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 海口 570000)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施工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具有良好的建設效率,能夠達到綠色生態的需求標準。因此,裝配式建筑屬于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通過將總承包管理模式引入裝配式建筑工程內,可以強化建設效率,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可能性,能夠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因此,需要針對相關概念進行深入研究,并明確其應用作用與發展目標,達到良好的流程分析效果,為以后的建設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裝配式建筑本身屬于系統化工程的一種,其需要將建筑結構、維護結構、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部分進行整合,并應用預制構件進行施工。在裝配式建筑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標準化設計模式,并通過工業大規模生產的方法,實現良好的施工、機電、裝修一體化處理效果[1]。通過這一方式進行建筑施工,能夠達到工業化建設的目標,有利于整體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屬于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工程總承包模式又稱作EPC,其屬于國際先進的建筑項目組織管理技術。依據這一模式進行建筑項目的管理,需要相關承包企業與建設單位簽訂基礎合同,對項目內的設計、采購、建設、驗收等流程進行全面管理,達到良好的承包控制效果。
裝配式建筑在建設過程中,應用總承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落實系統化建造的思維流程,使施工程序能夠與管理內容相互融合,達到良好的統籌與策劃效果。同時,應用總承包管理模式能夠使建設內容與運作機制形成良好的協作系統,能夠為后續的規范化控制創設有利的環境條件。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結合裝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與相關規律,可以有效落實工程總承包的管理機制,并明確相關技術的應用方向與管控原則,達到確定建設工程各環節銜接邏輯的目標。合理應用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技術標準與管理機制達到一體化的效果,為設計、生產、施工、運行等多個步驟提供科學、可靠的實施體系,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結合BIM 信息技術,解決設計、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信息碎片化問題,最大化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實現最佳應用效果。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應用項目總承包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國際先進技術細節與運作體系,進一步強化整體實施質量,避免出現意外問題,影響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效果。同時,還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革新內部管理機制,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裝配式建筑工程的運作優勢與核心競爭力,達到良好的拓展與推廣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結合高度系統化、組織化的管理機制,并提高設計流程與構件生產流程的裝配施工融合性。同時,還需要優化產業鏈的資源配置狀態,降低裝配式建筑的額外增量成本,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應用總承包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前期策劃屬于較為關鍵的步驟之一。這一過程應當結合項目本身存在的基礎特點,融入合同內容的相關要求,落實工程總承包企業的管理標準,盡可能實現良好的項目規劃與工作效果。同時,還應當深入分析裝配式建筑項目的主要風險,并明確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通過這些方式,強化項目管理的質量,落實基礎原則,推動工程進度發展。為了落實總承包管理模式的需求,應當在項目前期策劃階段與發包方進行密切溝通,強化工作的協調性,避免出現意外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深入了解項目建設方案的可靠性與信息可行性,有利于把握承包合同與項目任務的基礎內涵。此外,還可以針對業主的工程設計與建造使用需求進行分析,并通過合同評審的方式,達到良好的承包管控效果[2]。在這一過程中,以前期策劃的設計為基礎核心,充分考慮后續的生產、采購、施工、竣工階段所需的配置信息與要求,規劃工程管理的基礎目標與運作機制,便可以達到最佳承包管理的效果。
在工程總承包管理的過程中,設計階段屬于較為關鍵的部分。為了達到良好的管控目標,需要根據工程規劃的基礎文件內容與建設需求,明確總承包合同的信息,并對后續工程規劃指標進行深入分析,以達到良好的設計與管理效果。同時,還需要結合投資估算的基礎理念,進一步明確市場相關需求,完善定位、采購、施工的綜合體系,達到技術策劃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裝配式建筑的項目設計策劃應當符合標準需求,并加強建筑本身與機電、裝修專業的一體化設計傾向。通過適當的結構選型與構件拆分,可以達到良好的專業協同效果,有利于滿足后續的裝配式建設需求與系統功能的深化標準。
此外,為了提高全過程的建設效果,還應當采取有效的設計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實施方法與造價水平的管控,并使其能夠與項目工程的設計階段相互貼合,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實現良好的發展目標。在設計過程中,專業設計文件與BIM 信息內容應當符合產業鏈的技術配置需要,同時還應當加強對裝配式建筑設計與投資成本控制指標的優化,確保其能夠為后續的管理機制奠定實施基礎,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概率。通過這些方式,可以顯著強化設計管理的效果,使裝配式建筑工程能夠有效結合總承包管理模式,達到理想的發展目標。
在項目工程進行總承包管理協調規劃的階段,應當根據本身的管理策劃內容,分解原有的工程目標,使任務特征能夠得到有效明確,進一步強化整體組織與管控效果。同時,還應當結合各個施工單位的基礎職責,強化運行管控制度,避免出現不良問題,達到良好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效果[3]。管理團隊可以通過啟動會議的形式,部署相關項目管理任務,并確保企業職能管控內部的機制能夠得到有效落實,提高施工的基礎效果。此外,在裝配式建筑項目進行總承包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按照PDCA 的管理需求,有效控制目標與任務的匹配程度,確保檢查與總結要求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達到改進與平衡裝配式建筑施工效果的目標,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也需要落實總承包管理模式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強化整體組織與管理的效果,避免出現意外問題。通過加強落實承包合同的方式,有利于后續項目工程管理目標的兌現,能夠為裝配式建筑總承包管理模式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
在進行實踐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按照工程總承包策劃的需求,利用目標責任書、設計信息、BIM 模型與相關工程資料編制對應的組織設計方案。施工單位需要準備技術與管理環節需要進行的相關工作,并與設計部門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降低出現交流不暢問題的概率。通過這種方式,把控施工設計的相關意圖,有效落實標準需求,達到良好的裝配式建設目標。
在施工階段,應當按照總平面布置的情況,確定地下工程內部的基礎建設方案。通過優化資源分配的方式,達到良好的技術與工藝選擇效果,使相關技術成果能夠得到有效應用。同時,還應當針對試驗環節進行深入準備,使其可以發揮良好的分析效果,避免質量存在缺陷的材料引起不良施工問題。通過適當的準備,能夠為后續的設計交底、圖紙會審、工程測算等環節提供優秀的基礎條件,有利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后續展開[4]。
在布設施工組織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施工方案進行深入分析,明確裝配式建筑應當具有的特征與項目要點,避免出現施工不合理的問題。同時,還需要考慮建筑材料與構件本身的運輸問題,選擇塔吊或垂直電梯設備進行操作,提高施工的效率與質量。由于裝配式建筑工程需要根據差異化階段的平面實際工況進行動態配置,因此,施工團隊應當按照預算以及定額狀態,優化基礎資源的管控效果,使其能夠達到良好的均衡處理目標,為后續的工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工程通過應用總承包管理模式,能夠達到良好的建設效率,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因此,通過結合其基礎概念與作用及發展目標,能夠明確實施細節,有利于后續工程的進一步展開,能夠強化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