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亮,吳 迪,姜鴻飛
(四平職業大學,吉林 四平 136000)
“課程思政”需要高職院校在相關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地挖掘專業課內部的隱形以及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且能夠將這些資源切實地融入高職院校自身的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平臺當中,從而能夠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形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目標相同的立德樹人的相關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兩者是有差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指的是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及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統一的稱呼。而“課程思政”并不是具體指某一門課程或者是某一主體的實踐活動,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元素切實地融進高職院校開展的一切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當中。當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一切“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其實際的內涵可以歸納為: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實際的價值引領,并且將立德樹人作為最基本的價值。總之,切實地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高職院校開設的一系列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公共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形成一定的互補,這樣就能夠切實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構建起全員、全課、全過程的育人體系以及相關的育人理念。從現實情況來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切實地轉化成為“課程思政”,這并不是一個將兩種不同種類的課程進行一個較為簡單的相加,而是將實際的育人理念以及現有的育人體系進行一個深層次的融合。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始終立足于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且切實地秉承“強技先立德”的正確理念,這樣,高職院校在開展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夠切實地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追求以及相關價值觀念,而這也恰恰是高職院校在切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的價值取向。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前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地挖掘并且充分發揮現有的專業課程當中與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有關的“要素合力”,這樣一來就能夠切實地以一種系統化比較強的思維來對當前的課程體系、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甚至是教學評價進行整體設計。在專業課程體系當中,相關的教師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來切實地統領當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能夠將“課程思政”的相關理念切實地融入當前所有課程當中,既要切實地重視“成才”,又要重視“成人”。在教學目標上,教師要切實地按照當前針對“課程思政”的實際建設要求,將相關的職業素養、職業精神等切實地融入到相關的專業公共課、專業課、通識課、實踐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去;在教學內容上,高職院校要切實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具有較為鮮明時代性的教學內容融入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當中去,既要能夠傳授教學知識,為學生構建起專業知識體系,還需要切實地培養學生在對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保持理智態度;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實際過程中,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課教學的教師要將立德樹人放在相關專業課程教學工作的首位,并且要能夠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教育方針,切實地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1]。
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往往都比較復雜,大部分都是由普通高中、單招以及對口招生的生源。也正是因為高職院校的生源具有較大的復雜性,這就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往往普遍存在著對學習并沒有較大的興趣與熱情、擁有的文化基礎非常薄弱以及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的現象。在這樣的現實情況面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就逐漸地養成了實用主義的學習傾向,也就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習慣性地以“有用”或者是“無用”的標準來對知識進行分類與衡量。這樣一來,針對一些專業課程,高職院校的學生會認真地學習,而對于一些他們自認為“無用”的公共課,則會非常地散漫,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地漫不經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課教師過于強調專業課程的知識性,忽視了專業課程自身帶有的價值與意義,甚至會導致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內容往往非常地偏重“專業技能”,嚴重地忽視了專業課程當中所隱含著的“人文素養”,同時也嚴重地忽視了專業知識背后所蘊含著的價值引領元素。
當前,“學中做、做中學”以及“工學結合、學做結合”是當前高職院校在開展育人以及教學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指導理念,但是有不少的高職院校所順應當前社會發展而切實開展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仍然處在一個非常表面的階段,并且呈現出了較為嚴重的“校熱企冷”的不和諧局面。一些企業在進行校企合作的實際過程中,其出發點僅僅是自身的經濟利益,并且只是單純地注重高職院校學生所切實具有的專業技能以及在專業崗位方面的實際培養以及提升,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自身所切實擁有的職業精神以及職業道德并沒有過多的重視,這樣一來也不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以及職業道德展開切實地培養以及引導工作。
在現階段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的相關工作的實際過程中,部分專業教師在自身所切實擁有的育人理念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偏差,并且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現階段高職院校所推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是不正確的,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相關教師進行教學,然后再由學校內部的黨政以及學工部門展開宣傳,而自己作為課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課堂當中向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以及專業技能的教學。這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師對當前的育人目標在人才培養體系當中的重要位置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沒有足夠程度的重視,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所實際擁有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當前高職院校內部所開展的一系列針對課程教學質量的實際評價要求過于嚴格,而對于思政方面的標準要求過低,這樣的兩級差異的現實情況根本不利于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督促課程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及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自身政治素質的引導工作,這樣就直接導致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的偏離[2]。
