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然
一、有力發揮應對疫情沖擊穩定器作用
2020年是新中國交通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服務抗擊疫情的嚴峻挑戰和巨大困難面前,交通行業堅決貫徹中央“六穩”“六?!睕Q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生產建設,有力保障了人員和物資運輸,實現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逆勢增長,開工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實現多項運輸指標飄紅向好,體現了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運行的交通擔當。
(一)支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流行,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迅速打響,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供應和救護人員運輸任務異常緊迫。在國際國內常規運輸嚴重受阻情況下,交通運輸行業迎難而上、全力馳援,嚴格實施離漢、離鄂通道管控,軍民攜手合作,動員各界資源形成整體合力。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協調打通國際國內貨運包機和通航運輸通道,積極組織開行中歐班列、國際快船以及周邊國家陸運等運輸方式,推行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政策,構建防疫物資運輸“綠色通道”。物流運輸企業發揮“門到門”運輸組織優勢,高效組織防疫物資和重要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客運部門積極落實防控運輸指示,保障數萬名援鄂醫護人員快速到位,成為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二)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逆勢增長
在疫情導致年初工程進度受到嚴重沖擊情況下,交通行業仍然搶抓項目進度、盡快復工復產,保持年度目標任務不縮水不下降,并著力擴大交通有效投資,發揮穩增長促進作用。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快項目審批進度、簡化審批程序,提前下達中央預算內和車購稅資金,各地積極利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等政策,預計全國年度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3.4萬億元,實現近年來交通投資總量和增速“雙高”。其中,公路水路預計完成2.5萬億元以上,民航完成約1000億元,鐵路完成約7819億元,均較年初計劃大幅增長。交通投資的逆勢上揚充分落實了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擴大了內需、填補了短板,既發揮了應急之效,又將漸現長久之功,有力支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對照“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交通基礎設施精準補短板工作深入推進,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開工或建成投產,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不斷提升。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正式開工建設,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主體完工,實施了一批國家高速、普通國道待貫通路段和擁擠路段擴容改造項目,促進“十三五”交通規劃圓滿收官。全年鐵路新線投產4933公里,新開工項目20個。新改(擴)建高速公路12713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26.9萬公里。完成鄉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8.1萬公里,改造危橋6580座。新增及改善高等級航道約600公里,新頒證民用運輸機場4個,智能快遞箱超40萬組,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1100公里。
(四)國內國際貨運逆勢成為亮點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全球人員和物資流動滯緩,唯獨我國貨運形勢一枝獨秀,鐵路、快遞、港口生產和對外班列均實現較快增長。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同比增長4.1%,其中,集裝箱4.58億噸、同比增長37%;高鐵快運4.4萬噸,同比增長40%,鐵路貨運量比重持續提高,運輸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約145.7億噸,同比增長4.4%。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充分發揮,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達98.4%。西部陸海新通道產業帶動作用不斷顯現,全年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3600列、發送19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73%、80%。
二、交通更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在連續幾代人、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砥礪奮進基礎上,經過2020年決勝沖刺,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更加矚目,為由交通大國向強國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支撐,為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貢獻了中堅力量。
(一)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一帶一路”交通基礎設施加快互聯互通,巴基斯坦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和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澤、澤巴段左線開通運營。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快實現,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貫通,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長江沿線港口集疏運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浉郯拇鬄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廣湛高鐵、深中通道、白云機場三期擴建等穩步建設。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邁向更高質量,鹽通高鐵試運行,南京長江五橋建成,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投入運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交通重大項目和政策穩步實施,顯著便捷區域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助力提升區域競爭位勢。
(二)較好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快速發展,在服務重大戰略、全面對外開放、支撐新型城鎮化與自身綜合交通網絡建設、運輸服務和技術裝備提升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較好滿足了經濟社會階段性發展需要,為我國交通事業由“大”向“強”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民航機隊規模達6747架,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萬人次,頒證運輸機場數量增加到241個。“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全國鐵路和高速鐵路里程分別為14.63萬公里和3.79萬公里。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里程翻了一番,高速公路里程、萬噸級泊位數量等保持世界第一,快遞業務量翻了兩番,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貨運輸量和周轉量等躋身世界前列。
(三)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水平需要
以人民滿意為導向,交通運輸覆蓋深度廣度和質量等級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民生服務水平提高。高速鐵路覆蓋近95%的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動車組承擔鐵路客運量達65%。高速公路覆蓋近100%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民航機場覆蓋92%的地級行政區,2020年航班正常率達88.52%,通用航空加快發展。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約100%。西部地區交通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全國農村地區快遞網點超過3萬個,公共取送點超過6萬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100%建制村通郵,多層次出行體系和多節點物流網絡逐步形成。最基本民生出行保障服務不斷改進,“鐵路網+無軌站”惠及600余個邊遠山區百姓出行,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三、推動2021年交通工作的幾點建議
2021年,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交通運輸行業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特點,但生產復蘇形勢仍然不穩定不平衡,需要緊密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交通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好先行。
(一)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與交通生產
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交通工作機制,因時因勢動態調整、細化和完善交通運輸防控措施,完善疫情防控的指揮體系、政策體系、預案體系和物資保障體系。做好國際運輸入境的“人”“物”疫情防控,備戰好春運這場運輸與防疫的雙重“大考”。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冷鏈、其他防疫及生產生活物資和醫療人員運輸任務。
(二)編制好“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
全面深入分析“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經驗,客觀認識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階段和優劣勢,科學研判“十四五”時期面臨形勢,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機遇,系統謀劃提升交通行業發展硬件水平和治理、服務軟實力,突出提升交通應急保障能力,編制出經得住歷史考驗的“十四五”規劃。
(三)精準實施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
發揮交通投資關鍵作用,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當好先行,扎實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推動境外重大項目落地實施,補齊綜合樞紐、港口集疏運等薄弱環節短板,提高交通基礎設施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城市群、都市圈和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完成交通建設投資任務。
(四)持續提升交通運輸發展軟實力
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完善制度法規體系,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運輸市場。積極發展聯程運輸和電子客票等服務,提升旅客出行服務品質。發展多式聯運和國際貨運網絡,加快構建與現代流通體系相適應的交通物流運輸體系。引導規范交通發展新業態,激發交通發展新動能,促進交通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