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軍,陳露,胡蘭蘭,胡青倩,范世耀,李沄璋,畢忠松,
(1.黃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安徽 黃山 245041;2.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水是人類生命安恒,心靈潤澤的必要元素。古徽州河流縱橫、水系豐富,徽州的母親河——新安江發源于今黃山市休寧縣境內,向東入浙江,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后為錢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豐富的河流水系資源,營建了“背山-環水-面屏”的徽州傳統村落格局。本文以黃山市屯溪區尤溪村尤溪古水系為例,探討徽州水利建筑遺產的典型價值特征及其保護的基本策略。
古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包含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以及古水系等各類遺產類型。水利遺產是與傳統村落及村民生活緊密結合的一種遺產類型,具有獨特的價值特征。
尤溪古水系的遺產資源內容主要由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古水系要素、古石橋要素、古建筑要素和自然環境要素(下表,下圖)。

尤溪古水系遺產構成及保護區劃圖

尤溪古水系遺產資源構成表
尤溪古水系遺產資源空間結構包括點、線、面三部分,以及它們相互間的有機關系所共同構成的古水系景觀特色。
點(節點)——指古水系的重要構成節點,它是構成古水系的重要單元,包括古石橋、古建筑等古建(構)筑物,如通吉橋、尤溪橋、橋涵洞、玉蘭亭橋、石門坊等,是人們感覺和識別尤溪古水系空間的主要參照物。
線(軸線)——古水系,長約225m,寬約4m,深約3m,是尤溪古水系的重要空間組成,是展示、利用尤溪古水系及古石橋、古建筑等相關文物的連接紐帶。
面(區域)——是由古水系、古石橋、古建筑和自然環境構成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尤溪古水系空間,人們在其中活動能得到與其他地段或街區明顯不同的感受。
尤溪古水系建于明代,由溝渠、臺階、埠頭、石橋、堤壩等組成,是融深厚的徽州文化內涵、優美的自然山林風光、獨特的古橋梁于一體的古代水系,表現出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皖南古水系較為杰出的范例之一。
尤溪古村位于新安江叛,尤溪古水系穿越古村匯入新安江,古水系與古村落相依相生,并形成了依山傍水、山環水繞的徽州古村落人居環境,水系與村落的形成、發展、繁榮具有緊密的聯系,是歷史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尤溪古水系及尤溪古村歷史悠久,明代古橋、古建筑(石門坊)等歷史遺存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為研究徽州明代建筑遺產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4.1.1 尤溪古水系的保存與保護問題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是大批“城中村”以及“城中村問題”的出現,尤溪村的命運亦是如此。近年來作為棚戶區的改造對象,尤溪村原有的傳統村落空間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隨之帶來的尤溪古水系所依存的空間環境的變化,因此首先帶來的是古水系的保存問題。古水系與古村落命運與共,相依相生,值得慶幸的是,在古村落空間環境大變化的背景下尤溪古水系得以保存。
其次是尤溪古水系的保護問題,得以保存下來的古水系其保存狀態并不好,目前基本上處于荒蕪的狀態,水系河道擁塞,通吉橋、尤溪橋、石門坊等文物建筑沒有得到較好的修繕維護,這對尤溪古水系建筑遺產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4.1.2 尤溪古水系的利用問題
文化遺產資源保護的目的是讓人們享受遺產保護的成果,更為廣泛地發揮遺產資源的社會效益,并在最大程度上傳播地域文化。與相關歷史文獻記載進行對比,尤溪古水系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空間布局形式,其真實性較好,但在城市化進程中,尤溪古水系在沒有得到較好保護的前提下,更談不上遺產的利用,這亦是古水系面臨的問題,即如何傳播古水系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4.2.1 科學合理編制保護規劃
為保持和延續尤溪古水系的歷史格局和環境風貌,維護尤溪村古水系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徽州文化的廣泛傳播、傳承和傳揚,協調歷史遺產保護與棚戶區改造的關系,促進尤溪古水系保護、利用科學有序進行,科學合理地編制尤溪古水系保護規劃是基礎。
保護規劃的主要內容應重點體現在結合尤溪古水系特色和保護現狀,提出保護目標,明確保護內容;挖掘尤溪古水系歷史文化價值內涵,依法劃定保護區劃,制定保護措施;針對尤溪古水系和傳統風貌的各類要素,制定保護與整治的要求;綜合協調尤溪古水系保護和棚戶區改造之間的關系,引導古水系的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
4.2.2 制定工程保護措施
為了尤溪古水系的安全,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保護措施并進行落實是目前的主要任務。堅持國務院提出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體現尤溪古水系保護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的五納入原則。同時,落實全面保護的原則,盡力減緩衰變,最大限度地延長遺產壽命,盡力維護文物的真實性。
按文物保護要求嚴格歷史建筑、古石橋等保護,要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加強維修、維護,確保歷史建筑的原狀、原態和原貌不被改變。工程措施的實施對象包括保護范圍內一切遺產資源,包括古水系、古護堤、古橋梁、古臺階、古建筑(明代石門坊)等,而且要明確規定古水系及其相關遺產要素不得拆除,不得異地搬遷。
4.2.3 保護水系所依托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嚴格保護尤溪水源環境,盡量保護歷史環境的原有狀態,整治加固河道,維修河埠等親水設施,恢復親水性,同時規劃保持尤溪現狀岸線自然形態,清理環境,加固河堤,并加強沿岸特色鄉土水景。維護古水系周邊的鄉土自然環境,景觀營造以鄉土景觀為主,禁止建設城市化的園林景觀。
4.2.4 開展古水系的合理利用
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尤溪古水系及其附屬遺產的合理利用工作,展示利用要正確把握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殊性,根據文物自身特點,合理布置展示路線,選擇適當的展示利用方式,積極引導、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尤溪古水系的價值所在。
合理利用應以古水系安全為前提,豐富展示內容并創造良好的展示環境,全面展示古水系自身的特有的在社會變遷中保存的歷史信息;確定合適的利用方法使之得到更好的利用,通過利用而更好地保護。未來建議將尤溪古水系建設成為遺址公園,在保護古水系遺產的前提下為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閑空間,以更好地傳承徽州地域文化。
作為明代建筑遺存,尤溪古水系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古水系本身。更重要的是,古水系與村落發展一脈相承,村落空間結構的變遷對傳統村落文化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古水系的保存與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古村落文化的基因。因此,對尤溪古水系必須科學合理的保護,在此基礎上開展合理利用,使其成為區域重要的鄉土遺產空間。也只有這樣,在快速城市化及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徽州傳統村落的文化基因才能得以保留、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