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杰 曹鵬輝 曾海權 鐘斌 張美紅
1清遠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511510;2廣州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51018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引起的肺泡進行性萎陷所致,表現為出生后短時間內出現典型的呻吟樣呼吸、發紺、低氧血癥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等臨床表現[1]。NRDS 具有病程進展快、病情嚴重、病死率高等特點,已成為超低出生體質量兒(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對于NRDS治療目標是避免過長時間機械通氣,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盡可能減少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的發生。對于NRDS 撤離機械通氣后多數選擇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3],但對于 VLBWI,尤其是 ELBWI 或者肺部疾病較重時,nCPAP 易引起腹脹或二氧化碳潴留等問題。隨著無創呼吸機的發展,鼻式雙水平正壓通氣(nasal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BiPAP)已廣泛應用[4],其優勢在于每次呼吸時按預設時間給予壓力支持通氣和呼氣末正壓,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本研究擬比較nCPAP 和nBiPAP 對NRDS 撤離有創機械通氣后呼吸支持的效果,從而為NRDS 撤離有創機械通氣選擇較佳的呼吸策略。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本院產科出生后診斷為NRDS患兒59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5]:⑴胎齡在28~32 周,日齡<28 d;⑵符合《實用新生兒學》RDS 診斷標準,符合胸部X 線示Ⅲ~Ⅳ級NRDS 診斷標準,需有創機械通氣治療;⑶經治療后達到撤機標準,具有自主呼吸的早產兒。排除標準:⑴住院天數≤2周;⑵合并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遺傳代謝性疾病、染色體異常以及其他系統畸形等嚴重疾病;⑶拔除氣管導管后無需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者;⑷住院期間放棄治療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1 例和試驗組28例。患兒家屬知情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一般治療 兩組患者均予一般基礎及護理治療,包括監測生命體征、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出血、靜脈營養、防治感染等,維持內環境平穩,維持血糖、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平穩。
1.2.2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6]兩組撤離有創機械通氣時均予枸櫞酸咖啡因興奮呼吸,首劑負荷量為20 mg/kg,維持量5~10 mg/(kg·d),連續監測5~7 d 無呼吸暫停可停藥。
1.2.3 呼吸支持治療
1.2.3.1 有創呼吸機撤機拔管時機[7]呼吸機參數達到以下的水平:SIMV 模式,吸入氧濃度(FiO2)35%以下,PIP 16 cmH2O(1 cmH2O=98 Pa),呼氣末壓(PEEP)4 cmH2O,呼吸頻率 30 次/min;HFOV 模式,MAP 10 cmH2O,FiO235%以下,振幅2.0;自主呼吸良好,口鼻腔分泌物少,血流動力學穩定,CRT<2 s。
1.2.3.2 無創呼吸支持治療[8]對照組:采用nCPAP輔助通氣,應用費雪派克公司生產的Infant Flow System:初始設置參數,FiO2為 21%~40%,PEEP 設置為 4~6 cmH2O。試驗組:采用nBiPAP 輔助通氣,應用費雪派克公司生產的Infant Flow System:初始參數,FiO2為21%~40%,P 峰壓高值 5~8 cmH2O,P 峰壓低值 4~6 cmH2O,呼吸頻率 30~40 次/min。根據患兒的血氣分析、病情發展等情況隨時調整參數,均使患兒維持在呼吸平穩、無三凹征狀態。
1.2.3.3 撤除無創輔助通氣標準[1]⑴患兒臨床表現及胸片結果好轉,無呼吸暫停。⑵經皮血氧飽和度及血氣分析正常。⑶nCPAP參數:PEEP<4 cmH2O,FiO2<25%。nBiPAP參數:P峰壓高值<5~8 cmH2O,P峰壓低值<4 cmH2O,FiO2<25%。
1.2.3.4 氣管插管應用機械通氣[9]當患兒符合以下任意一種情況:⑴在24 h 內出現6 次以上嚴重呼吸暫停;⑵調整升高呼吸機參數后,血氣分析結果仍然PaO2低于5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高于60 mmHg;⑶嚴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PaCO2高于70 mmHg)⑷心動過緩(HR<100 次/min),或者需要呼吸囊復蘇后心率才能升高者。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兒拔管7 d 內撤機成功率。⑵撤機后比較兩組患兒治療 2、12、24、48 h 后 PaO2及PaCO2變化;⑶無創輔助通氣時間、吸氧時間、住院總時間、病死率。⑷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鼻損傷、顱內出血、氣胸、肺出血、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動脈導管未閉(PDA)、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PPHN)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 20.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ˉ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分類變量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資料 兩組患兒性別、出生胎齡、出生體質量、生產方式、出生時Apgar 評分、產前使用激素、PS 使用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兒7 d 內撤機成功率比較 對照組:拔管 7 d 內有 22 例成功撤機,撤機成功率71.0%(22/31),9例再次插管。試驗組:拔管7 d 內有26 例成功撤機,撤機成功率92.9%(26/28),2例再次插管。試驗組撤離呼吸機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4,P=0.031)。
