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以下簡稱“大智移云”)技術的飛速崛起,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也自然被快速用于財務管理領域,財務共享平臺、財務機器人、財務智能云服務產業應運而生。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導致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從“核算記賬”型向“分析管理”型轉變。面對新技術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挑戰,會計人員只有及時進行職能轉變,提升綜合能力,向復合型高端會計人才方向發展,才能順應時代潮流。
關鍵詞: “大智移云”? 會計人才培養? 高端會計人才
“大智移云”是指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綜合到一起的一項新技術。它的快速發展使傳統會計行業受到極大挑戰,會計假設、會計方法、會計程序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沖擊。財務管理工作從傳統的“會計核算”轉變為“管理決策和價值創造”。企業急需大量懂核算、會分析、助決策的復合型高端會計人才。A集團實施財務共享管理平臺后,發現原從事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的比重由65%下降到20%,原從事報表編制工作的人員比重由15%上升到20%,原從事管理控制與決策支持的人員比重由20%猛增到60%,從事決策支持、預測的會計人員成為會計人才隊伍的主流。
一、A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及會計人才轉型情況
(一)財務信息化建設情況
A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歷程,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5年在財務部門實施會計電算化,第二階段是在2000年實施財務業務一體化ERP系統,第三階段是2010年實施財務業務集中統一核算管理(SAP)系統,第四階段是2015年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簡單概括為:由手工化-電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二)會計人才轉型情況
A集團2015年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后,會計人員經歷了一次重大變革。一是取消了傳統的憑證制證、資金管理、總賬報表和出納等崗位,相關業務完全通過信息系統自動處理;二是新增加了財務分析、預算管理、經濟預測、共享中心單據審核等崗位;三是結合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和能力,重新進行崗位和勝任能力匹配;四是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向業務部門消化分流富余會計人員;五是積極培養高端領軍會計人才,引領和推動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
二、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A集團通過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后,發現制約信息化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是會計人才,事實上新系統上線后原會計隊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適應新信息化系統帶來的一系列變革,導致人才標準、能力水平、職業素養提升以及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問題突出,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一)會計人才標準提高
在“大智移云”技術推動下,A集團實施財務共享后,發現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大幅提高,最典型的特征:一是傳統的事后“核算記賬”業務被智能機器人替代,會計操作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將近約45%的核算型會計失去了崗位需要重新安置或裁減;二是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崗位人才需求迅猛增加,急需大量懂核算、會分析、協助決策的復合型會計人才;三是對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對職業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要求明顯提高。
(二)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大智移云”背景下,會計人才標準已從“核算記賬”轉變為“分析管理”,作為復合型高端人才,必須提升戰略思維、數據整合運用、人際溝通和職業判斷等六個方面(簡稱“六能”)的能力。
1戰略思維能力
(1)培養目標。能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信息數據做出準確判斷,并通過敏銳的洞察力對數據進行恰當分析,迅速發現風險點和問題,為決策支持和風險管理提出專業建議。或者根據數據變動趨勢對未來事項做出準確預測,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為了提升會計人員的戰略思維能力,將五年發展規劃目標和年度預算目標的編制緊密結合,使會計人員樹立起從宏觀到微觀的整體思維模式,化戰略—年度預算—行動;二是要求會計人員采用平衡計分卡,分別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對戰略目標進行管理。
(3)需要提升的方面。一是在實際工作中務必站在企業戰略高度,瞄準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目標,時刻關注時事政治、了解國家經濟政策、研究行業價值鏈中的競爭對手,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借助自己的職業判斷和專業知識,及時為企業規避經營風險;二是要學會利用有利政策(財務、稅務和法律等),協助管理層進行決策,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從而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2數據整合運用能力
(1)培養目標。熟練掌握專業的數理統計技術和方法,具備數據整合運用能力。一是數據整合,會對大數據系統收集的海量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二是數據提純加工,善于對數據進行比對、歸納、總結,找出數據運行規律;三是價值挖掘和變現,能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判斷,準確運用分析結論,挖掘出數據背后隱藏的高質量價值信息,為決策者服務。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要求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學會靈活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比如:會通過結構分析法確定重點、會通過趨勢分析法把握規律、會通過比例分析法尋找差距、會通過因素分析法探尋動因等;二是數據分析過程發現問題要快速找到原因。比如:發現毛利率較高,分析是否受經營處于壟斷行業、產品競爭力強、行業周期性作用(新型行業或技術)影響、產大于銷、存貨積壓或有特殊的會計處理等因素影響;三是針對問題能提出解決措施或建議,服務決策。
3人際溝通能力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財務與業務在系統、流程和數據等方面早已深度融合,會計人員要實現價值創造目標,沒有內外部各個系統的大力支持、配合和協同是不可能實現的,務必加強會計人員的人際溝通能力。
