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歐茂均 李未博 葉紅英
(貴州省畢節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 551700)
烏蒙黃雞是威寧雞的代表品系之一,收錄于《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 和《中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是云貴高原地區獨具特色的原始地方品種。烏蒙黃雞屬于肉蛋兼用型雞種,其性成熟早,選育后的烏蒙黃雞公雞羽色為金黃羽,母雞羽色為黃麻羽,脛為青色和白色,皮膚白色。公雞和母雞平均成年體重分別為(2500g±80)g 和(2200g±80)g,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80~190d。生態放養是將現代科學養雞技術和傳統放養方式相結合,將雞放養到草地、果林、經濟林等天然自然環境中,利用自由采食和人工補飼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態養殖模式,該種養殖模式所需成本低,但獲得的蛋禽品質綠色無公害、營養價值高、肉質鮮美,越來越符合消費者綠色健康食品的需要,同時對調整養雞產業結構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促進意義。
首先要考察養殖場是否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保證所選雞苗源于正規生產企業。其次,選擇品種純正、眼睛有神、活潑好動、叫聲清脆、行走穩定、手握時雛雞掙扎且有力量,還要觀察雛雞腹部,不存在水腫或畸形。
第一,合理選址,坡度適宜。首先,烏蒙黃雞生態放養雞飼養場所在區域的坡度要較緩,最好為5~15°,地貌最好為沙質丘陵地帶。其次,烏蒙黃雞生態放養雞飼養場要有充足的飲水和供電系統,但該養殖區域要遠離居民區和主要交通干道,保持環境相對安靜,同時遠離耗能高、污染高的化工企業和其他畜禽養殖場[1]。第二,建設生態養殖防疫隔離帶。養殖戶可以用鋼絲網將放養區域和雞舍圍住,防止其他野生動物侵襲,可以在雞群中放養兩只鵝,鵝的警覺性較高,如有異常,鳴叫聲較高。第三,合理選材,科學建場。雞舍需要有頂棚來遮風擋雨,設有防寒保暖,遮陽避暑的區域,保證夏天不積水,冬天不漏風。若區域降水量較多,雞舍地面高度要高于正常地表。第四,輪牧放養,控制飼養密度。合理劃分放養區域,采用輪牧放養方式,每只雞的活動空間至少為1m2,放養活雞時控制數量,最好一批放養800~1000 只。根據放養經驗,不同林地不同日齡烏蒙黃雞的適宜放養密度可參照見表1。
(1)日常清潔,科學處理污染物。飼養管理人員每天都要對雞舍和放養區域進行打掃,收集糞便和其他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隨意排放和丟棄。同時每天清掃食槽、水槽,飼喂前檢查飼料品質和飲水清潔度,防止飼喂霉變或冷凍飼料。(2)烏蒙黃雞生態放養雞飼養場周邊定期噴灑驅蚊藥,防止蚊蟲叮咬,每月至少進行2 次滅鼠,減少致病菌傳播。(3)放養區域入口設立專門的消毒池和消毒設施,對人員、車輛進行消毒。人員鞋底用1%氫氧化鈉消毒,入場后需要更換專用的衣服、鞋套,不同區域飼養人員禁止隨意串動,車輛可用10%來蘇水噴灑消毒,雞舍地面和放養區域每周用0.1%百毒殺噴灑2 次,當雨季或地面潮濕時,可以用氫氧化鈣溶液噴灑[2]。烏蒙黃雞出欄上市前,還需要對雞舍、飼養用具、運輸車輛進行嚴格清掃和消毒。

表1 不同林地條件與不同日齡烏蒙土雞的適宜放養密度參考表
(1)選擇合適周齡的雛雞進行放養。一般小于3 周齡的雛雞最好不要野外放養,此時雛雞的采食能力和抗病能力較低,可以先在雞舍內集中養殖。育雛期間選擇全價配合飼料,并逐漸在日糧中添加切碎的菜葉,訓練雛雞采食能力。(2)選擇合適時間進行野外放養。待雛雞28 日齡后選擇溫度適宜(18~23℃)的晚上放養雛雞,減少外界環境刺激。放養前3d 需要訓練雛雞,讓雛雞具備自我回舍采食的能力。日糧由全價配合飼料逐步過渡到玉米、麥糠、番薯等粗飼料,但日糧中還需要有20%的全價配合飼料。出欄上市前15~20d 飼喂全價配合飼料,這樣可以有效增加烏蒙黃雞的重量,增加農戶收益。
