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摘? 要: 在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內外增長壓力加大的今天,數字經濟正在聚集強大的內需力量,是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國民經濟核算帶來一系列挑戰,包括基本概念、行業分類、統計調查方法、GDP核算原則等等方面。目前關于數字經濟的研究的文獻很多,本文綜述對比分析數字經濟的國內外數字經濟規模的核算方法,通過綜述進一步明確數字經濟的研究焦點,具體核算方法以及獲取基礎數據的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 數字經濟? 規模核算? 評價體系? 衛星賬戶
自數字經濟出現以來,國內外眾多機構和學者紛紛開始對數字經濟進行研究。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普及和發展,ICT技術和互聯網逐漸成為企業和社會的基本設施,數字經濟的范圍正在逐漸擴大。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相關產品出現以及傳統行業向數字化轉型等問題使數字經濟規模越來越難以衡量,也使得國民經濟核算遭遇新的挑戰。一方面,數字經濟核算中存在著定義和核算方法的不統一、數字產業和產品類別界定模糊等問題尚未解決;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交織導致隱形福利持續增多、核算方式滯后等問題。目前國際上對數字經濟的概念和核算方法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合理的測度數字經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理論意義上,數字經濟作為GDP的一部分,其總量核算的研究也為準確GDP核算提供了思路,有利于政府數據更加準確;實際意義上,準確的測算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能夠為政府的決策以及政策的實行提供有效信息,同時也為其他國家數字經濟核算提供指導。因此,制定與時俱進的統計調查與核算制度勢在必行。下面將從數字經濟的規模測算綜述數字經濟的發展。
一、數字經濟規模測算研究進展
世界各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對于數字經濟規模測算方法和結果都不盡相同。根據已有研究成果將目前數字經濟測度方法分為三類:一是直接估算法,在界定數字經濟范圍的情況下,通過估算得到數字經濟的規模。二是建立多維度的數字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用于衡量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三是通過構建數字經濟衛星賬戶來衡量數字經濟規模。
(一)直接測算法
美國對數字經濟總量測度的研究理論和實踐較早。1998[HJ18mm]年,美國商務部最先發布衡量數字經濟的報告,討論了信息技術(IT)和電子商務發展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指出1977-1998年間美國IT部門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2%上升到了82%(Margherio,1998)。2003年,美國商務部從SNA核算體系及產業分類標準出發對數字經濟展開量化研究,通過價格指數修正,估算出2002年美國數字經濟的規模約為11672849百萬美元(以1996年為基期),占美國真實GDP的1224%。
國內對數字經濟的測算起步比較晚,最早的研究以增長核算為基礎測算框架來測算數字經濟總量(康鐵祥,2008);中國信息化百人會采用生產法與效率提升測算相結合的方法,通過產業的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進一步測算出數字經濟總量;騰訊研究院在回歸分析基礎上利用面板數據推測我國數字經濟的總量。學者彭剛、趙樂新(2020)基于蔡躍洲的研究思路嘗試將數字經濟劃分為數字經濟基礎層和數字經濟融合應用層,從而計算數字經濟總量及其在GDP中的占比。
2020彭剛、趙樂新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65593億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一直處于穩步上升之中,2018年達到了1316%;對GDP增長的貢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18年上升到了2520%
(二)指標體系法
2010年前后,歐盟委員會和OECD針對日益興起的數字經濟和信息社會開展了一系列的統計和測算工作。OECD從智能基礎設施投資、增強社會活力、釋放創新創造能力、促進增長帶動就業等諸多方面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程度(OECD,2014)。世界經濟論壇的網絡成熟指數、歐盟委員會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都是從更寬的維度測算數字經濟的社會影響(Baller等,2016)。美國商務部于2016年成立首屆數字經濟顧問委員會,并于12月發布了一份數字經濟報告,提出要從各經濟部門的數字化程度、數字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數字化對生產率和GDP等指標的影響、數字活動新興領域等四個方面來衡量數字經濟。
