施在土表,不覆蓋讓其雨淋日曬,導致養分揮發和流失,特別是果園,因多年不翻土中耕,表土光滑沉實,養分損失更大。
從調查結果看,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重施大量元素、輕施中微量元素等施肥結構不平衡問題仍舊存在[5]。要繼續加強宣傳與培訓,提高農民對有機肥的認知程度,同時要加大政府補貼力度。在主產區建立核心示范方,帶動種植大戶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要求果園、茶園套種綠肥,探索投入有機肥最低用量標準,形成有機肥施用的長效機制。
轉變農民施肥方式,積極推廣機械化施肥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側深施肥、種肥同播、機械深施、適期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逐步優化施肥結構,大力推廣配方肥、緩控釋肥、有機無機復混肥和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減少單質肥料特別是氮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3.3 發揮施肥咨詢系統服務平臺作用
近年來,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成果,依托上級部門開發施肥咨詢系統,并同步上線了手機APP,爭取實現每個生產主體可通過手機終端自動獲取施肥方案,做好科學施肥技術指導服務,實現合理精準施肥,提高減量增效施肥技術到位率。
3.4 發展輪作套種模式
隨著產業的發展,縉云縣糧油作物逐漸減少,茭白、茶葉等具有高經濟效益的作物比例上升,高效益導致化肥亂施和過量投入。發展輪作套種模式,利用不同茬口作物對養分吸收循環利用,減少后茬作物化肥使用量,從而控制農田全年施肥總量。
3.5 制定化肥投入最高限量指導意見
繼續深化免費測土配方服務,利用數據成果,綜合考慮耕地地力水平、作物類型、目標產量及農民施肥習慣等因素,制定當地主要農作物化肥最高使用限量標準,發布主要農作物化肥定額施用技術指導意見,按照“一戶一業一方”的要求,推進規模種植生產主體開展定額制施肥,切實減少化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