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藩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成立于1989年。30余年來,在臺灣地區多個城市陸續建立了多處分店,包括臺北西南店、臺北站前店、臺北信義新天地四館、桃園大有店、桃園站前店、臺中中港店、嘉義垂楊店、臺南新天地店、臺南中山店、高雄三多店、高雄左營店等,多年來蟬聯天下雜志臺灣500大服務業百貨龍頭寶座。在大陸,2015年蘇州新光天地、2017年重慶新光天地、2019年成都新光天地陸續開業,每一個都成為當地非常重要的標志性商業綜合體。
從最早的百貨公司到現今的體驗式購物與生活中心,新光商業綜合體30余年來,一直在引領和創造時尚消費文化。在建筑設計領域,新光商業綜合體從形式、空間到功能、環境等各個角度,也一直在闡述其獨特的見解和追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經典。
作為重慶新光天地的設計總負責人之一,筆者基于自身興趣和項目設計需要,在我國海峽兩岸調研了臺灣和大陸各個階段的新光商業綜合體,研究其不同時期尤其是當前階段在建筑設計領域的關注點。總結如下:
1)重視與街區互動,創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間和豐富的商圈氛圍。例如,臺北信義新天地的A11、A9、A8、A4 4館建于不同時期,項目通過24h空中連橋將4館進行連接形成一個互相聯動的商業街區。館與館之間的中間地帶,設計為室外公共活動空間,各種商業推介、文藝演出、賽事播放都可以在這里進行,4館互動,成為臺北商業綜合體的標志性場所。2017年落成的重慶新光天地,也利用24h空間連橋、多條地下通道、步行街等,與周邊街區、新光里等商業設施聯動起來,創造了重慶新的商圈——嘉州商圈。
2)重視商業與周邊交通的立體接駁,重視項目內部不同功能空間的動線聯系和相對獨立。新光商業綜合體盡量尋找機會,去與周邊城市交通在水平、垂直、地上、地面、地下進行立體接駁,實現項目與周邊環境在人行交通、車行交通、軌道交通、貨物物流等方面的良好接駁。同時,新光商業綜合體常常包括購物、餐飲、休閑、文化展示、影院、后勤、貨物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根據運營使用的不同特點設計為不同的出入口和動線,各功能空間相對獨立而又能公共聯系。例如,影院空間因為運營時間的特殊性,就設計為既可以與購物餐飲等空間進行順暢聯絡,又可以相對獨立、有其獨立的出入口和觀影動線。
3)重視商業空間的體驗感而不是單純的效率,將購物與生活、休閑融為一體。很多商業綜合體特別追求效率指標如可租售面積比、每輛車占用面積等,其背后的邏輯是追求效率,是盡量多地創造可利用的商業面積,因而創造出的常常是緊湊和秩序化的商業空間。但新光商業綜合體更追求空間的體驗感和舒適感,在設計上常常塑造多樣化的、流動的空間,讓商業空間顯得更加自如和通暢,為此需要犧牲部分使用面積。還有一些商業綜合體,為了引導人流進入消費區,故意增長商業流線,如讓人圍繞扶梯在不同樓層間轉圈。而新光商業尊重人性,不給顧客添加不必要的動作,經常會采用連續直達不用轉圈的電扶梯,讓顧客能快速而又舒適地到達他們期待去的商業空間。另外,為了豐富商業空間的功能體驗,新光商業將購物、生活、休閑等融為一體,在各個樓層、各個商業空間,均適當地布置室外或半室外綠色休閑空間和輕餐飲休閑空間;還有的將文化展示與運動娛樂功能融入商業空間中,例如,高雄左營店10F&11層的國際活動展示中心、信義新天地A11 6層的文化館、重慶新光天地的天空之城等。
4)步移景異式地對各個場景進行精雕細琢。與常規的建筑設計采用整體統一的設計手法不一樣的是,新光商業空間常常站在人的尺度上,梳理出項目最重點的空間、最重要的片段等場景,如入口節點、空中花園、轉換大廳、立面轉角、交通FOLLY等,然后步移景異式地一個一個場景去精雕細琢。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獨特的畫面,不同的場景串聯、拼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整個項目獨特的設計效果。尤其是近幾年在蘇州、重慶、成都新光天地項目中的場景設計,讓人感覺形式極為豐富,變化和細節特別多,而不是常規建筑設計追求的秩序化。