(1)培養目標。作為高端會計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與組織內外各系統進行有效溝通,實現價值創造。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對內要求會計人員在工作中主動轉變觀念,思想上要從過去單純的財務監督向服務轉變,對內要做好協同配合,學會與業務部門打交道,讓業務樂于配合和接受財務,把財務監督職能貫穿于服務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植入到管理的各個環節;二是對外要求會計人員供優質價值服務,讓利益相關方以財務為中心,積極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由財務部門定期組織多部門召開協調會,鍛煉會計人員的組織和溝通能力;四是定期聘請專家對會計人員進行人際溝通方面的專業培訓。
4法規政策運用能力
(1)培養目標。熟練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能靈活運用其解決問題。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重視學習,激勵和引導會計人員每年參加司法考試,提高理論水平;二是在工作中,認真研究國家在財政、稅收、企業會計準則等方面的政策,合理利用政策提質增效;三是結合實際情況,學會運用法律法規解決問題,提升法規的運用能力,為企業決策提供增值服務。
5信息化系統駕馭能力
(1)培養目標。能熟練駕馭信息系統,處理各項經濟業務。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組織會計人員進行信息系統操作技能比武,強化實戰能力;二是要求會計人員將管理環節的具體事項,通過表單設計、流程設計固化到信息系統,學會用系統解決工作中簡單而重復的經濟業務;三是定期召開信息系統運行情況評審會,鍛煉會計人員對信息系統數據準確性進行判斷的能力。
6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職業判斷指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的經濟事項時,在國家法律、法規、會計原理和準則等要求約束范圍內,根據經濟組織實體的現實和未來環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非確定性經濟業務做出分析、判斷和選擇的過程。職業判斷能力是衡量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的核心,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
(1)培養目標。面對不確定的經濟事項,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職業判斷,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價值服務。
(2)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通過讓會計人員參與編制企業戰略規劃、全面預算,開展風險識別、內部控制評價等工作,提升戰略思維能力;二是通過組織開展經濟活動分析、預算分析、崗位大練兵、AB雙角色互換、技能大賽和知識競賽等活動,培養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三是轉變會計人員的思維模式,主動學會透過數據看本質,分析數據背后隱藏的問題和經濟規律,提升數據整合運用能力;四是通過梳理表單、業務流程、協調解決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提升人際溝通能力;五是通過不斷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參與企業日常決策,依法依規處理經濟業務,提升法規政策的運用能力;六是通過熟練解決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提升信息系統駕馭的能力。通過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摸索規律,從而自然提升職業判斷能力。
(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繼續教育
1培養目標:堅持企業會計準則,誠信為本、操守為重。
2 A集團實際做法:一是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并作為日常績效考核的必要內容;二是每年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成果實施“雙考核”模式。即由企業人力部門通過內訓的方式對職業道德學習情況進行考試,由財務部通過外訓的方式對專業知識學習情況進行考評;三是運用本系統、本領域的真實案例和反面典型事件進行教學,讓會計人員自覺做到上不觸碰法律的紅線,下不觸碰職業道德的底線,不做假賬,誠實守信;四是在企業內部探索建立“雙師型”繼續教育模式。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聘請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專業知識扎實的專家學者,為會計人員進行面對面授課或實地調研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依托本企業一線實踐經驗豐富的總會計師、職業經理人,定期為會計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實操能力拓展訓練,發揮“傳幫帶”作用;五是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參加社會職稱考試和各類執業能力考試,建立長效獎勵機制,鼓勵會計人員在“學中干,干中學”,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持續學習的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
第一,復合型會計人才匱乏。會計職能轉變后,企業需要大量能夠識別關鍵數據趨勢、進行數據分析的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短期內無法得到有效緩解。主要對策:一是對企業現有會計人才加大培訓力度,逐步提升其能力水平,由“核算型”平穩向“管理型”過渡;二是通過社會招聘方式,引進高校新技術方面的會計學專家來企業兼職,解決人才培養的理論知識短板問題;三是改變人才培養思維模式,側重點培養“有發展潛力”和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知會計人才,重獎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學科帶頭人,發揮頭雁引領作用,探索“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全面開花”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第二,會計人才的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鉤。通過研究分析本企業每年高校畢業生的實際工作情況,發現有的高校課程內容落后,仍停留在傳統核算型和應試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鉤。主要對策:一是建議高校優化課程體系,順應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舍得進行投入,把培養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作為現階段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主流方向;二是建議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借助高校的智力資源,采用多學科交叉培養方式,滿足高端會計人才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要求;三是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斷優化和改進合作方式,分層次與企業進行耦合。針對高端應用型會計人才建議與企業強耦合,按需通過“訂單式”定向培養;針對高端研究型會計人才建議與企業弱耦合,高校要站在產業鏈的金字塔最頂端,要看得遠、鉆得深,能夠引領先進技術前進的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1\][ZK(#]謝合明,鄭蓉,牟紹波等“大智移云”技術驅動下會計類IES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20
\[2\]李心合企業財務實踐40年:進步、問題與建議\[J\]財務與會計2020(7): 4-11
\[3\]張慶龍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財務思維創新\[J\],財務與會計,2020(13):83[ZK)]
(馬剛寧北京鐵路信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