當前,高職院校在進行教育教學的實際開展過程中,要以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作為主要的辦學目標,尤其是在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實際的制定以及完善的過程中,一般要制定出以專業課程作為教學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都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沒有產生較為正確的認知,并且也沒有形成較高的接納程度,這實際上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建設、實施以及推進嚴重滯緩,甚至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課程思政”所承載的價值引領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資源并沒有在各個專業課的實際教學以及學習過程中得到較為充分的開發以及利用,這同時也是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嚴重缺失相關責任意識、科學意識以及倫理意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雖然,當前有非常多的高職院校在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推動了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并沒有取得較為良好的結果,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窄化的情況,尤其是在相關專業課程教學標準中,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德育要素的挖掘非常地欠缺,高職院校所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多數僅僅是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的現實發展對于技能型人才所提出的技術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更加強調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實際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嚴重缺乏了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應有的正確價值觀念的切實培養,也沒能夠在精神等層面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及良好的熏陶。
高職院校要想能夠切實地完成“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首先要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是否能夠在是實際的教學工中積極、主動地對專業課程當中所切實擁有的“思政元素”以及相關資源進行挖掘,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且制約該課程所設立的育人目標的落實程度。與此同時,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其自身的學習需要以及實際的學習能力都是在不斷地發展與增長的,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要不斷地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確定目標定位,不斷深化認識、提升理念,高效率地滿足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要在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切實地引導高職院校的所有專業課教師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際內涵以及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指向進行貫徹和學習,將這些豐富的思想資源切實地轉化成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實際教學行動指南,在實際的教學以及實踐技能傳授的過程中及時地將這些豐富的思想資源傳達給學生。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要對于自己所教課程當中實蘊含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行充分地挖掘,并且要能夠切實地使得自己所教的課程與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形成較為良好的協同效應。高職院校內部的各個學科的教師隊伍都應建立專業群,例如機電類專業,專業群除了日常教學之外,還需要找出與所教專業密切相關的“大國工匠”“工匠精神”,進行較為科學的匯總,及時地將匯總起來的知識變成系統性的學習資料。專業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專業特點,從而能夠更好地將本專業課程當中所具有的愛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以及職業素養等一切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要素,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成為能夠科學開展相關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總而言之,就是要在推進專業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充分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不能夠盲目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合,而是要能夠在充分尊重本專業課程相關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添加,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因為過分地挖掘專業課當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育人元素,而導致本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人才培養目標得不到實現的問題[3]。
當前,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提倡的人文精神應該是具有現代科學意識的人文精神,而當前所提倡的科學精神,應該是充滿高度的人文關懷的科學精神。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現在所說的“職業人”并不再是僅僅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應該是具有較強的人文情懷,并且在生活當中擁有著較為崇高的社會理想的社會人。哈佛學院的前院長曾經說過這樣的一番話,如果說一個人在自己學生時期進行求學的時候,只掌握住了一門專業技能,并且在自己的求學生涯完成之后,僅僅依靠著這一門專業技能作為自己的謀生手段,那么這個人的生活必將是缺乏樂趣而枯燥的。可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思政”的實際建設過程中擁有的現實意義是,既需要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對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而來彌補學生在文化基礎方面存在的不足,更應該關注到學生自身在思想素質方面的價值引領,這樣就能夠切實地滿足學生自身進行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實際能力以及專業素質。一方面,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既需要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學生自身的思想動態以及相關的價值追求。在開展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將立德樹人的便準始終放在教學思想的首要位置上,從而引導學生對于自己的生活、學習以及職業都產生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借助我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幫助學生塑造起自身的道德觀念以及相關的人文關懷,從“工匠精神”當中不斷地汲取思想養分,并且能夠將汲取到的思想養分及時地轉化成為學生自身的價值追求以及內在的實踐動力,從而不斷地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將自身擁有的知識體系轉化成為情感認知體系以及職業行為體系。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自身也積極地全方位、多渠道地針對“課程思政”的實際建設路徑展開探索,并且非常地注重在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實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思政”品牌,同時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