5)重視運用動感新穎的設計元素。為追求空間的活躍性,新光商業常常在空間中加入動感設計元素。例如,在重慶新光天地中,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通高的旋轉木馬.旋轉木馬在形式上巧妙地與建筑結合在一起,天光從旋轉木馬片狀的彩色玻璃縫隙中照射下來,光影波動,動感斑斕。新光三越臺南西門店的電扶梯軌道設施部位采用透明的玻璃進行圍護,來往顧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齒輪的互相咬合與交錯運行,成為商業空間中獨特的動感元素。除此之外,通天而下的室外水幕墻或室內中庭水幕也常常被新光用作活躍商業空間、給商業空間帶來動感與靈性的設計元素。
6)重視商業服務空間的品質。商業綜合體設計如果只關注營業空間的品質,就很難創造具有讓顧客真正愉悅、放松和獨具吸引力的商業空間。衛生間是首先應該得到關注的。無門步入式衛生間和廁位中置物臺的設計,避免了顧客拎滿貨物還要騰出手來開門或者如廁的尷尬。商業人行入口兒童椅、輪椅和雨傘的空間設計,給需要特殊關懷的人群提供了充滿愛心的幫助。VIP購物等候區讓高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加自如和尊享,母乳間的設計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幼小的寶寶一家一起來體驗商業帶來了溫馨的愉悅感和安全感。而給服務人員設計舒適而又溫馨的休息室和員工餐廳,也讓他們在這里工作感受到了溫暖的關懷和對工作環境的高度認同感。
7)重視停車空間的舒適性。停車空間不再是簡單地滿足能停下車的基本要求,新光商業綜合體經常會去創造更舒適停車位、更舒適的上下車排隊等候空間。在常規車道外,另外再設計一條車道作為停車等候港灣,讓顧客可以享受從容上下車帶來的愉悅感,而不用擔心來自后面等候車輛帶來的壓力。從停車區進入商業區,是一個極重要的交通轉換空間和極好的商業展示機會,新光商業常常通過透亮的玻璃門廳、寬大舒適的電梯等候空間和扶梯緩沖空間、溫馨的商場導視設計,給顧客在下車后進入商業區的第一站點留下良好的體驗和深刻的第一印象。
8)重視細節構造,既追求審美更體現實用。新光商業綜合體對細節的關注既有審美的訴求,更體現出對實用性的追求。例如,與常規設計追求欄桿扶手的精巧輕盈不一樣,新光商業的室外空中欄桿扶手顯得要厚重很多,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為了讓顧客不要因為要倚靠欄桿而擔心包里或者隨身攜帶的東西會從空中掉下去,從而創造出一個有厚度的扶手空間,讓顧客能稍微遠離扶手外沿從而給顧客和其隨身攜帶的物品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同時再結合種植或者盆栽的設計,形成豐富的綠色連廊和綠色立面效果。再如,新光商業很重視入口空間及入口雨棚的設計,入口的形式常常很夸張,空間也會設計得很大,其目的除了吸引人的注意之外,也是為了給顧客提供約會等候和進入商業空間的重要識別節點。
9)凸顯標志性元素“新光紅”。“新光紅”是新光商業綜合體的一種標志性元素,貫穿了30多年來各個階段新光商業的始終。首先,每座綜合體必有“新光紅“燈柱,燈柱近10m高,底部基礎為灰色,上部燈柱為紅色,這些燈柱都設計布置在最重要的街角,成為新光商業最為醒目的室外標識。其次,新光商業常常將入口雨棚、室外吊頂、建筑構架等建筑元素設計為紅色,這些紅色元素在常規建筑底色中穿行,創造出新光商業獨特的建筑效果。
10)重視綠化景觀的精細化設計。新光商業總是盡量去拓展商業空間的綠色,如常常設計室內庭院、屋頂花園、綠植墻面、立體綠化等,讓購物與體驗環境更加生態、更加舒心。每一處室內庭院、每一處屋頂花園都用心打造,成為顧客體驗生活、放松心情的好去處,例如,蘇州新光天地就創造了一個園林式的購物與體驗環境。每一片綠植墻面、每一片立體綠化都蘊含著生態的設計理念和精細的澆灌培植技術,如高雄西門店、重慶新光天地的綠植墻面,都在向世人彰顯著它們不只是一個購物中心,更是一個生態的、綠色的世界。
無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多年來新光商業一直以其新穎的商業空間和獨特的建筑形式,塑造出一個又一個標志性的商業綜合體。尤其近年來,新光商業綜合體在建筑設計上體現出來鮮明的特點:重視與街區互動,重視交通接駁與動線,重視空間體驗感而不是單純的效率,步移景異式地對各個場景進行精雕細琢,重視運用動感新穎的設計元素,重視商業服務空間的品質,重視停車空間的舒適性,細節構造既追求審美更體現實用,凸顯標志性元素“新光紅”,重視綠化景觀的精細化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