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芳芳 王靜
摘要:隨著世界各國聯系日益密切,我國適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為適應時代發展新趨勢,樹立熱愛和平的價值觀念則成為新時期當代大學生適應時代要求的必備條件。在新時代的國際大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和平觀念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和平觀念培養的發展現狀和遇到的現實問題,提出加強大學生和平觀念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和平觀念 和平觀教育
引言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后,威脅和平的因素以新的形式存在,如恐怖事件、地區沖突、氣候問題、國際爭端等等。和平問題成為全人類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國為解決世界問題積極貢獻中國方案,倡導建設“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的提出,都體現出新時代國際背景下,我國的新和平觀。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大學生的和平觀念教育成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什么”和“怎么”培養大學生的和平觀念則成為了高校教育需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培養大學生和平觀念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2017年,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最新修正版)》修改新內容為“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年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意愿”。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然成為新時代中國勇擔國際重任的重要表現。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必將擔負起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歷史任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即是在世界和平的前提下提出,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和平觀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要求,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必將同我們的國家一同承擔世界大國的重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發展的各個方面有其重要的引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 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因此當代大學生為了祖國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應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平”雖然沒有直接出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但是“和諧、友善”等詞語都能體現其中包涵的和平觀念。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和平觀念,也是消除大學生暴力傾向,極端主義和憤世情,以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
(三)探索應對復雜國際戰略形勢的新路徑
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傳統安全問題對于和平的威脅漸漸減弱,但恐怖事件、地區沖突、貿易摩擦、衛生防疫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成為了威脅和平的重要因素,影響和平的因素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在我國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迎接我們的國際戰略形勢極其復雜,如特朗普政府為推卸責任頻繁甩鍋中國的惡劣行徑,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中印邊境沖突以及南海爭端等等都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挑戰。當今國際社會,國與國之間聯系密切,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獨善其身,用戰爭解決問題必將兩敗俱傷,當代大學生應該保持清晰的頭腦,既不畏懼戰爭,也要維護我國熱愛和平的外交立場,因此用和平觀念去解決問題則成為了應對復雜國際戰略形勢的新路徑。
二、大學生和平觀念培養現狀和實際問題
(一)大學生和平觀念的現狀
和平觀念作為重要情感態度價值觀,貫穿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回顧學生的中小學時期,政治課與歷史課中都有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相關內容。高中歷史課更是開設《戰爭與和平》選修課程。2011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熱愛和平、關愛人類的正義感和崇高情操;進一步認識戰爭的根源和現實危險性,樹立憂患意識與和平意識,從歷史經驗的總結中提高保衛世界和平的自覺性;進一步弘揚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表現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不畏強敵、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神圣事業進行不懈努力。”和平觀念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得到重視,為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和平觀念打下了學情基礎。大學階段高校極少有開設和平觀念的專門課程,也不設置和平觀念培養的專業教師,和平觀念大多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國防教育等形式進行。在大學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了培養學生和平觀念的主要任務。
(二)大學生和平觀念培養遇到的實際問題
1.缺乏專門課程,未能引起學生重視
大學階段承擔大學生和平觀教育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軍事理論課,基本沒有高校設置關于和平觀念的必修課程,極少高校開設了選修課程。和平觀念通過其他課程來傳遞的方式,導致和平觀念培養容易流于形式。學生大多停留在維護世界和平的較淺認識層面,對于為什么維護,怎么維護認識不深刻。沒有專門課程直接導致學生對于和平觀念的忽視。
2.和平觀培養缺乏國際化視野
當今國際世界,國與國之間聯系愈加密切,只停留在本國價值觀基礎上談和平觀念,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當代大學生不光要清楚我國和平觀念的價值意蘊,也要了解其他國家的和平立場。而關于其他國家的和平觀和安全觀,當代大學生了解的十分有限,這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的認知和判斷。
3.對積極和平缺乏認識
美國和平學學者查爾斯認為“消極和平只表示戰爭的缺失,指的是沒有現行的和有組織的軍事暴力發生的一種狀況。”而“積極和平不只是戰爭或國家間暴力的缺失,它涉及的是一種社會狀況,在這種社會里,剝削被最小化或被消除,既沒有明顯暴力,也沒有潛伏在結構暴力之下的更多難以察覺的現象。”學生對于和平問題大多會著眼于消除戰爭的消極和平,簡而言之,對于消除各種結構性矛盾的積極和平缺乏認識。
三、加強大學生和平觀念培養的對策
(一)設置和平觀教育專題,開展和平觀教育講座
和平觀教育作為專業課程開設,在眾多高校當中普遍存在困難,但是和平觀念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可以采用做專題、辦講座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重視。在做專題、辦講座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和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和教學內容傳授者,應充分學習和平學及和平觀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學生的學情實際和學校的校情實際,制定相應教育目標,建立具體教學規范。在目標和制度指導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對和平觀念培養的重視,才能結合自身實際,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才能將和平觀念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培養大學生國際化的和平觀
和平問題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就能解決的問題,和平問題有其全球化特征。在培養學生和平觀念的同時,必須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首先,既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學習本國價值體系中的和平觀念,又要使其兼顧了解其他國家在處理矛盾和沖突時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其次,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和平問題的多元性和復雜性特點。應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國家的傳統出發,理解國與國之間政策實施的原因。除此之外,也要引導學生關注貿易摩擦、國際爭端、移民問題等全球性的現實問題,使其理解和平觀念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重要的現實意義。最后,要引導學生認識國內沖突與國際沖突互動且轉化的國際現狀。只有全面的看待國際社會,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平觀念的重要性。
(三)培養大學生用積極的和平觀看待國際局勢
培養大學生的和平觀念,應引入和平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導學生理解積極和平的內涵。對和平觀念的培養也應從積極和平入手,在關注戰爭本身的同時還要關注人權、經濟、文化等影響和平的因素。首先引導學生在分析國際局勢時,不能只關注有無戰爭,應從積極和平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影響國際局勢的諸多因素,用積極和平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和分析當今的國際局勢,要更加客觀的去看待和平問題。其次,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要培養學生在社會輿論面前形成理智而客觀的判斷能力,不因其影響而形成過度恐慌。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后,不代表著絕對和平,對于和平的追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后,培養學生的和平觀念需要引導學生堅定自身的民族國家利益立場。在沖突面前,不能犧牲民族國家利益而去追求所謂的“和平”,對于恐怖主義、霸權主義一味忍讓并不是真正的和平,為了維護真正的和平,必然要堅定民族國家利益的立場不動搖。
本文系2020--202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親民形象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HB20DD00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9月6日.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最新修正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
[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
[5]朱漢國、馬世力編:《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人民出版社,2009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7][美]大衛?巴拉什、查爾斯?韋伯:《積極和平——和平與沖突研究》,劉成等譯,南京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