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靜
彈指一揮間,12年悄然而過。12年里,我從初登講臺時的緊張與羞澀,到現在的成熟與干練,不斷收獲,不斷成長。捫心自問,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在這三尺講臺上,我真的沒有過絲毫的倦怠。尤其是每一次走上講臺,面對那一雙雙稚嫩而又充滿期待的雙眼,頓時,所有的雜念煙消云散。
參加優質課比賽,是每一位教師必不可少的一次“煎熬式”的體驗。今年9月份,我有幸參加了市優質課的評選,一路走來,感觸頗多,有驚喜感動,也有遺憾自責;有痛苦煎熬,也有成長蛻變!
擠出時間,提升自我
自畢業到現在,曾經讓自己頭疼不已的課堂管理已然不是困擾我的問題了。但當我拿起畫筆,翻開熟悉卻陌生的簡筆畫教材,卻發現自己不知如何整體構圖,畫出一幅幅“四不像”;當我開始練習講故事,我發現自己竟不知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完全沒有動作輔助;當我嘗試用流利優美的語言說課,卻發現教育教學理論已經逃離了我的腦海,語言極度匱乏,我才發現12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放縱了自己,把許多不該丟的東西丟了,口語、技能、感染力……
丟了怎么辦?重新撿起來啊!可是,每天除了課堂教學,還要身兼數職,陪學生午餐午休、上晚自習等,加之有了孩子后,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能在下班前完成當天的工作任務,已是高效,哪有什么時間提升自我呢?這次參賽,又給自己敲響了警鐘,提升自我,拓寬視野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自此,我給自己做出了以下安排:每天18:00前屬于工作,18:00—21:00回歸家庭,21:00后屬于自己。針對自己目前的困境,我每天堅持練習語感與動作,學習和模仿不同課型的板書設計,把句型區、詞匯區、評價區、拓展區等設計固定下來,內容隨機填充。慢慢地,我感覺自己貧瘠的腦海里積累了一點點的知識,使我有了底氣!我提醒自己:再忙,也要每天擠出一點時間,提升自我專業水平。
一切都是團隊的智慧
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備賽期間,團隊的老師們陪我一起制定備賽計劃:每周我要完成什么任務。所以,我經常“騷擾”他們。她們不厭其煩地給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讓我更好地提升自己。現在回過頭想,我的成果其實都是他們智慧的體現。
從區賽到市賽,團隊老師們對比賽內容有精準解讀,對課件有精美要求,對板書有精心設計,這些都助我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記憶最深的是市賽比賽前一晚,她們陪我熬到凌晨三點多,一直反復修改課件。看著這些精美的課件和板書,還有這群陪我熬了一天的智囊團,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不能辜負她們的付出,不能讓她們白熬夜。她們回家休息后,我把自己關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試教,直到自己滿意。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感受到夜景,是靜謐的、令人愉悅的。回到家睡了一個鐘頭,醒來后,還收到團隊老師更新的課件,當場差點飆淚。她們是最可愛的人,是她們的堅持,給予我強大的動力,堅定我打贏這場仗的決心。天道酬勤,笨鳥終于能飛了,感謝她們!
見賢思齊,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
參賽是為了什么?對我而言,不是榮譽與結果,而是過程與體驗。就像教學,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高分,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實的體驗與成長、得到知識的積累和人生的經驗。當然,高分是證明學習和參與付出的努力的證明,但是靜下心來反思自省,對我而言,在參賽過程中見識到的他人的特長和優秀、課堂呈現的新穎與獨特,都給了我很多關于如何更好地設計課堂、如何完備技能成為一名更優秀的小學英語老師的啟發。
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成長
比賽結束后,我感觸最深的是: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
細細品味整個參賽過程,感覺它宛若一壺茶,能夠讓人在紛擾塵世中找到一份真誠與寧靜;轉念一想,又覺得那便是一首首詩,能夠讓人在平淡乏味中怡然地淺誦低吟;再一轉念,卻又覺得那就是一顆真誠的、滾燙的心,蕩滌塵埃,催人奮進。
詩和遠方,在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