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扛起維護國家安全的政治責任,在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不斷提升安全發展能力。
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生產奪取十七連豐。2020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1508.2億斤,總產量占全國的1/9,商品量占全國的1/6,調出量占全國的1/3,“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龍江糧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一是開辟綠色通道,打好春耕生產主動仗。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及時調度暢通農資供應、農民作業、農產品銷售通道,創造性開展網上備耕,確保農資及時下擺、資金及時到位,實現備耕爭主動、降成本、高質量。閉環式組織春耕生產,開通務農人員專列,確保農民及時種上地、插好秧,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春耕生產高標準,給全省農民吃上定心丸。彈性化延長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期限,適時組織市場化收購,確保農民糧食賣得出、消費地市場不斷供。二是科學施策,打贏豐產增收攻堅戰。堅定抗疫之年奪豐收信心不動搖,全程推行標準化、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智慧化促增產保增收。全省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超97%,科技貢獻率達68%。農產品電商銷售有力促進農民增收,前三季度,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3%。用好中央預算內資金,開展大江大河治理,形成百年一遇應對能力,集中治理中小河流,防范小洪成大災,實現“江河安瀾、農田安全”。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完成近億畝,戰勝三次臺風襲擊和連續洪澇災害,農業在大災多災之年又奪豐收。三是發揮優勢,打勝品質提升持久戰。用好寒地黑土這張王牌、綠色有機這張名牌、非轉基因這張品牌,提升產業鏈層級,提高價值鏈水平。實施深松整地增強土壤通透力,實施“三減”增強土壤凈化力,實施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增強土壤性能提升力,實施輪耕休耕增強土壤自我修復力,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8800萬畝,不斷提升龍江農產品品質、品牌、品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飛鶴、大莊園影響力不斷擴大,五常大米品牌價值近700億元,北大荒集團加快向“三大一航母”邁進,品牌價值超1000億元。
二、加快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持續推動能源革命
一是聚力提升產能保安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賀信精神,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在油氣保障上多做貢獻。堅持低油價下抓穩油增氣,全年石油產量近3000萬噸。力促非常規油氣資源抓科研上產,致密油產量達到43萬噸,頁巖油勘探試驗取得重大突破,古頁油平1井獲日產30.5噸高產油流。抓住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提前輸氣機遇,加快推進“氣化龍江”。積極開拓煤源補短板,持續增加俄煤進口,提高蒙東煤炭合同兌現率,創造條件加快省內優質產能釋放。二是強化儲備保安全。國家批準大興安嶺儲油庫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天然氣儲備體系,深化煤炭儲備制度改革,完成煤炭可調節庫存儲備45萬噸,全年可循環使用190萬噸。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的煤炭儲備能力建設項目,已儲備煤炭130萬噸,地方政府儲備210萬噸,主力熱電聯產企業儲備平均達30天,提高了防風險能力。三是健全機制保安全。完善鐵路運輸、長期協議、風險預警、管道保護及政企聯動等機制,常態化制度化保能源安全。四是優化結構保安全。新能源裝機規模已達1176萬千瓦,新批和在建裝機516萬千瓦,全部建成并網后占總裝機的43%,全年減少煤炭消耗1000萬噸以上,2020年外送電量將突破100億千瓦時。
三、增強產業發展韌性,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一是做好“三篇大文章”,穩住產業鏈根基。加快改造升級“老字號”,國寶級企業煥發青春活力。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快打造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字號”,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涌現。食品加工、石油煉化等企業疫情期間始終沒有停產,東輕鋁、中車齊車等龍頭企業率先復工復產。一重集團自主研發制造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填補空白、重型H型鋼精軋機組實現進口替代,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長52.1%,利潤同比增長99.4%。一批油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防疫物資企業加快成長,由疫情初期口罩和防護服生產空白,到日產1277萬只口罩和7300套防護服。20顆哈工大研發的小衛星升空,中國長城計算機整機國產化電腦下線,新光光電在科創板首批上市,加快打造哈爾濱全國大數據中心。二是發揮“三個體系”作用,增強產業鏈活力。突出發揮指揮體系、企業體系、服務體系作用,激發內生動力。省政府成立專班實行鏈長制,保障駐省央企、省屬企業、民營龍頭穩定運行,哈爾濱東安動力帶動182家供應商全部復工。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11月份當月同比增長14.9%。500個“兩新一重”項目完成投資2506.2億元,拉動1—11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三是形成“三方合力”驅動,促進產業鏈升級。強化政策引導支持、要素市場配置、創新驅動引領,打好“免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千方百計穩定供應鏈,大慶沃爾沃在歐洲疫情持續嚴峻的情況下,保持供貨渠道不中斷,加大國內零部件替代,實現逆勢增長。支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哈工大與華為集團成立技術聯盟,創建鯤鵬中心,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新業態加快成長集聚地,哈爾濱新區成為重要經濟增長極。◆
(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