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級中發生的沖突,能讓老師和學生發現自己所處的班集體的問題,是能夠推動班級中學生交流合作的教育契機。本文從分析筆者班級的一件日常沖突著手,詳細闡釋了這一觀點。
[關鍵詞] 學生沖突;教育契機;班級氛圍
一天臨近放學,我從外校教研回來,剛到辦公室,就見到班級的同學急急忙忙找我,說教室里小于和亮亮又打起來了,我一聽倍感頭疼。我接手的這個班級,是剛剛進入中學預備班的學生,經常會因為各種小事情發生沖突,往往沖突一發生,學生就會立即將我找去解決問題,讓我頗感疲憊。我嘆了口氣趕緊到教室,入眼的是滿地的粉筆灰、被碾碎的粉筆和雜亂的腳印。小于和亮亮已經被同學們隔開,怒氣沖沖地坐在教室的兩邊。雖不知道具體原因,我大致猜測他們倆應該是拿著粉筆當“武器”打架了。
我先讓所有同學回到自己的位置,再讓兩位打架的同學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先冷靜下來。因為臨近放學,班級的同學都在看著黑板抄寫當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基本目睹了整場沖突的全過程。我讓他們抄寫完家庭作業后,將今天他們看到的情況寫下來,以便我了解整件事情的全貌。同時,我將小于和亮亮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了解情況。從他們倆的描述和旁觀的同學寫的情況說明,我終于了解了事情的全貌。
最后一節課結束,課代表將各科作業寫在了黑板的最右邊。作業是課代表寫的,字比較小,導致坐在最后面的小于看不清,于是就跑到了講臺上抄寫,擋住了坐在第一排的亮亮和其他幾個同學。亮亮和其他同學就讓小于從講臺的位置上下來,不要擋住別人。但小于不肯,其他的同學勸說無用后,亮亮非常氣憤,罵小于是笨蛋。小于一聽自己被罵,也開口罵回去,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之后,亮亮先動手將講臺上的粉筆扔向了小于,小于一看,也學著亮亮扔粉筆,最終就造成了這滿地的粉筆和粉筆灰。周邊的同學一看影響到自己抄作業了,才紛紛起來阻止他們兩個,把我找了過來。
了解了事情的全過程后,我先讓他們倆把教室打掃干凈,再單獨到辦公室找我。我分別單獨和他們談了談,小于和亮亮之間發生的事情是小矛盾。于是,我在和他們談話時,讓他們自己思考這次事情中有哪些地方他們做錯了。他們也能很快反應過來,都能很清晰地說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承認自己處理和同學之間矛盾的不理智之處。兩人最終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向對方道歉。我也讓他倆回家了。
他倆離開后,我又看了看桌上旁觀學生寫的情況說明。根據同學的反饋,小于已經很多次在抄寫家庭作業的時候跑到講臺上去抄了,與亮亮也有了好幾次口頭上的交鋒,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動了手。班級部分班干部目睹了這次從爭吵到打架的全過程,但他們都沒有上前阻止;上去阻止的也基本是坐在第一、第二排被擋住視線、無法抄作業的同學。
這次兩個學生之間發生的沖突,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其中我還是能發現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個別同學看不清黑板,抄寫不了家庭作業,那么黑板上課代表寫的各科作業為什么字都那么???坐在后排的同學是否都能夠看清黑板上的作業?班干部在沖突發生之后為何沒有第一時間上去阻止?這種學生之間的沖突能不能先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而不是每一次都讓班主任來處理?帶著這些疑問,第二天我分別找了課代表、小于、班干部聊天。
聊完發現,課代表的字寫得小,是因為劃給他們寫作業的黑板區域僅僅局限在黑板最右邊,字如果寫大了,超出了這個區域,就很容易被上課的老師和值日的同學不小心擦掉,擦掉課代表還要重寫,所以大家都盡量縮小自己的字,避免重復書寫。小于也不是所有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只是因為課代表的字實在太小,所以想要到前面去抄,前面都有同學坐著,只有講臺那里方便他抄寫。其他坐后排的同學也普遍反映黑板上作業的字太小了,看得不是十分清楚,有些同學會在前排同學抄完作業后抄前排同學的。班干部前幾次也目睹了小于和亮亮的爭吵,也壓根沒有想到他們這次會動手,而且大部分班干部都認為這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所以沒有主動上前阻止。
鑒于同學們反饋的內容,我決定將這次事情當作班級教育的契機,召開一次班會,解決目前班級存在的一些問題。班會上,我又將這次沖突提出來了,我讓同學們分別扮演事件中的小于、亮亮、班長、班委、課代表等角色,如果他們處在當下的情況,他們會怎么做,并表演出來。同學們在身份置換的游戲中發現了不同角色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也確實是目前班級存在的問題。我又讓同學們將這次事情中發現的問題羅列出來。他們通過小組討論最終列出了以下問題:
一是同學們在集體生活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換位思考,導致矛盾沖突的產生。
二是黑板家庭作業區域太小,課代表黑板上的字太小,導致部分同學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也是這次矛盾沖突的直接起因。
三是當班級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的時候,班干部并沒有承擔起班委的責任,去阻止、去解決,讓原本僅僅是口頭矛盾發展到了動手的地步。
接著,我讓同學們針對班級的問題,集思廣益去提出解決方法。各個小組進行了熱烈討論之后,給出了他們的想法:在集體生活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當下的言行舉止是否合適;一旦發生沖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堅決不動手。班干部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注班級同學們的情況,做個有心人;當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時候,要尋找解決的辦法,解決后告知班主任;如果不能解決,及時聯系班主任,幫助班主任一起解決。班級所有同學都要樹立集體意識,班級同學發生沖突,并非只是當事人的事情,也是班級的事情,每個人都應當主動關心,配合班干部一起解決矛盾糾紛。
針對黑板上的家庭作業問題,大家也一致商討決定:首先擴大黑板上寫作業的區域,其次各科課代表將各科作業統一交給學習委員,由學習委員將作業以同樣大小的字寫在黑板上,并由當天擦黑板的同學關注,提醒老師上課時不要擦掉。
通過這次班會教育,學生們都明白了換位思考和集體意識的重要性,他們再也沒有因為抄黑板家庭作業而發生矛盾沖突,而班干部也開始產生在發生沖突的時候主動上前想辦法解決的意識。
班會課后,我又去復盤整個事情。以前當我遇到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時,由于剛剛擔任班主任沒有經驗,每每都感覺很厭煩,僅僅去解決一些表面的問題,并沒有去深入思考。當班級沖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時候,我才發現,初中生發生的沖突絕大多數都是學習生活中的小事情引起的,讀懂沖突背后的需求和動機是關鍵。其次,解決當前的沖突是首要的,解決之后的反思也是必要的。往往沖突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正是班級目前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班主任去解決的。
學校是學生集體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學生的沖突是避免不了的。很多時候沖突的確會給班級管理帶來諸多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沖突未嘗不是一次實施教育的好機會。班級中發生的沖突也能讓老師和學生發現自己所處的班集體的問題,而發現這些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沖突教育,能夠推動班級中學生的交流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沖突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感受自己所擁有的班級氛圍和班級風氣,也促進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優化班級的整體環境,形成和諧有序的班級氛圍,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既然沖突無法避免,那我們就認真去面對、認真去解決,并尋找合適的機會,把沖突轉化為教育契機。
陳姍姍? ?上海市中國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