(1)保證日齡飼料豐富多樣,生態放養于規模化或集約化養殖最大的區別在于生態放養雞所攝取的營養主要來源于農作物(如玉米、麩皮、高粱、番薯、谷物),青飼料可以選擇放養地區的雜草或白菜、胡蘿卜、菠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青菜,尤其是胡蘿卜復合VA,雞采食后蛋黃顏色更深,也可以飼喂亞麻籽,提高蛋品質。(2)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白酒,一般每千克日糧添加30~40g 的60°白酒,白酒要選擇人類可飲用的,而非工業酒精,使用時,白酒要充分混勻到日糧中,這樣可顯著提高產蛋率,同時日糧中含有適宜比例的白酒還能增加雞的抗病力。(3)烏蒙黃雞進入產蛋期后,需要在日糧中添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花玉米面、生餅、豆餅、骨粉或貝殼粉。(4)提供充足的飲水,雞出生后可以飲水,一旦開始供水絕不能停止供應。(5)夏季可以調整飼喂時間,選擇溫度適宜的時間段進行飼喂,一般早晨6~7 點,傍晚5~6 點,但不能突然更換,需要逐漸過渡,減少對活雞的應激[3]。(6)日糧中可以添加天然酵母或0.15%的蛋氨酸來提高蛋雞生產性能。
(1)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飼養密度,雞舍內溫度要根據雞日齡調節,1 日齡雞舍內要求35℃,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增加3d,雞舍內溫度可以下調1℃,直至雞舍內溫度為21℃即可。(2)生態放養前7d 可以將雞舍內的溫度逐漸調到和室外溫度相同,飼養員在這個階段還需要留意雛雞運動、采食、飲水和糞便情況,若有病雞需要單獨隔離檢測,確定病情,并做好消毒工作,切斷致病菌傳播途徑,若發現雞群內有大面積死亡,在隔離的同時還要向上級單位報告,按照指示做好緊急預防措施。(3)極端天氣或外界嘈雜就不適合生態放養,可以在雞舍內進行飼喂和養殖,減少環境應激和溫度的刺激。當噴灑農藥或驅蟲時也需要將雞趕到安全無毒區域,待驅蟲或藥效失靈后才能放養,避免活雞中毒。

表2 烏蒙黃雞免疫程序
(1)生態放養條件下,烏蒙黃雞與自然環境接觸更多,同時與致病菌和病蟲害的接觸也相應增加,因此,從雞苗購買后就需要建立疫病防疫工作。如雞新城疫、禽流感、雞副傷寒、雞白痢、雞大腸桿菌病、雞傳染性法氏囊、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都是疫病防疫工作的重點。同時,需要根據當地疫病爆發和感染情況制定科學、規范的防疫措施。(2)選擇正確的疫苗廠家,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嚴格的運輸、溫度儲藏和免疫程序。通常免疫前、后3d 不能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若雞群采用飲水免疫,還需要在免疫前2~4h 停止供水,疫苗開啟后需要在1h 內用完,禁止過夜使用[4]。(3)疫苗稀釋可選用滅菌的生理鹽水或配套的稀釋液,嚴禁使用普通飲用水稀釋疫苗。相關免疫器械需要根據消毒制度進行嚴格消毒。(4)疫苗使用前需要檢查疫苗期限、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保證最大程度提高抗體活性,免疫后對于有異樣的活雞需要隔離觀察。根據畢節市疫病爆發及發病情況制定的免疫程序,詳見表2。
生態放養技術不僅合理利用了當地土地資源和自然資源,還生產出營養豐富、品質優良、風味獨特、綠色健康的蛋禽食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符合省內外廣大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要,為畢節市人民增收增產創造條件。由于生態放養是采用科學養殖和傳統放養相結合的飼養技術,一方面可操作性強,易于廣大養殖農戶操作和掌握,另一方面節省飼料,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收益可觀,隨著消費者對綠色、健康和無公害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未來生態放養的市場前景廣闊可以加大推廣和宣傳,促進養雞產業向生態循環立體養殖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