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捷 (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軌道交通工程鋪軌施工測量的基礎準備工作,直接影響著工程的進度及質量,因此,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對后期的順利施工有著重要意義,前期準備主要包括人力準備、物力準備兩個方面。首先,人力方面主要是測量團隊的組建,其關鍵是尋找具有足夠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測量從業人員,以為測量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提供切實保障,然后根據工作內容將測量隊伍分為高程組和平面組,專項作業提高效率,同時靈活調動,滿足施工需要。其次,物力方面主要是測量儀器設備的準備,包括水準儀和全站儀等測量設備,所用儀器應于使用前進行細致檢測、校核,以確保其精度滿足工程測量的標準要求,保證測量結果精準可用。

圖1 測量作業流程
①以事先提供的施工控制點為基礎進行鋪軌基標測設,各方測量人員按照現場交樁表對樁位逐個核對、交接。確保交接控制點位清晰、牢固,點位模糊、不牢的及時做好標注,遺失的及時做好補樁。點位完成交接后,使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水準儀和全站儀,逐一對交接樁點位予以核對,做好各交接樁施工控制點的復核、聯測工作。
②復測前利用已有信息對點位的高差、邊長大小、轉折角等進行計算,再將計算結果與實際測量數值進行比對,并依照點位信息的前、后兩個點位資料做為已知點開展嚴密平差。在平差計算滿足相關測量規范的精度要求后,即可整理控制點成果表并通過該點進行鋪軌基標測設。
③交接樁點位的復核聯測工作,應滿足高程及平面測量的相關精度要求。
2.3.1 鋪軌基標的埋設位置
鋪軌基標是鋪軌施工的重要測量基準,其明確了鋪軌的平面與高程位置,因此,鋪軌基標測設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后期鋪軌的精度。為確保后期軌道列車的平穩行駛和乘客舒適地乘車體驗,軌道的鋪設必須足夠精準,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務須要嚴格依照鋪軌綜合設計圖,并通過已調整好的導線控制點與水準點進行鋪軌基標的測設工作,以為后期軌道鋪設提供依據。鋪軌基標主要包括兩種,其一為控制基標,其二為加密基標。①控制基標:對于直線路段每個控制基標間隔為120m,曲線路段除了曲線元素點外,每間隔60m均應設置一個控制基標;②加密基標:對于整體道床段、碎石道床段,應根據直線路段及曲線路段的要求,進行加密基標的合理設置,且軌道變坡點位置也需設置相應的加密基標。在整體道床段,無論控制基標還是加密基標均埋設于線路中線位置;在碎石道床段,右線基標(包括控制基標和加密基標)埋設于距中線3m的線路右側,左線基標則正好相反。
2.3.2 鋪軌基標高程和坐標
鋪設基標所需測量數據多、精確要求高、工期要求緊、報檢文件多,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鋪軌基標而言,其精度不僅與放樣方式、已知點的精度有關,而且還會受到基標高程、坐標精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精確計算鋪軌基標高程與坐標是軌道交通工程測量內業工作的重要內容。而為滿足工程測量需要,務須要使用專門的內業數據計算分析軟件,并選擇合理的數學計算模型以獲得精準的鋪軌基標高程與坐標。
結合軌道工程實際與結構類型,依照坐標實測法進行兩種基標的測設。兩種基標布設于結構底板位置處,為確保兩種基標的固定更加牢固,首先對底板予以鑿毛處理,然后將底板附著的垃圾、雜物清理干凈,并用水泥砂漿加以固定,控制基標應予以永久性固定。之后,用紅漆標識點位及里程,并使用水準儀對點位高程進行測定,根據測得數據與設計點位高程、坐標進行比較計算,得出基標樁位與軌頂高差以及與軌道內側間距,由此實現對軌道精度的調整。
2.4.1 控制基標測設
