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長江之北、漢水之南,坐落著一片云遮霧繞的神秘山脈。這里溪流縱橫、山高谷深,不僅是神農文化的發源地,更擁有全球同緯度最少有的原始森林、最多樣化的地貌和生境,是北回歸荒漠帶的一顆綠色明珠。這里就是北亞熱帶生物的天堂——中國湖北神農架。
劉啟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黨委副書記、政府區長,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
劉啟俊清楚的記得,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湖北代表團座談時兩次提到神農架,一次是提到神農架是湖北省疫情最早清零的地區,一次是提到在浙江工作的時候到過神農架,并提出要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省委書記應勇調研神農架時強調,好山好水好文化是神農架發展重要的資源優勢,要盤活用好資源,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發展、生態紅利共享的新路。
“這是對神農架保護與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更大希望。”劉啟俊說,要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打好生態保護系統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找準核心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以產業發展來推動神農架綠色、高質量發展。
著力建設國內一流國家公園
據劉啟俊介紹,自2016年5月以來,神農架林區先行試點國家公園建設,由此進入大保護的時代。神農架國家公園總面積1170平方公里,占神農架總面積的35.9%,覆蓋5個鄉鎮25個行政村,8047戶20325人。當前,神農架正加強措施著力建設國內一流國家公園。
5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推行科學保護。頒布省級《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實行“一園一法”管理。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設立國家林草局神農架金絲猴研究中心。開展跨區域金絲猴專項調查,發現旗艦物種神農架金絲猴種群數量從8個增至10個,總量從1280只增至1471只,棲息地從250平方公里增至354平方公里。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自然保護和利用新模式,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為3.5萬當地居民脫貧致富提供創業機會、就業崗位,為后精準扶貧時代創造新型業態,在2021年2月25日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劉啟俊說:“我們從單一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轉變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歷時5年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凝聚了各級領導的智慧,傾注了神農架人民的心血,2019年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成果榮獲第二屆湖北改革獎。國家公園儼然已經成為神農架又一張的新名片。”
13項試點改革任務全部完成,22項評估驗收指標被評為A類等次。如今,在神農架國家公園,草木蔥蘢、流水潺潺、空氣清冽,時常能遇到撒歡的野雞、野羊等動物。草長鶯飛的濕地山野,廣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經成為神農架最寶貴的資源。
打造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
生態美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旅游已經成為神農架的支柱產業,也是推動神農架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主要實現路徑。數據顯示,2020年,神農架接待游客15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60億元,對神農架GDP的貢獻率已超過50%。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氣候條件,讓神農架擁有諸多世界級、國家級特色化品牌,以及擁有一流的旅游資源、一流的度假康養、戶外體育和農林業發展的資源。劉啟俊認為獨特的文化、區位、生態,決定了神農架必須走獨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目前,位于神農架西南部的木魚、大九湖旅游資源開發比較充分,不僅有華中屋脊神農頂,還有高山濕地大九湖、巴人部落天生橋、佛光云海天燕山、古樹始祖神農壇、科普秘境官門山等成熟的旅游景點,高山草甸、云中湖泊、小橋流水、奇山異石應有盡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可以說是旅游的百科全書。
在談到神農架的旅游時,劉啟俊說:“圍繞建成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我們提出既要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還要民生“獲得感”。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態碗”,施行最嚴格的保護,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初步實現了環境保護、轉型發展、生態惠民的同頻協奏。”
2020年,神農架克服疫情沖擊,實施“旅游業保增穩增強信心計劃”“旅游業四個月會戰”“旅游業秋冬季攻勢”等階段性措施,對旅行社制定激勵讓利政策,出臺了門票、換乘、酒店、年卡等營銷政策。“一次打卡,全年免費”、“周三免費游”、“好鄰居卡”、“十元年卡”等優惠政策成效顯著。旅游景區人數恢復89%,其中核心景區神農頂基本與去年持平,大九湖景區實現了正增長。
“神農架人歷來是靠山吃山,但現在‘吃法不一樣了。端上了‘生態碗,隨著旅游產業由粗放發展到提檔升級,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劉啟俊信心滿滿,通過發展生態旅游,神農架有效化解了保護和發展的矛盾。林木經濟向旅游經濟轉變,過去的伐木人變成了今天的護林人和旅游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接待服務人員達到了近2萬人。
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神農架林區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
下一步,神農架將堅持全球化視野、國際化標準、系統化思維,以全域旅游、多極帶動、上下一體、內外聯動、品質提升、品牌強化為支撐,構建“空間全景化、體驗全時化、產業全民化、景域一體化”的全域全產業鏈生態旅游新格局。做好“山內山外、山上山下”兩篇文章,強化服務集成、文旅融合、科技支撐和特色發展,培育旅游產業新增長點和新模式,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培育“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強化國際化和品質化,擴大旅游產業集群規模。
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神秘神奇神農架,好山好水好文化。她被稱為地球北緯31度的最后秘境,森林覆蓋率達到91.12 %,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清新空氣標準濃度的272倍。
劉啟俊說,近幾年,神農架林區按照“保護第一、科學發展、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建設方針,注重生態建設,倡導生態文明,深入挖掘神農架生態資源價值,探索生態本底、生態資產、生態資本增值、生態產業融合的轉換路徑,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科學發展協調發展之路。
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是一項事關全局的系統工程,神農架生態地位在全國舉足輕重。如何保護好這一“綠色寶庫”,神農架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責任和立區之本,把生態保護理念向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傳導,形成生態保護的行動自覺。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好則發展好。”劉啟俊表示,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是神農架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是神農架的核心競爭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長遠地保持無可替代的比較優勢。
“那么怎么把這么好的生態資源呈獻給大家,不辜負游客不遠萬里來一趟。”說到這兒,劉啟俊滿懷信心。
據劉啟俊介紹,2020年12月29日,保神高速全線貫通,神農架融入全國高速路網,從保康縣進入神農架林區的車程由3小時縮短為1小時。
2021年1月25日,鄭萬高鐵湖北段最長隧道新華隧道全線貫通,通車以后從北京到神農架可能只要四五個小時。加上神農架機場已開通上海、武漢、重慶等地的航班,全區等級公路達1667公里,成功申創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四縱三橫”的區內交通路網正不斷完善。“十四五”期間,神農架林區將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配套,構建以航空、鐵路、公路無縫對接、便捷換乘、智能高效的綜合立體智慧交通運輸體系。
神農架“兩高”時代的來臨,讓神農架終于變得不再遙不可及,神秘的面紗隨著交通設施的逐步完善終于慢慢揭開。
劉啟俊說:“神農架‘遠方不再遙遠,歡迎大家打卡神農架。我誠摯的邀請大家,到神農架走一走、看一看,體驗生態之旅、洗肺之旅。”
航拍神農架國家公園? 薛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