2.3 兩組患兒撤機失敗的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新生兒敗血癥、多重耐藥菌感染、顱內感染、機械輔助通氣>7 d 是早產兒機械通氣撤機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撤機失敗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2.4 撤機后PaO2及PaCO2水平變化情況 入組2 h時,兩組PaO2及PaC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經過治療12、24、48 h,兩組PaO2均升高,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PaCO2降低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PaO2及PaCO2變化情況比較(±s,mmHg)

表3 兩組患兒PaO2及PaCO2變化情況比較(±s,mmHg)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通氣2 h PaO2 63.53±3.26 62.95±3.13 0.695 0.489 PaCO2 45.71±3.88 44.29±3.57 1.458 0.150通氣12 h PaO2 66.47±4.15 67.82±4.36 1.218 0.228 PaCO2 51.08±4.34 45.16±3.89 5.494<0.001通氣24 h PaO2 68.52±4.89 69.56±4.72 0.829 0.410 PaCO2 52.34±4.69 46.38±4.13 5.156 0.010通氣48 h PaO2 71.26±5.27 73.75±5.51 1.774 0.081 PaCO2 51.12±4.25 45.87±3.62 5.080 0.010
2.5 兩組通氣時間及并發癥比較 兩組住院期間無創輔助通氣時間、吸氧時間、住院總時間、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鼻損傷、顱內出血、氣胸、肺出血、ROP、NEC、BPD、PDA、PPHN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通氣時間及并發癥比較[n(%)]
隨著生殖輔助技術的進步,VLBWI、ELBWI及未成熟兒發病率逐漸增加,NRDS 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國內多中心NICU 報道,在 2016—2019 年間 607 例 ELBWI,其主要死亡原因仍然是NRDS,占43.5%[10]。因此,對于提高NRDS的診治水平已成為目前NICU 的關鍵問題。本研究nBiPAP 能提供2 個不同水平的壓力,隨著患兒自主呼吸提供可變氣流,能夠改變患兒的功能殘氣量,降低呼吸做工,可使不穩定的肺泡擴張并避免肺泡塌陷,增加呼氣末肺容量,提供更好的氧合及通氣效果,從而減少呼吸窘迫及呼吸衰竭的發生。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拔管7 d內撤機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結論與國內外臨床結果一致。張俊亮等[7]報道,nBiPAP 作為預防胎齡小于32 周的NRDS 患兒撤機失敗的效應優于nCPAP,且安全性高。趙小朋等[8]報道,nBiPAP能應用相對較低的氧濃度維持合適穩定的經皮血氧飽和度,且可作為nCPAP 失敗后的呼吸營救策略之一。Ishihara C等[11]報道,nBiPAP 組在 48 h 早產兒呼吸暫停事件數明顯低于nCPAP 組[(5.2±6.5)比(10.3±10.9),P=0.002],nBiPAP 組拔管成功率高于nCPAP 組[92.4%(61/66)比80.3%(53/66),P=0.074]。 Rong ZH 等[12]報 道 住 院 26~32 周 nCPAP 和nBiPAP 治療組,隊列研究發現nBiPAP 組插管率低于nCPAP 組[13%(12/94)比31%(23/74),P<0.01]。George L等[13]報道 1 例胎齡 26 周、體質量 670 g 伴有唇裂的早產兒,在HFOV 加PS 治療后拔除導管,改予nBiPAP 治療,而不使用nCPAP,主要因為nCPAP有效性取決于其回路的密封性。
另外,兩組患兒撤機失敗的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新生兒敗血癥、多重耐藥菌感染、顱內感染、機械輔助通氣>7 d 是早產兒機械通氣撤機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撤機失敗具體臨床表現為頑固性呼吸暫停,其中對照組表現為低氧血癥伴嚴重呼吸性酸中毒,提示nCPAP 通氣效果可能比不上nBiPAP。同時,nCPAP 在ELBWI 和VLBWI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如鼻塞容易脫出鼻腔,難以保障呼吸管道回路的密閉性,二氧化碳潴留難以糾正,呼吸末正壓過高可能出現氣漏、氣胸等并發癥[14]。本研究發現,經過無創輔助通氣治療12、24、48 h 后,試驗組PaCO2降低較對照組更明顯,因為nBiPAP 能更好地改善肺部順應性及氧合指數,這和nBiPAP 設計機理是在nCPAP 的基礎上設定了上限壓力峰壓,該壓力可傳輸至下呼吸道,增加肺部潮氣量和每分鐘通氣量,促進CO2排出,從而更好地改善機體氧合,避免嚴重呼吸性酸中毒,降低呼吸中樞麻痹發生率,從而減少再次氣管插管的概率,與國外學者研究一致[4,10-11]。
在療程方面,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無創輔助通氣時間、吸氧時間、總住院時間、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的原因為兩組患兒上機和撤機時病情無明顯差別,另外兩組都使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咖啡因可以興奮新生兒呼吸中樞,增強對CO2的敏感性,還可以刺激膈肌收縮,避免膈肌出現疲勞[15]。在安全性方面,兩組鼻損傷、顱內出血、氣胸、肺出血、ROP、NEC、BPD、PDA、PPHN 等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治療過程中呼吸治療規范化和護理集約化有關的。
綜上所述,nBiPAP 可為NRDS 早產兒撤機后提供良好的呼吸策略方案,有利于提高患兒撤機成功率,有效控制PaCO2,與此同時,預防及控制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本研究研究中心單一,樣本量較小,故此結論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進一步證實。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