控制基標的測設是整個軌道工程的基礎,且對加密基標的測設精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控制基標的放樣作業時,須注意每一控制基標放樣后均應使用儀器歸零校核,對于歸零誤差超限的應重新放樣。控制基標的測設作業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①按照便于現場施工的原則,使用全站儀坐標法進行控制基標的測設,測設精度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②完成控制基標的測量埋設作業后,對鋪軌測設單位內的基標予以串測,主要檢測各基標間角度、高差距離偏差等是否滿足要求;
③利用水準控制點對鋪軌控制基標的高程予以測定,限差以及測量方式與精密水準測量相同,完成控制基標的測設后,須做好相應的復測,以確保測設內容、限差等均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2.4.2 加密基標測設
因軌道交通線路鋪軌基標的埋設數量大,因此,須通過分段控制、中間加密進行鋪軌基標的測設,即先進行控制基標的測設,之后在已完成測設的控制基標之間進行加密基標測設。加密基標按照等間距布設,并以測設后精確地控制基標高程為依據,利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精密水準儀進行加密基標高程的測定。且加密基標的限差需滿足如下要求。
直線段限差要求:①相鄰兩個加密基標的縱向間距偏差為±5mm;②加密基標與兩側控制基標偏離的橫向線距離偏差值為±2mm;③相鄰兩個加密基標實際量測高差與設計值較差<1mm,且實際量測高程與設計值較差<2mm。
曲線段限差要求:①縱向偏差同直線段要求;②加密基標相對于兩側控制基標的橫向誤差值為±2mm;③高程較差同直線段要求。
2.4.3 道岔基標測設
軌道交通中的道岔分為交分、單開以及交叉渡線等類型,對道岔路段進行測設時,可先測設交點位置、岔心位置、主線及側線,測得上述信息后,依據鋪軌基標與軌道線路交點與中線的位置關系,借助控制基標信息予以測設。通常,道岔區域內基標多于軌道線路中線一側予以測設,不同類型的道岔其控制基標以及加密基標的測設位置也有所不同,并隨設計圖紙、工法以及機具不同而有所改變。另外,因道岔岔心及各元素點須具備較高的精度,因此,在制定基標測設計劃前,應先明確基標設計圖后,再確定具體的測設實施方案。
經自檢確定加密基標與道岔鋪軌基標符合相關標準后,通知監理方進一步檢測,若復核結果達標,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預期,則鋪軌基標的測量工作完成,此時,即可按照鋪軌基標進行軌道鋪設及混凝土的灌注作業。
①結合軌道工程項目實際成立測量團隊,由相應技術責任人對整個測量過程予以跟蹤監管。按照測量任務予以嚴格分工,責任到人,以有效保證測量的效率和質量。
②項目進場前,組織所有測量人員進行相關技能知識培訓,提高測量人員的測量業務水平,熟悉軌道交通工程的總體要求與相應作業流程,并了解各自的崗位職責、質量要求,以減少因操作失誤而造成較大偏差或影響工程進度。
③貫徹執行全面質量管理,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強化質量理念,嚴格遵循各規范標準與技術要求,從而保證測量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④開展測量作業前,檢查、校核所有測量儀器設備,以減少儀器造成的測量誤差。測量過程中,須嚴格依照規范標準,確保測量精度。完成測量后,做好測量數據的復核,確保結果真實準確。
⑤測點埋設須滿足相關標準,且埋設位置精準、牢穩。
⑥測量工作采取多級復核,圖紙須細致核對,計算資料至少由兩人獨立計算與復核。
⑦測量全程不得無故更換測量人員、儀器及方法,以減少由此而造成的誤差。
⑧完成基標的鋪設后要建立相應的保護措施,防止破壞。
綜上所述,為促使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質量得以根本確保,務須緊抓各關鍵環節管控不放松,尤其是工程測量,其作為施工作業前期準備與后期質量檢查驗收的關鍵,務須給予著重關注并施以嚴加把控,多措共舉切實提升測量作業質量,有效減少測放過程中的誤差累積、提升測放精度,進而為項目施建質量的優質達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