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新鄉市中心醫院,河南 新鄉 453000)
腦動脈瘤是大腦內部動脈局部血管壁損傷,異常膨出造成的動脈壁瘤狀突出,多由創傷、動脈硬化、感染或先天性因素引發,患者常表現為劇烈頭痛、眼眶痛、嘔吐、發熱,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將出現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腦動脈瘤介入進行治療,經動脈穿刺將彈簧圈送到動脈瘤瘤內,通過電解脫技術將彈簧圈留在瘤內起到栓塞動脈瘤的作用,療效良好,但手術只是治療的第一步,患者在術后還需要持續護理服務,以鞏固手術效果,避免患者術后出現負性情緒,降低療效與患者生活質量[3]。為此,筆者通過對比研究針對性護理對腦動脈瘤介入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影響,以期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提高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后,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研究。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腦動脈瘤患者58例,均采用介入手術進行治療,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29例)與對照組(29例)。納入標準:(1)符合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動脈瘤診斷標準[4];(2)選擇腦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患者;(3)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1)伴隨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2)手術不耐受者。研究組男13例,女16例;年齡29~73歲,平均(53.21±8.12)歲。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8~72歲,平均(54.22±8.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飲食、活動、日常生活、用藥、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1)加強基礎護理,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少鹽低脂、易消化的飲食方案,保障大小便通暢,同時確保住院環境的安靜舒適;(2)對患者進行疾病介紹,在患者康復階段仔細向患者進行疾病機制、術后注意事項、并發癥防護知識介紹,讓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對病變的恐懼感,提高護理治療的依從性;(3)護理人員定期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發泄不良情緒,提高治愈自信心,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4)對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進行皮膚護理,避免壓瘡等并發癥;(5)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并加壓包扎,對患者穿刺動脈局部的搏動、感覺與周圍皮膚血運、溫度進行觀察。(6)術后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檢測,根據患者情況使用抗凝解痙藥物,同時緊密關注患者出血、惡心等癥狀。(7)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坐位指導、站立行走等康復訓練,并于患者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動態監測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前后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價,采取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進行評價,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項,每項均為百分制,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2)對護理前后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與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4項評分有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SDS、SAS評分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
腦動脈瘤是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主要由腦內動脈壁中某些血管突發性破裂引發,發病兇險,極易造成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腦動脈瘤介入手術血管內栓塞是治療該病的常見方式,其臨床療效良好,但風險較高,患者在接受手術時,承受心理壓力大。此外,腦動脈瘤介入術后易引發出血、腦積水、顱內感染等并發癥,加重患者機體損傷,威脅患者的健康[5-6]。為了提高預后,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針對性弱,干預時效短,預后效果不佳,本次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性護理。以病人為中心,由經驗豐富專業度高的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后穩定與康復護理,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發癥、穿刺部位恢復狀況、康復訓練等情況,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詳盡、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加強基礎護理,有效保證術后恢復的營養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針對性護理服務。本次研究顯示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在心理、生理、社會、物質生活四個領域的生存質量評分有顯著升高,表明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主要是因為針對性護理對患者進行自我照顧教育并提供康復鍛煉,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促進術后生活質量提升。進一步研究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DS、SAS評分降低顯著,表明針對性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可能在針對性護理中根據患者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的宣泄,進而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對腦動脈瘤介入術后患者使用針對性護理,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專屬護理方案,可滿足患者各項需求,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術后生存質量,并有效緩解術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