中國數字經相關指數體系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各個方面的數字經濟指標體系的研究層出不窮,從2017年開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字經濟指數(DEI),賽迪顧問發布2017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DI),上海社科院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騰訊“互聯網+”數字經濟指數、財新等中國數字經濟指數(CDEI)都是具有創新性強、亮點突出的測度指標,《數字經濟白皮書》對數字經濟測度的體系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逐漸增加數字化治理內容,2020年又增加了數據價值化的內容。除此之外,很多學者也在構建不同的數字經濟發展綜合指標,創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張雪玲、焦月霞,2017;陳芳,2018;夏炎等,2018)。也有通過構建數字經濟評價模型DEEP,評價地方數字經濟的發展程度(黃文金、張海峰、葉少莉,2018;萬曉榆、羅焱卿、袁野,2019)。
(三)衛星賬戶法
2016年OECD成立了數字經濟下GDP測度的咨詢小組(AG),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本質特征來界定數字經濟的內涵,并且初步構建了一個既能對接SNA中心體系又能開展獨立核算的數字經濟衛星賬戶框架。美國經濟分析局(BEA)2018年發布的名為《定義與測度數字經濟》的工作報告,借鑒美國已經構建的旅游衛星賬戶、藝術與文化生產衛星賬戶等研究經驗,運用供給—使用表從三個方面開展2006-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規模的測度,發現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額為1862萬億美元,指出2006—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實際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6%,遠遠超過總體經濟15%的年平均增長率,且2016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65%(Barefoot,2018)。
參考OECD給出的數字經濟衛星賬戶初步框架,國內學者對于我國數字經濟衛星賬戶(DESA)的編制進行了初步探索,從廣義的數字經濟概念出發,以數字交易的特征為核心對其進行構建數字經濟衛星賬戶(楊仲山、張美慧,2019)。另外,有學者在中心框架的基礎上初步設計了中國數字經濟賬戶的框架圖,并根據已有的數據測算了2012-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衛星賬戶主要數字產業的增加值和占GDP的比重。發現2017年數字促成產業及電子商務價交易占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1097個百分點(向書堅、吳文君,2019)。首屆數據科學與現代國民經濟統計論壇上也有學者對中國數字經濟衛星賬戶設計進行了初步探討,將數字經濟產品分為數字產品和數字化產品,表式設計除了數字經濟供給表、使用表、投資矩陣表,還增加了就業統計表和互聯網免費服務統計表,凸顯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帶給就業的巨大影響(平衛英,2020)。
二、結論及建議
(一)數字經濟現有測算方法的問題與難點
1直接估算法存在的問題。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數字經濟核算問題尚未有一致的標準。美國數字經濟總量的測算除支持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外,還包括電子商務和數字媒體這兩類,忽略了數字信息技術在其他諸多產業中的應用,可能造成總量的低估。直接測算的中國數字經濟數據可能高估了數字經濟的規模以及其占GDP的比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字經濟規模測算結果相對其他結果偏高,這巨大的差異讓人懷疑前者的測算數據是不是高估了數字經濟的規模以及其占GDP的比重,當然這種差異不僅來源于測算方法上的不同,也來源于對數字經濟概念及核算范圍理解的偏差。對數字經濟總量的測算存在或多或少的高估或低估都會影響GDP數據的準確性。
2指標體系法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來看,國內外研究機構關于數字經濟指標體系的研究各有側重,不同機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涉及的指標體系也有所不同。歐盟國家的數字經濟核算體系側重于數字社會指數和數字民生指數,美國的數字經濟核算體系側重于與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測度,中國的數字經濟指數各具特色,反映不同機構和角色對數字經濟的關注點和理念方法的差異。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有兩點:首先,數字經濟評價體系并沒有一致的規定,因此不利于測算數字經濟規模和增速。其次,現有的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難以準確量化評估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另外,數字經濟體系指標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還值得推敲。
3衛星賬戶法存在的問題。數字經濟衛星框架雖然是目前國際上提倡使用的方法,是系統觀察數字產品對經濟和社會影響的一種方式,但是受到數字經濟行業界定不明確,核算方法的復雜性以及大量數據收集和估算等因素的限制,很有可能導致測算數據不夠準確。另外,構建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測算框架需要結合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每個國家在進行數字經濟供給使用表時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因此,數字經濟衛星賬戶法的應用之前還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正式應用中還需要對國家實際情況和核算賬戶的適用性做進一步的探究。
(二)建議
1完善數字經濟核算體系。在未來數字經濟核算方法的研究中,我們還需要廣泛吸收和采納各國數字經濟實踐經驗,及時跟蹤國際上數字經濟測度的前沿成果,對國內外不同的數字經濟測度方法進行系統地梳理,結合我國新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形成一套更為科學、精確的數字經濟結構數據監測體系和核算方法。加強數字經濟統計領域專項問題地研究,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核算體系是未來政府統計需要注意的重要內容。
2明確數字經濟產業分類問題。目前,從現行統計核算制度來看,編制數字衛星賬戶是核算數字經濟規模的一個有效手段,而明晰產業分類是構建中國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確定了產品分類才能在原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編制數字經濟供給使用表。相關研究機構和學者的探索研究使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數字經濟統計核算基礎,并在產業統計分類方面有著較好的國際可比性,這為制定數字經濟核算體系和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
3完善統計調查方法。數據的采集是數字經濟核算的關鍵,核算數據可能來自各種稅的記錄以及居住或觀光稅記錄,或者數據來源于勞動力調查、住戶調查等等。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統計調查應該制定合理的統計調查方法,加強對數據的處理和應用,避免重復統計的現象發生。因此,政府部門要完善統計調查方案,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相關統計指標的標準與規范。另外,在當前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協同發展的大形勢之下,高效高質量獲取統計數據需要多種技術手段。目前很多國家已經在網絡爬蟲技術上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準確合理的數字經濟核算體系一定要有完整有效的統計數據相配合。
參考文獻:
\[1\][ZK(#]續繼,唐琦數字經濟與國民經濟核算文獻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9(10):117-131
\[2\]田麗各國數字經濟概念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40):101-106+112
\[3\]向書堅,吳文君中國數字經濟衛星賬戶框架設計研究\[J\]統計研究,2019,36(10):3-16
\[4\]楊仲山,張美慧數字經濟衛星賬戶:國際經驗及中國編制方案的設計\[J\]統計研究,2019,36(05):16-30
\[5\]劉安平數字經濟給國民經濟核算帶來的挑戰——兼論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構建\[J\]統計科z與實踐,2019(03):32-35
\[6\]向書堅,吳文君OECD數字經濟核算研究最新動態及其啟示\[J\]統計研究,2018,35(12):3-15
\[7\]高曉雨,王濤,閆德利數字經濟時代GDP核算問題研究\[J\]電信技術,2017(12):16-18+26
\[8\]張美慧國際新經濟測度研究進展及對中國的借鑒\[J\]經濟學家,2017(11):47-55
\[9\]康鐵祥數字經濟及其核算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8(05):19-21[ZK)]
\[10\][ZK(#]林云,蔣曉雁建立和完善數字經濟統計體系研究\[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9(01):17-20
\[11\]丁志帆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研究: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現代經濟探討,2020(01):85-92
\[12\]Australian Government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strategy\[EB/OL\]http://wwwnbngovau/digital economy strategy
\[13\]Brynjolfsson,Brian Kahin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data,tools and research\[C\]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0,
\[14\]Bemsoo KimVirtual Field Experiments for a digital economy:A new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an information econom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2,32(1):215-231
\[15\]Hasan BakhshiHow can we measure the modern digital economy?\[J\]significance,2016
\[16\]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R\]2018(2)http://wwwimforg-external/pp/ppindexaspx
\[17\]OECD 2016 Ministerial Meeting on the Digital Economy:Innovation,Growth and Social Prosperity\[R\]CANCUN,MEXICO,2016